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7月31日 北京消息(文/孙博):我国目前的交通状况如何?未来交通长什么样?什么是智能交通?拥堵情况如何得到缓解?……
在前两天举行题为“智交通·大出行·新生态”的智能交通论坛上,来自国内外互联网+城市交通管理等相关行业从业者,共同探讨了未来交通和出行服务领域的新模式。
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
经历改革开放的人都能明显感觉到一个趋势——中国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总长度,已经跃居世界首位;水运、航运、公路客运量、客货周转量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无论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每年数以万计的运输总量来看,中国已然成为了交通大国。
“但中国还不是交通强国。”中国工程院交通强国战略重大项目组副组长、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针对近几年国内交通产业发展给出了评价。而对于这样的评价,陆化普用三方面来解释。
最明显的是国内的运输成本高居不下。比如物流成本,是美国的一倍之多;比如交通安全水平,从万人死亡率来看中国的指数是2.6,甚至达到了英国、日本等国指数的四倍以上。甚至,中国在世界规则制定、国家交通事物中的话语权微乎甚微……中国急需从交通大国走向交通强国的队列。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在陆化普看来,首先需要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交通服务一体化,以及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智能化,以此实现一站式的交通服务。除此之外,也要将国情、人口密度特点以及资源禀赋等因素纳入考量。
会“飞”的空中汽车
除了谈到目前国内交通发展情况,在当天的论坛上,还有来自交通领域的创新企业向在座观众展示了最前沿的科技交通。比如“会飞的车”。
每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愈发严峻的交通拥堵情况。对此,AeroMobil CEO Juraj Vaculik谈到两方面:地球上现在只有3%的陆地面积覆盖了道路基础设施,这意味着截止到2030年,全球道路基础设施还需要8万亿投资。90%的汽车占据了大量的能源和城市停车场。
而这家来自斯洛伐克的公司AeroMobil,他们研制的汽车完全使用现有汽车和飞机的基础设施,为真正的“门对门”旅行铺平道路。
此前AeroMobil推出的3.0版本,最多承载两人,兼具超跑+飞机的形态。上个月AeroMobil又发布了其4.0版“Transition”,续航可达750公里。价格范围在120万-150万欧元之间,首批限量500辆。
“未来飞行汽车产值将达1万亿美元,飞行汽车技术相关产业产值达3万亿美元。”Juraj说道。不过目前飞行汽车,这样一个新兴产业所面临的挑战,Juraj也相应提到了几点——高昂的价格、安全性、节能续航能力以及机场跑道等基础设施的扩展。
高德易行平台上线 不与伙伴争利
交通离不开人、车、路,将三者协调到最优才能实现最优化。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高德宣布升级“大出行战略”,发布易行平台,连接多家出行服务商,希望通过政企合作的云端交通大脑,与基于端的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融合,形成云和端的协调一致,最终达到全局道路资源和使用最优。
据了解,高德此次发布的云+端公共出行服务平台供包含云和端两个部分。在云端,未来高德将致力帮助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云端交通大脑对信号灯等公共交通设施、对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在端上,滴滴、摩拜等出行服务商可以基于高德地图提供的全新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高德易行平台,实现用户基础服务优化。而出行用户可以通过高德易行平台,自由选择从任意起点到终点的个性化规划,采用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组合。
目前已经有滴滴出行、神州专车和首汽约车等网约车服务商,摩拜单车等共享单车服务商,飞猪等火车票、客车票服务商作为首批合作伙伴接入了易行平台。为打造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囊括步行、骑行、公交、驾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火车、飞机等各类出行方式,高德易行平台开放了地图产品的出行入口,助力出行服务商扩展用户规模,目前用户已经可以通过高德地图的骑行、叫车、火车等路线规划入口使用易行平台服务。
“高德易行平台的上线,是高德大出行战略升级的重要一步。”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表示,“高德的大出行战略,是为出行行业提供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我们不做私有平台,也不做出行服务商。易行是一个一站式的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欢迎所有合作伙伴接入;易行是一个为用户、企业、政府三方提供服务的平台,希望能帮助大家都获益;易行致力于帮助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而不会与合作伙伴争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由索非亚大学INSAIT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同完成的研究,揭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数学定理证明中普遍存在的"迎合性"问题。研究团队构建了BrokenMath基准测试集,包含504道精心设计的错误数学命题,用于评估主流AI模型能否识别并纠正错误陈述。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创新的隐私保护AI文本生成方法,通过"控制代码"系统指导AI生成虚假敏感信息来替代真实数据。该方法采用"藏身于众"策略,在医疗法律等敏感领域测试中实现了接近零的隐私泄露率,同时保持了高质量的文本生成效果,为高风险领域的AI应用提供了实用的隐私保护解决方案。
实验室和真实使用测试显示,iPhone Air电池续航能够满足一整天的典型使用需求。在CNET进行的三小时视频流媒体压力测试中,iPhone Air仅消耗15%电量,表现与iPhone 15相当。在45分钟高强度使用测试中表现稍逊,但在实际日常使用场景下,用户反馈iPhone Air能够稳定支撑全天使用,有线充电速度也比较理想。
这项由Reactive AI提出的稀疏查询注意力机制通过减少查询头数量而非键值头数量,直接降低了注意力层的计算复杂度,实现了2-3倍的训练和编码加速。该方法在长序列处理中表现出色,在20万词汇序列上达到3.5倍加速,且模型质量损失微乎其微,为计算密集型AI应用提供了新的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