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大厦是中国现代城市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高能耗、高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却阻挡了城镇化建设步伐。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爆发,智能建筑解决方案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的建设开出了一剂良方。
日前,百度通过百度云天工平台,利用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技术,百度科技园K2智能建筑项目成功实现上线运行。通过实地测试数据表明,相比原有的运行方式,新系统上线后降低能耗15%以上,2017年节电预期超过100万度。
降低能耗,数据与云缺一不可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既是拉动城市发展的火车头,也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然而,能源消耗带来的成本负担已经成为许多企业不可承受之重。
就百度科技园来说, K2的冷冻站里布满了冷冻机组、水泵、蓄冷罐等各种制冷设备。这些设备让百度即使在最火热的7、8月也能保持舒服而清凉的办公环境,但同时它们也都是“响当当”的耗能大户。以设备为驱动,以节能为目标,百度在年初开始布局智能建筑项目,并于日前正式上线运行。
百度通过百度云天工设备画像技术,集成设备功能,根据峰谷电价、区域人员分布、天气温度及其他环境数据实现对建筑设备的整体模式控制,从而提前进行模式切换以降低建筑能耗。百度还通过机器学习手段,对水泵的健康状态进行预测性监控,预判水泵故障,避免设备宕机。在故障处理方面,百度云对暖通系统中的闭环水系统构建数字双胞胎模型,实现故障预判,做到防患于未然。
此外,百度拥有国内首个通过UPTIME运维认证的M1数据中心,以及国内首个双5A认证的阳泉数据中心,其PUE最低降至1.08,是全球最节能的数据中心之一。
基于领先的数据中心、大型建筑能耗管理上的丰富经验以及ABC(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能力的积累,百度实现了预测负荷与设备实时监控状态相结合, 有效优化了整个科技园冷冻站的运行模式。
“建筑上云”,智能建筑迎来物联时代
在无“云”时代,智能建筑解决方案多局限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硬件以及监控系统本地软件的搭设。而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物联网云平台与SaaS服务异军突起,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的业务与应用将成为AI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叩响智能建筑物联网时代的大门,“建筑上云”已成大势所趋。
百度科技园K2智能建筑项目正是百度试水“建筑上云”的重要一步。作为百度技术能力的输出窗口,百度云致力于用ABC推动实现以设备为驱动的建筑智能化。
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不断积累行业经验,百度云天工平台日益成为更懂行业的智能物联网平台,在工业制造、能源、零售O2O、车联网、物流等行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目前,在智能建筑领域,百度云主要面向SaaS应用服务商提供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整体智能建筑解决方案。
赋能建筑行业,打造智能建筑,这是百度云推动AI城市建设的一小步。未来,随着百度云与物流、交通、能源、制造业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百度云将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加速打通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城市生活更简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K Prize是由Databricks和Perplexity联合创始人推出的AI编程挑战赛,首轮比赛结果显示,获胜者巴西工程师Eduardo Rocha de Andrade仅答对7.5%的题目就获得5万美元奖金。该测试基于GitHub真实问题,采用定时提交系统防止针对性训练,与SWE-Bench 75%的最高得分形成鲜明对比。创始人承诺向首个在该测试中得分超过90%的开源模型提供100万美元奖励。
T-Tech公司研究团队开发了SAE Boost助推器系统,通过训练专门的"错误补偿器"来增强AI理解工具对专业领域的理解能力。该系统在化学、俄语和外交等领域测试中显示出显著改进效果,同时完全保持原有通用能力。这种模块化设计为AI系统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路径,对AI可解释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团队发布开源编程模型Qwen3-Coder-480B-A35B-Instruct,专门用于软件开发辅助。该模型采用混合专家架构,拥有4800亿参数,支持25.6万token上下文长度,可在数秒内创建完整功能应用。在SWE-bench基准测试中得分67.0%,表现优于GPT-4和Gemini。模型基于Apache 2.0开源许可,企业可免费使用。AI研究者称其可能是目前最佳编程模型,特别适合企业级代码库理解、自动化代码审查和CI/CD系统集成。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革命性AI系统,能够像生物学家一样"看懂"蛋白质三维结构并预测功能。该系统通过多层次分析方法,在蛋白质功能预测方面达到90%以上准确率,为新药开发和精准医疗开辟新道路。这项技术不仅加速了蛋白质研究进程,更为解决复杂疾病提供了强大的AI助手,预示着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融合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