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2017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钱塘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峰会以“数据驱动创新 融合引领变革”为主题,围绕工业大数据展开分享与交流。原工信部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以“信息化、大数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题探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首先祝贺峰会的成功举办!浙江省和杭州市在推进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峰会在这里召开,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方针。其中工业化起着主导和支撑作用,信息化发挥着驱动和引领的作用,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峰会让我先做发言。一会儿还要听杨部长和其他专家的发言,我先抛砖引玉,准备了两个问题,先说第一个问题。
一、努力探索实践信息化驱动引领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有哪些途径呢?我想有四个途径: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推动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是创新创业的助推器,信息技术与相关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催生出新的尖端科技产品,比如国家十七项重大科技专项,前三项和高级、集成电路、无线通讯都是电子信息技术。而从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打飞机、机器燃气轮机大多数都是专业高科技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在注重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各类尖端学科,尤其要注重他们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交汇产生出很多边缘学科、前沿学科。比如我了解到新一轮重大科技专项的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信息化、信息论、控制论等信息技术与数学、哲学、神经心理学、生理学等学习的结合。
第二个途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把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中,就会提升产品的功能和附加值,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制造业技术装备的精度和效能,生产装备的数字化,工艺过程的智能化,使智能制造、集智制造成为现实。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到物流商贸领域,诞生了电子商务,集成应用到城市管理,构建了智慧城市。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只有和实体结合,成为互联网经济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对经济社会的服务中彰显它的价值。
第三个途径,开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互联网是重中之重。利用互联网改造提升相关行节,被加的行业、被加的企业应该是行动的主体,也就是说这些行业和不要消极等待,而要人清当今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加深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认识,主动去拥抱互联网,自我变革,应对挑战。融合和“互联网+”行动的主旋律,线上线下的融合,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产业跨界融合,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是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两个战略的融合,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制造业是“互联网+”行动的主要领域,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2025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到本世纪中期,将迈入世界制造强国的地三方阵,那就是中国和美国。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要抓住智能技术的创新、转化,推广应用这个核心,从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做起,创建工业互联网要从国情出发。既要有自上而下的规划和设计,具体行动起来要自下而上从企业、行业、地区开始抓起。
第四个途径,利用互联网优化配置各种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互联网连通万物,变革了运营方式和生产关系,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了运用效率和效能。比如说现在个性化规模定制、网络协同制造、众包、众创研发设计,众投众筹资本运作已经广泛开展。互联网使那些本来处于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资产焕发了生机,催生了共享经济,这些新产业、新业态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创新和升华,但不能对创新实践积累全盘否定。应在实践中接续转化,共生竞合,有的可以相互结合,并行不悖,有的可以结合,推陈出新,有的有待实践检验。
二、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理念,大数据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1、数据是创新发展的资源,是产生智慧、创造财富的沃土;数据产生于丰厚的生产活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海量数据有事物发展的轨迹,隐含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大数据产业焕发了数字的活力,激活了数字的潜能,使数字变为数据,进而发展成数字解决方案,形成了智能。如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经历勘探、开发、加温、生产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一样,大数据资源的开发也要经历采集、传输、储存、梳理、计算、分析形成软件和个性化解决方案,然后应用到相关的领域、行业和企业。
以制造业为例,可以应用到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应用的效率。同时伴生了更加丰富的鲜活数据,进一步丰富了数据资源。因此可以把大数据概括为汇集储存,处理分析,应用服务等几个阶段,分别有数据库、计算中心、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或者基础产业来承担,从而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软件等新一代技术得到应用。
2、发展工业大数据产业,应坚持科学理念。目前工信部发布了大数据发展产业规划,实施这个规划将会使大数据产业更先进,更智能,更高效。其应有的科学理念应该坚持和弘扬。概括的说我觉得有四个理念:
一是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代表性。生产的技术数据大多可以实时在线录用,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数据更加广泛和分散,有时候不得不抽样调查、随机抽查,这就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组合,防止以偏概全。一叶可以知秋,但要防止一叶障目。数据采集要应受尽收,颗粒归仓,但也要防止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更要具有虚构、造假。
二是数据的挖掘分析科学性、系统性。依据数据的分析计算可以得出一些规律、结论,数据组合为论据,若干论据可以汇集为论点。由于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多数情况下,可以达到趋同一致,但往往也会产生数据的离散和矛盾,甚至是扭曲的和相悖的,这就要全面的、系统的分析研究,力戒片面性、随意性,避免被某种臆想的观点拼凑数据,对数据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分析研究要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浅到深,防止不正确的观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发出不正确的导向。人的大脑思维是这样,大数据工具使用也应该是这样。
三是数据检索应用的开放性、安全性。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连通共享,协同集聚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当今大数据风靡时尚,各地各行业建设数据库和网络系统的积极性很高,这是好事。但要戒力封闭割据,形成孤岛,通过法律手段和技术保障,并不意味着要各自为政,相互戒备封锁,还要互联互通,有的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交易平台,规范运作,解决上述的矛盾。数据库的内容还要不断的补充、完善,更要注意推陈出新,提升质量,防止数字的老化,更不能出现舞蹈。
四是大数据及其产品应用的针对性、有效性。大数据产业的开发目的全在于用,我很赞成刚才几位领导的发言,要使用作为导向。尤其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比如工业软件、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全生命服务周期等等,以应用为导向,针对某个领域、行业或者对象才有使用价值,建立在已有数据上的成果运用,不是对往事的再现和克隆,更是创新和提升,要同时注重新一轮应用中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再生,从而丰富提升了数据库的内容和质量,提炼出更精准的解决方案,促进产品提质增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后来广为人知的“云上奥运”这一说法,正是从这一刻起走上历史舞台。云计算这一概念,也随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乘云科技CEO郝凯对此深有感受,因为在2017年春节过后不久,他的公司开始成为阿里云的合作伙伴,加入了滚滚而来的云计算大潮中。同一年,郝凯带领团队也第一次参加了阿里云的“双11”活动,实现了800万元的销售业绩。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变革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作为智能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数据中心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