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4月06日 北京消息:可以感受虚拟环境并与之互动是虚拟现实(VR)媒介具备的独特能力。它创造了“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尤其是在应变式游戏(emergent gameplay)中。沉浸式体验至关重要的是视觉和体感一致,不产生眩晕感。Strategy Analytics用户体验战略(UXS)服务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用户体验战略科技规划报告:虚拟现实》通过调研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期望评估了VR的HMI(人机界面)。界面的一致性是关键要素,互动需要自然,同时语音和触觉反馈也至关重要。
头戴设备以及其配件提供的语音、视觉以及触感对沉浸式VR体验至关重要。用户通过双手在VR世界与物体互动的能力提高了用户沉浸式的感官体验;通过刺激触觉,推动了用户与VR内容的情感参与。满手追踪应是未来理想的解决方案,因为它是伸手抓物最自然的方式,它通过诸如手指追踪会提升与VR世界的互动。但全部的感官参与并非毫无风险: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用户无法听到外界的声音,也无法看到周围环境发生的事情,这都为用户带来安全隐患。VR需有可以让用户保持其对周围环境空间警觉的选项,比如总是可以快速退出游戏,以及更好定义的“安全区域”。
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师暨报告作者Mathew Alton表示,“VR内容可为用户带来身在别处的‘逃离感’,并且让他们有理由留在那儿,这将提高他们沉浸式体验并推动他们与VR的参与度。用户通常相信VR赋予他们的感受,即使是最基础的触觉反馈,比如不同强度的震动,也会在虚拟情境下有一定的真实感。”
Strategy Analytics的UXIP多用户研究总监Chris Schreiner补充道,“用户想要视觉和体感一致,并没有眩晕感的更好的沉浸式体验。VR厂商也需要确保延迟和稳定性等问题得到解决。更流畅的视觉体验将使更长的VR时段受用户接受度更高。”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苹果在iOS 26公开发布两周后推出首个修复更新iOS 26.0.1,建议所有用户安装。由于重大版本发布通常伴随漏洞,许多用户此前选择安装iOS 18.7。尽管iOS 26经过数月测试,但更大用户基数能发现更多问题。新版本与iPhone 17等新机型同期发布,测试范围此前受限。预计苹果将继续发布后续修复版本。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