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术正在将人类带上一个新高度。近日,谷歌量子AI实验室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量子计算领域即将迎来历史性的里程碑,小型的量子计算机会在5年内逐渐兴起。
我们通常所说的“量子技术”一般指的是量子信息技术,这是一门由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两大领域。量子通信主要研究量子密码、量子隐形传态、远距离量子通信的技术等。而量子计算主要研究量子计算机和适合于量子计算机的量子算法。
3月3日,谷歌量子AI实验室三名科学家MasoudMohseni、PeterRead和HartmutNeven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
量子计算领域即将迎来历史性的里程碑。虽然现在仍不知道与应用相关的算法是否能很快提升计算速度,但是只要量子计算的硬件——量子计算机性能足够强大,我们就能测试并且发展新的算法。
与普通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不仅速度超快,而且能解决复杂得多的问题。
其与普通计算机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计算机只能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个地解决问题,而量子计算机却可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
量子计算机有多么犀利?举个例子,如果要在5分钟内从5000万册书中找到一句话,普通计算机只能像疯子一样在5分钟内搜索尽可能多的书。而量子计算机却能迅速复制出5000万个普通计算机,每个只需翻找一本书即可。
对于量子计算机的商业化前景,谷歌表示:
保守估计,量子计算的投资者预计只能在长期获得回报。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认为,随着小型的量子计算机会在5年内逐渐兴起,短期的回报仍然是有可能的。
谷歌指出了早期量子计算最可行的三个商业用途:量子模拟,量子辅助优化和量子采样。采用这些技术,可以让材料、金融、保健等行业从中受益。
以材料学应用为例,通过量子计算进行建模,研究人员可以从数百万候选材料中选出更强的飞机聚合物材料,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更好的药品或更透气的面料。这些发现都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实际上,量子计算的商业应用已近悄然开启。IBM本月6日宣布:今年将推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量子计算云服务——IBM Q。这是全球第一个收费的量子计算云服务系统。IBM表示,未来新系统可以为全球的研究人员服务,处理传统电脑无法解决的复杂计算,成为未来培育量子计算市场的关键。
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6年的2092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2468亿美元,增幅高达18%。也有行业专家表示,到2021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910亿美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里云CEO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AI需求增长如此迅猛,以至于服务器部署速度无法跟上客户需求。公司正在对GPU进行配给制,优先满足使用全套阿里云服务的客户需求。过去12个月,阿里巴巴在AI相关基础设施上投入1200亿元人民币,预计三年预算可能超过当前的3800亿元。阿里云智能集团季度营收达56亿美元,同比增长34%。
这项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腾讯开发的LaSeR技术,发现了AI在生成答案最后一刻会无意中透露对答案质量的评估。通过观察这个"最后一词效应",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让AI高效进行自我评估的方法,在几乎不增加计算成本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AI的自我验证能力,为构建更可信的AI系统开辟了新路径。
OpenAI为ChatGPT推出"购物研究"新功能,恰逢假期购物季。该功能面向免费和付费用户开放,支持移动端和网页版。用户询问购物问题时,ChatGPT会提供个性化购物助手服务,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用户筛选价格、用途和功能偏好。该功能基于专为购物任务优化的GPT-5 mini版本,从优质网络资源获取产品信息。OpenAI计划推出即时结账功能,允许用户直接在ChatGPT内购买商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的NEO模型颠覆了传统视觉语言AI的设计思路,从模块化拼接转向原生统一架构。仅用3.9亿图文配对数据就实现了与大型模块化系统相媲美的性能,证明了端到端训练的有效性,为AI系统设计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