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举办的广州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传来好消息,由于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动,5G网络实现商用的节点要比原计划提前三四年的时间。据悉,中国移动已经在技术研发、企业合作、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的进展,5G网络有望于2020年正式进入商用阶段,与韩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步。5G网络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距离大爆发的最后时刻已为时不远。
2020年实现5G网络商业化,中国移动诠释5G时代新优势
中国移动已经为5G网络的上市制定出了新的时间表:2016年启动5G技术试验、标准定制及产品开发;2017、2018年将分别启动外场试验,并开展面向商用化规模实验;到2020年,中国移动将按照国家规划,完成5G的规模商用。而在MWC2015上,中国移动对部署5G的预期还是2024年,今年却出人意料地提前了数年,给市场和消费者一大惊喜。
中国移动打造的5G网络,网速是4G网速的12倍以上,相当于4G的几十倍;5G的时延已达到毫秒量级,通信敏捷度是4G的10倍。超过10Gbps+峰值速率意味着一部1—2G大小的电影,4G需要几分钟才能下完,而5G网络只需要1秒钟就能下10—20部这样的大片。
更重要的是,中国移动还赋予了5G网络万物互联的属性。其拥有的“多址技术”同时可以每平方公里连接100万个以上的物体,比移动网络时代的介入数量提高百倍。在5G的低时延下,人们可以接入无人汽车、VR、AR等4G网络所不能支撑的应用,智能交通、远程操控、全景视频等新科技都将在5G框架下成为现实。
联通、电信需抓紧窗口基于期,中国移动可能延续一家独大局面
对于移动大举进军5G的举动,联通和电信显得有些波澜不惊。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就表示;“5G什么时候推出更合适,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可能考虑回报。如果过早的投入,可能会有风险。”也有专家指出,联通对5G并非不热情,但由于对3G网络进行了超强度的投入,延宕了联通抓住4G时代的契机。现在联通更多的精力仍放在4G网络的布局上。
而中国电信在10月份宣布成立“CTNet2025网络重构开放实验室”和“5G联合开放实验室”,聚焦“SDN、NFV、云”为代表的网络重构和5G技术。而在其9月份发布的5G三步走战略中,到2020的中期,中国电信将开展4G引入5G的系统和组网能力验证,实现部分成熟5G技术的试商用部署。
5G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联通行动缓慢,电信的部署时间也较移动落后一步。而随着移动5G网络逐步进入商用阶段,两者能利用的窗口期将愈加缩短。如果联通、电信不加倍努力缩小与移动的差距,那么在前景更加广阔的5G时代很可能还会延续4G市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
国际竞争中选择集团作战,5G架构下成为标准制定者
值得注意的是,5G并非只是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竞争标的,更是国际市场群雄逐鹿的主战场。日本运营商NTTDoCoMo曾宣布,将在2017年在东京地区推出一个5G试验网络。今年,美国最大的无线运营商Verizon宣布对5G技术开展了外场测试。也就是说,中国移动正在与日韩、美国、欧洲等对手展开一场5G网络的竞赛。
为了在5G时代抢占自己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中获胜,中国移动大力推动企业联合、团队协作。它不仅加入政府主导的IMT-2020(5G)推进组,积极开展5G需求、技术、频谱、标准等研究工作;而且在今年2月联合华为、高通、中兴、Intel、爱立信等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了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推出了业界首款3.5GHz频段5G原型基站、FlexRAN平台等多个5G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
今年11月份,华为推动的Polar Code码被3GPP采纳为5GeMBB控制信道标准方案,背后就浮出了中国移动支持的身影。之后,中国移动牵头的“下一代系统架构设计”也在3GPP系统架构组会议上正式通过。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倡导的5G系统架构开启正式标准化的进程,中国移动由此成为了未来5G时代标准的重要制定者。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中国企业从2G时代克隆模仿,到3G时代有一定话语权,4G时代积极参与,5G时代则是领先者。显然,中国移动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推动者、引领者,它通过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团队合作走在了国内、国际市场的前列,让中国方案成为5G时代必不可少的统一规则。相信在未来具有无限可能的5G时代,中国移动必将成为大放异彩的领军品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UnifabriX 公司推出基于 CXL 连接的外部 MAX 内存设备,通过创新的内存架构设计,有效解决 AI 领域日益突出的内存带宽瓶颈问题。该方案不仅能显著提升 AI 处理性能,还可大幅降低部署成本,为大规模 AI 模型的训练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亚马逊云服务推出两款高性能云桌面实例,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资源。新实例类型支持工作站级应用,但也凸显了云桌面在实时数据流处理方面的局限。AWS 同时优化了 Windows 镜像转换流程,有望简化企业云桌面部署和管理。
Catalog Technologies 公司推出了首本商业化 DNA 编码书籍。该书采用 DNA 存储技术,将 240 页内容编码为约 50 万个 DNA 分子,存储于干粉胶囊中。这项创新技术具有并行化、低能耗、占地小等优势,为数据管理提供了新选择。此次发布标志着 DNA 存储技术开始商业化应用。
Cirrus Data Solutions 与红帽达成集成,将其 Cirrus Migrate Cloud 产品与红帽 OpenShift 虚拟化平台对接。这一集成使组织能够自动化从"任何"虚拟机管理程序迁移工作负载,提高了混合工作负载的灵活性,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并改善了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