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10月25日 北京消息:中国汽车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更关注车载技术,而非其价格与发动机性能。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内地与香港《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调查》,40%的中国购车者愿意酌情改变品牌偏好,以期获得更佳的网联性能。
调查同时显示,75%以上的中国购车者愿意在安全性能方面增加投入,60%愿意为使用状态监测、车辆诊断程序和事故数据记录等车辆管理功能提高预算。
“在中国汽车市场,大批精通技术的消费者的推动、政府层面的支持以及市场对于网联汽车需求量的扩大,这些因素促使中国有望在国际创新的前沿拔得头筹。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挑战在于,如何发展和普及适用于中国驾驶条件的科技应用,同时挺进国际市场,掌控智能网联汽车的国际份额。”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体验中心汽车与客户服务总监孙凯(Marco Fischer)提出。
翻阅此份调查可以发现,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正蓬勃发展。我们可以预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年销售额将在五年内增至三倍,从2017年的472亿欧元上升至2022年的1400亿欧元。
中国购买者非常渴望拥有自动驾驶汽车(超过85%),这表明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汽车科技的信任度很高,对于驾驶方式的改变跃跃欲试。与之对应,他们对于自动驾驶的一些主要顾虑在于:安全性(91%),网络安全(86%),法律层面的担心(83%),以及费用问题(80%)。
与此同时,高达80%的中国购车者会主动考虑购买升级服务,以提升汽车的网络连通功能。防碰撞、危险警告以及紧急呼叫等安全性能被消费者列在网联汽车服务的首要位置,接下来才是信息娱乐、导航、车辆状态记录和维护。
实际上,目前中国的网络和科技巨头们已经开始加速新技术的开发,致力于为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提供智能操作服务。
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认为:“对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而言,要迎战汽车行业的新进对手——高科技企业,就必须制定正确的策略,通过与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获得必要的新技术。这将会决定哪些品牌有实力搭建出网联生态系统,从而改变中国已习惯数字化生活的消费者的驾驶体验。”
中国会成为创新的领跑者吗?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了要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智能制造,这其中也包括汽车领域。由此看来,中国市场已经准备好迎接全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开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技术方面研究的本土企业将得到政策扶持,他们有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市场领跑者。
普华永道《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调查》收集了中国内地和香港购车者的3000多份问卷,进一步充实了由普华永道战略咨询团队思略特开展的年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揭示了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科技与车载数字化连接性的一些观点。智能网联汽车,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连接互联网的汽车。直接与互联网相连也使得汽车可以自动连接到所有其他的相连设备,例如:智能手机、跟踪设备、交通信号灯和其他机动车辆,甚至是家用电气设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