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10月25日 北京消息:中国汽车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更关注车载技术,而非其价格与发动机性能。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内地与香港《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调查》,40%的中国购车者愿意酌情改变品牌偏好,以期获得更佳的网联性能。
调查同时显示,75%以上的中国购车者愿意在安全性能方面增加投入,60%愿意为使用状态监测、车辆诊断程序和事故数据记录等车辆管理功能提高预算。
“在中国汽车市场,大批精通技术的消费者的推动、政府层面的支持以及市场对于网联汽车需求量的扩大,这些因素促使中国有望在国际创新的前沿拔得头筹。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挑战在于,如何发展和普及适用于中国驾驶条件的科技应用,同时挺进国际市场,掌控智能网联汽车的国际份额。”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体验中心汽车与客户服务总监孙凯(Marco Fischer)提出。
翻阅此份调查可以发现,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正蓬勃发展。我们可以预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年销售额将在五年内增至三倍,从2017年的472亿欧元上升至2022年的1400亿欧元。
中国购买者非常渴望拥有自动驾驶汽车(超过85%),这表明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汽车科技的信任度很高,对于驾驶方式的改变跃跃欲试。与之对应,他们对于自动驾驶的一些主要顾虑在于:安全性(91%),网络安全(86%),法律层面的担心(83%),以及费用问题(80%)。
与此同时,高达80%的中国购车者会主动考虑购买升级服务,以提升汽车的网络连通功能。防碰撞、危险警告以及紧急呼叫等安全性能被消费者列在网联汽车服务的首要位置,接下来才是信息娱乐、导航、车辆状态记录和维护。
实际上,目前中国的网络和科技巨头们已经开始加速新技术的开发,致力于为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提供智能操作服务。
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认为:“对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而言,要迎战汽车行业的新进对手——高科技企业,就必须制定正确的策略,通过与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获得必要的新技术。这将会决定哪些品牌有实力搭建出网联生态系统,从而改变中国已习惯数字化生活的消费者的驾驶体验。”
中国会成为创新的领跑者吗?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了要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智能制造,这其中也包括汽车领域。由此看来,中国市场已经准备好迎接全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开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技术方面研究的本土企业将得到政策扶持,他们有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市场领跑者。
普华永道《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调查》收集了中国内地和香港购车者的3000多份问卷,进一步充实了由普华永道战略咨询团队思略特开展的年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揭示了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科技与车载数字化连接性的一些观点。智能网联汽车,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连接互联网的汽车。直接与互联网相连也使得汽车可以自动连接到所有其他的相连设备,例如:智能手机、跟踪设备、交通信号灯和其他机动车辆,甚至是家用电气设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已成为云环境中最大的安全威胁,网络犯罪分子率先应用自动化决策来窃取凭证和执行恶意活动。自动化攻击显著缩短了攻击者驻留时间,从传统的数天减少到5分钟内即可完成数据泄露。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黑客机器人"将变得更加先进。企业面临AI快速采用压力,但多数组织错误地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是将AI工作负载视为普通云工作负载,应用运行时安全最佳实践。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面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短缺问题,谷歌、麦肯锡和加拿大重大挑战组织联合发布《心理健康与AI现场指南》,提出利用AI辅助任务分担模式。该指南构建了包含项目适应、人员选择、培训、分配、干预和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分担模型,AI可在候选人筛选、培训定制、客户匹配、预约调度和治疗建议等环节发挥作用。该方法通过将部分治疗任务分配给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并运用AI进行管理支持,有望缓解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