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ZDNet报道,云计算供应商Rackspace将在接受Apollo Global Management提出的43亿美元要约后私有化。
这表明云计算市场的四巨头格局已经表现得愈发明显,小公司们无力与包括亚马逊、谷歌(微博)、微软和IBM在内的四大云计算供应商竞争,只能通过转型另谋出路,不少公司可能会像Rackspace一样专注于某一方面的服务,汇聚在四大巨头周围寻找生存空间。
预计Rackspace的私有化交易将在2016年第四季度完成。私有化交易完成之后,Rackspace将不再与巨头们竞争,专注于建立自己的云客户服务。
Rackspace将通过私有化获得更大的灵活性,以便更迅速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过去,Rackspace也管理着自己的云服务器,直接为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和云计算服务。
然而随着亚马逊和微软等巨头开始进入这些领域,Rackspace发现它越来越难以同巨头们竞争。据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 Research称,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亚马逊AWS的市场份额达到31%,大概是市场排名第二位的微软所占市场份额的3倍。微软的市场份额刚刚达到10%。
Rackspace无力与这些大公司竞争,只能修正自己的定位,转向代替这些云服务供应商为客户提供客户支持服务。
随着整个云市场开始呈现出四巨头鼎立的格局,其他的云公司可能会陆续跟风转型,汇聚在四大巨头的周围寻求生存空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Meta 正研发一项通过姓名识别人脸并追踪用户日常活动的“超级感知”技术,计划应用于新款智能眼镜和 AI 耳机,同时重新评估隐私策略,助推 AI 技术在穿戴产品中的应用。
Google 在 Gemini API 中推出自动缓存功能,通过复用重复数据为开发者节省最多 75% 的调用成本,有望缓解高额 API 费用问题。
Korl 利用 OpenAI、Gemini 及 Anthropic 等模型,从 Salesforce、Jira、Google Docs 等多个平台整合数据,自动生成定制化客户沟通材料,如幻灯片、演讲稿及季度业务回顾,同时保证数据安全性,并提升运营效率。
文章探讨了代理型 AI 的崛起,重点介绍微软 Azure AI Foundry 与 NVIDIA 技术如何通过强大语言模型和智能代理,实现企业级应用创新,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