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6月08日 专栏:有时候只是让你保持还不错的状态需要艰巨的努力。你落后的越多,就越不可能达成目标。所以当你被各种任务和待办事项缠身的时候你该怎么做?
这时候你需要追踪目标。
Google Play Store提供了大量目标追踪应用,但是选择适合你的那个应用可能有些难度。下面就可以5个可以帮助你追踪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应用。
1、GoalTracker
想要为一周、一个月或者一年设定目标?想要追踪家庭、财务、健康、社交、兴趣爱好、或是职业生涯?GoalTracker(如图A)可能正是你所需要的。它提供了一个易于使用的、只需要5个步骤的向导,帮助你完成创建目标的整个流程。你可以设置和跟踪时间间隔和平均值,增加提醒和图像,创建一个目标口号和说明,分类整理目标以便更容易查看,等等。
图A
一旦你创建了一个目标,你就可以通过目标仪表盘查看进度。个人目标仪表盘让GoalTracker脱颖而出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如果你时常被大量信息淹没,需要一款应用让单个的目标看起来更有序,这时候你就需要GoalTracker了。
2、Goal Tracker & Habit List
如果你需要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追踪目标——一个不需要太多细节或者功能,但仍然可以保证完成任务——Goal Tracker & Habit List(如图B)可能会很适合你。有了这款应用,你就可以开始为一个目标创建一个条目了。然后你可以在日历中打开这个目标,每天都做一个标记,是完成了还是没有完成每天的要求。这款特殊的应用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但是它的确可以非常出色地、快速地想你展示目标进度。
图B
你可以以细节、周、或者月来查看目标,可以导入和导出目标(点击左上角的菜单按钮,弹出快速访问工具栏看到更多选项)。对于那些希望追踪任务流程又不想有太多花哨功能的人来说,这是一款完美的应用。
3、Raise the Bar
这款目标追踪应用旨在帮助你养成良好的习惯,它会通过百分比进度条来显示每日的进度。Raise the Bar(如图C)还让你可以创建每天待办事项,以完成更多的详细的目标。
图C
创建一个目标很简单,这要感谢它的嵌入式向导。你给目标设定一个名称,选择你希望追踪目标的方式(提醒、里程碑或者检查表),给目标设定一个完成日期,然后自定义你的目标栏。一旦你创建了目标栏,你就可以查看状态、标记目标、从列表中划去项目,等等。你可以设置不限数量的目标,甚至是在现有目标中编辑数据。
4、HabitBull
HabitBull(如图D)提供了一个完全可自定义的简单界面,帮助你追踪你的各种习惯。你可以从从Work & Study、Arts、Health & Fitness、Housekeeping & Pets、Money以及Self Improvement中选择,创建新的习惯。
图D
在你选择了一种习惯之后,你可以决定追踪的方式(简单的“是”或者“不是”、一个数字、或者来自Google Fit的数据)。然后,给这个习惯设定一个名称,选择你希望在哪些天追踪它,以及/或者为这个习惯设定一个目标数字(例如连续多少天成功)。在这个习惯的日历视图中,点击被标记为成功、不成功或者空白的那些天。你可以为这些习惯设定提醒、笔记、以及可视化呈现。
5、My Goals
My Goals(如图E)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你创建目标(任务、期限、图像等),然后应用会在主屏幕上创建一个动机。是的,这看起来似乎有点俗气。但是你可以给这个目标选择一个图像,立即进入这个特定目标的细节界面。细节界面让你可以点击完成任务、标记目标、检查进程。尽管My Goals不包括GoalTracker中的那些额外功能,但是它精巧的设计和易用性可以作为弥补。
图E
其他选择?
正如我们有很多自己追踪目标的方法,现在有很多目标追踪应用。你的需求以及你的工作方式将决定了哪些应用最适合你。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已成为云环境中最大的安全威胁,网络犯罪分子率先应用自动化决策来窃取凭证和执行恶意活动。自动化攻击显著缩短了攻击者驻留时间,从传统的数天减少到5分钟内即可完成数据泄露。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黑客机器人"将变得更加先进。企业面临AI快速采用压力,但多数组织错误地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是将AI工作负载视为普通云工作负载,应用运行时安全最佳实践。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面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短缺问题,谷歌、麦肯锡和加拿大重大挑战组织联合发布《心理健康与AI现场指南》,提出利用AI辅助任务分担模式。该指南构建了包含项目适应、人员选择、培训、分配、干预和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分担模型,AI可在候选人筛选、培训定制、客户匹配、预约调度和治疗建议等环节发挥作用。该方法通过将部分治疗任务分配给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并运用AI进行管理支持,有望缓解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