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5月30日 北京消息:围绕当前互联网+医疗、医疗大数据、分级诊疗和精准医疗等产业热点,2016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于5月27-29日在珠海召开。作为大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方,由英特尔主办的“互联网+”时代的分级诊疗和健康管理分会吸引了关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界人士参与。活动上,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联合纳里健康、阿里云共同发布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分级诊疗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的发布,旨在通过从云到端的技术创新,支持分级诊疗制度的加速推进,提高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提升三级医院的服务效率和价值,进而为大众提供更有序、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英特尔联合纳里健康、阿里云共同发布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分级诊疗解决方案
2014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超过76亿,出院人次数超过2亿,如此巨大的诊疗数量分布却非常不合理。一方面,大型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大众看病耗时费力;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却极低,优质医疗资源欠缺。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在调配医疗资源、分流患者、利用支付杠杆等方面采取了多种尝试。去年9月,国家卫计委提出在未来两年内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到2020年,全面确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而要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加速推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部署不可或缺。如何有效的通过技术优化医疗资源的布局,提升医疗资源效率,尤其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不少医疗机构和IT企业已经展开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作为长期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企业,此次,由英特尔、纳里健康和阿里云联合发布的解决方案基于开放的英特尔酷睿和至强处理器平台及开源软件,由纳里健康开发实施,整体方案部署于阿里云上的纳里健康云平台,极大的提升了系统的扩展性。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安全通道建立,保障了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的用户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方案为病人、医生带来使用体验上的提升,推动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
由英特尔主办的“互联网+”时代的分级诊疗和健康管理分会现场
借助该解决方案,病患可通过APP或网站实现门诊预约,并根据病情需要,通过基层医疗机构预约大型医院专家。基层医生在诊间接诊病人时,可利用远程视频与专家进行联合诊治。对于病人来说,在家门口即可得到专家诊疗服务,省去了患者的奔波劳顿,减少了三级医院的门诊压力,提高了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常态化。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型医院可将检验设备资源在平台上共享,各级医疗机构根据资源情况帮助病人预约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通过云平台返回给申请医生,真正实现了检查协同,在方便病人的同时,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推动分级诊疗的加速部署,首先要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大众具有吸引力。我们期待英特尔联合阿里云、纳里健康发布的解决方案可以为医生与患者、医疗机构之间构建新的互动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英特尔中国区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柯道远表示:“英特尔致力于驱动云计算以及日益智能互联的世界,在医疗行业,通过联结产业力量,英特尔充分发挥了从云到端的技术领先优势,支持着从院内到院外,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重构,致力于让高质量、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大会期间,英特尔也联合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博易智软(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盈谷科技有限公司、新海健康等20余家合作伙伴展示了在英特尔云到端技术支持下,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移动医疗、医疗影像管理、个人健康管理、医疗云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展示区吸引了大批与会嘉宾驻足参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