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云上的数据恢复计划,很重要的一点是持续跟踪基础架构,DR需求和可能的故障转移持续时间。
公有云给IT部门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来实现业务的持续性/灾难恢复计划,而无需花费巨资构建独享的数据中心。有了云数据恢复系统之后,云就可以用作基本数据的存储库或者甚至当主要系统出问题时运行应用之处。
当构建DR计划时,第一步是查看用来交付IT服务的应用,并且决定灾难发生时需要保护什么。这意味着创建需要运行的应用和服务的清单。很多企业已经转向虚拟化作为其核心服务器的部署模型;但是,仍然需要考虑物理服务器。完善的云数据恢复计划应该包括如下:
用来交付基础架构的物理和虚拟服务器。这些包括活动目录(AD)服务器,DNS/DNCP服务器和应用。
最好提前确定基础架构服务器,因为当灾难发生时这些系统需要第一时间恢复服务。可以预配置在云上运行的AD、DNS和DNCP服务,并且和它们的内部实例同步,让DR流程更加容易,也能够更快实现。
要想让云上的DR能够成功工作,理解网络配置至关重要。这意味着需要花时间理解网络层的应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包括安全和防火墙配置。云数据恢复相关的问题有:
确定云数据恢复需求
假定在灾难事件发生时,每个应用都需要立即恢复,这并不太实际。相反,应该基于一系列条件来区分应用的优先级,来决定需要多快,以及哪些同步系统和数据需要恢复运营。在决定恢复应用的服务等级时,可以使用一些标准来进行度量:
建立正确的云数据恢复需求包括和应用程序的业务所有者沟通,因为他们了解其应用的重要程度。从经验上看,业务所有者会认为其所有应用都很重要——直到他们了解恢复所需的费用为止。因此可以告诉他们不同方案的费用评估。
服务级别的最后一点是:一些严格的需求,比如零PRO,基于云的DR是无法达成的,因为本地和云位置之间会有延时。需要将这些应用排除在基于云的DR之外,并且提供更多定制的DR产品。
DR服务会运行多久?
最后需要讨论的是,服务会在公有云上运行多久。做这样的决策依赖于发生的事件类型。并非所有灾难都会导致所有在线功能的崩溃。还会存在一些边缘事件类型,比如:
有时候,服务需要移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整个站点都丢失时,需求可能是运行DR服务几周或者几个月,直到重建了之前的设备。云恢复服务会为所使用的活动服务计费,因此在选择DR服务时这是很重要的考核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