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4月17日 北京消息:2016年4月9日,在两化深度融合与制造强国建设论坛——首届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发布会上,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隆重发布了2015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全面剖析了全国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发展重点、价值成效、特征模式及发展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怀进鹏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工信部有关司局、全国副省级以上工信主管部门领导,有关中央企业集团、行业协会负责同志,以及研究院所、典型企业和联盟会员单位等代表参加会议。
“没有度量就无法管理”。据悉,自09年起,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和支持下,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地方省市、行业协会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两化融合评估引导体系,2013年《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发布。这套体系把企业的两化融合分为四个阶段: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和协同创新,把集成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的难点在集成,重点在集成,突破点在集成,要想取得更好成效也在集成,这与近两年德国才提出的工业4.0对信息化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和判断是一致的,可以说“如出一辙”、“异曲同工”。工业4.0强调了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端到端三方面集成,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则从与之相对应的企业管理、价值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三个维度更加指标化、定量化地明确了集成以及协同创新的重点领域和路径。目前,通过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参与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的企业已达56000余家次,本次发布的2015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正是基于这些第一手的翔实数据形成的。
一、全国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2015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显示,我国有49.8%的企业处于基础建设阶段(初级阶段),35.6%的企业处于单项应用阶段(中级阶段),11.7%的企业进入综合集成阶段(高级阶段),2.9%的企业进入协同创新阶段(卓越阶段)。处于综合集成阶段(高级阶段)和协同创新阶段(卓越阶段)的企业比其他阶段企业竞争力高出11.5%,经济社会效益高出10.8%。
二、两化融合发展重点与价值成效
随着两化融合从数字化向集成互联,再向智能协同深度发展,两化融合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产生的效益与价值也加速显现。
一是产品生命周期一体化管控能够有效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创新能力。与仅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引入数字化工具进行初级应用的企业相比,开展了数字化工具深度应用的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下降了9.1%;与仅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开展数字化工具深度应用的企业相比,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间业务集成的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进一步缩短4.0%。工艺设计与售后服务数字化程度是制约产品生命周期管控的短板,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数字化工具效益发挥不到70%,应用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目前我国有18.7%的企业能够实现覆盖生命周期的数据互通,仅有6.8%的企业能够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业务综合集成。
二是供应链集成大幅提升经营绩效,可显著提高按时交货率和库存资金周转率。在按时交货率方面,实现内部供应链集成和跨企业间产业链协同的企业,按期交货率分别为96.1%和96.7%,高出未实现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企业近10个百分点;在库存资金周转率方面,实现跨企业间产业链协同后,库存资金周转率可实现跃升,在供应链集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10.7%。我国20.7%的企业通过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原材料库存等关键信息的联通与共享,实现了按时按量供货至生产现场的精准采购;15.3%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内部的研发、生产、物料、人员等资源配置,快速精准响应客户需求,开展定制生产;12.7%的企业能够实现生产与物流的合理调度和安排,按时按需进行精准配送。
三是生产管控集成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有效提高企业设备综合利用效率与产能利用率。相对于未开展数字化生产管理的企业,开展了数字化生产管理企业的设备综合利用效率由80.1%提升至82.1%,产能利用率由76.6%提升至80.2%。与仅开展数字化生产管理的企业相比,实现了生产管理与控制集成的企业设备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至85.7%,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至85.9%。企业底层装备层和生产管理层的数字化普及率在50%左右,过程控制层和制造执行层的数字化普及率则相对较低,仅为约30%。制造执行层向生产管理层进行数据上传的能力最为薄弱,生产管理层与过程控制层之间的数据双向传输通道尚未完全打通,仅有18.0%的企业能够实现生产管理层与过程控制层之间的数据双向传输。
四是两化融合的深化与延展,将不断加快企业服务化转型、企业双创、企业互联网化以及智能制造发展,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亮点纷呈,离散行业中开展远程在线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网络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分别为19.1%、12.1%、7.9%、4.2%。搭建并运营协同创新平台是当前大企业开展“双创”的典型做法,2014年我国大企业搭建并运营协同创新平台的企业比例为36.7%,2015年达到了44.6%,增长近8个百分点。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在我国刚刚起步,企业互联网化指数仅为30.4,用户参与和组织创新是主要短板。智能制造就绪率仅为4.4%,初步具备条件探索推进智能制造(工业4.0)的企业比例不足5%。。
三、行业及省市两化融合发展现状与模式
一是我国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沿产业链呈现“三峰-双谷波动态势,能源、电子信息、服务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高。原材料和消费品行业基础建设阶段企业比例偏高,装备和电子行业综合集成以上阶段比例较高。不同行业通过两化融合打造核心竞争能力的关注点各有侧重,原材料行业对于生产管控和经营管控类能力最为关注,装备行业普遍致力于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和生产管控能力,消费品行业在打造用户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类能力方面最为活跃,电子信息行业对于生产管控和供应链管理类能力最为关注。
二是不同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特征与模式各具特色。从行业间大中小型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差距来看,电子、电力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均衡领先,冶金、建材、纺织等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均衡滞后。从各行业引领两化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来看,电子行业在研发、生产、服务方面的两化融合水平均处于行业间领先,装备行业则在研发和服务环节的两化融合水平表现最为抢眼,石化、冶金等行业则在生产环节的两化融合水平相对较高。从两化融合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家电等行业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转型方面均有所突破,汽车等行业的突破侧重在智能制造方面,食品、纺织等行业的突破侧重在互联网化转型方面。
三是各省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沿海高、内陆低,南方高、北方低”的态势。企业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总体上也呈现“沿海高、内陆低,南方高、北方低”的态势,与全国各省两化融合水平总体情况基本一致。全国各省集成互联水平呈现“中部高,南部高”的双高态势,智能制造就绪水平具有一定的区域聚集性,相比于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各省集成互联和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差异更为显著。
四是省市两化融合发展特征与模式同异并存。从省市两化融合阶段分布特征来看,绝大多数省市的企业仍集中分布在基础建设阶段,各省市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都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各省市引领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来看,广东、浙江等东南部沿海地区在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的两化融合水平均具有领先优势,而研发和服务是中西部省份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环节。
四、两化融合发展趋势与展望
“十三五”是我国跨域两化融合“综合集成困境”的关键时期,两化融合将延续“十二五”期间的良好发展势头,在总体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成效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一是两化融合加速迈入综合集成阶段。“十三五”期间,我国两化融合将稳步迈进综合集成阶段,当前我国处于单项应用阶段(中级阶段)的企业中有53.2%已经具备进入综合集成阶段(高级阶段)的条件,在完成阶段跃升后,两化融合绩效产出将进入集中显现期。表征两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指标也将逐年攀升,到2020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分别达到74%和62%。
二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不断提速。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相对滞后,但追赶势头明显。与2014年相比,民营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提高了4.7%,高于国营企业2.1%的增长速度,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提高了5.5%,高于大型企业3.0%的增长速度。第三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也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西南地区两化融合增长潜力与效益日益显现。近年来西南地区主要省份的两化融合从速度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化融合发展加速度遥遥领先,研发创新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各省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中小企业逐步成为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力量,两化融合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两化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用效益日益显现。
四是两化融合加速推动制造业价值链重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有效促进我国企业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附加值不断提高,加速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预计2020年,我国离散行业接近90%的企业能够在产品设计环节引入数字化工具并开展初级应用,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数据互通和业务集成的企业比例可达39.3%、14.9%,对于缩短新产品研发创新周期的成效将进一步显现,企业研发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远程在线服务的普及率将达到45.6%,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普及率将达到13.2%,电子商务普及率将达75%,制造企业服务附加值将取得新的突破。
五是两化融合驱动经济发展的动能进一步突显。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与两化融合所处的阶段和水平并不是呈线性增长的趋势,而是表现为台阶式跃升及跃升后加速上扬的走势,综合集成阶段正是实现两化融合突破性提升作用的关键阶段。“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单项应用阶段迈入到综合集成及以上阶段,在“十三五”中后期或进入“十四五”后,两化融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的突破性提升作用将集中爆发,企业将充分感受到两化深度融合带来的巨大成效,两化融合对经济发展的正向驱动作用将进一步突显。
六是典型行业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将取得重点突破。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探索有所突破,但全面实现互联网化和智能制造尚需时日。与2014年相比,2015年电子、轻工、纺织等行业互联网化指数增长方面表现最为抢眼,增速超过10%;石化、医药等行业的智能制造就绪率提升幅度最大,分别达到20.3%、21.6%。企业互联网化、智能制造的发展模式逐步清晰,有望在部分重点行业取得突破。
2009年以来的大规模应用充分体现了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的重要现实意义:能够有力支持政府和行业全面摸清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形成基于数据的精准施策和精准服务新模式;能够有效服务于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找准两化融合发展重点、路径和方向。随着服务政府、服务行业和服务企业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的重要作用将日益凸显,在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企业新型能力等方面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第一资本就凭借着对数据资源的差异化运用成功脱颖而出。”这样的基础不仅彻底改变了该公司进军银行业的方式,还建立起良性循环,使得更好的数据支撑起更强大的分析能力,进而改善客户交互并产生出更多数据。
Fortinet有着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组网”、“unified SASE(统一SASE)”、“AI赋能安全组网”过去三年同比平均增长了14.6%、21.7%、22.3%,远超行业同期的9%、19%、14%的增长率。
近日Max Chan和我们分享了Avnet公司在现代数字领域得到的经验教训,从优化云支出到利用AI提高客户满意度。
金融服务公司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采用容器化方法来实现其工作负载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探索生成式AI的长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