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4月11日 北京消息:权威专家表示,中国每年捕获和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2年的364EB增长到2020年的8.6ZB,即年增50%,占全球数据总量比例从13%增至21%。在多语种大数据即跨语言大数据加入计算后,这个数据总量和全球占比,将无法预估。
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无时无刻不在迭代新价值。单一语种的数据价值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2015年,中国在大数据软件、硬件及专业服务的直接产值超过110亿元。跨语言大数据在数量级上数倍于单一语种大数据,针对跨语言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也将会创造几倍于单一语种大数据的价值,其价值总量将令人瞩目。
数量和价值的垂直增长只是最终结果,在跨语言大数据和互联网+下,传统产业界限将进一步缩小,政府、企业、高校基于跨语言大数据的资源联合共享,或将推动跨界最广、数量最多、组合最新颖的多种业态问世。2016年4月8日,“语言·大数据开放2016”大会在青岛隆重召开,青岛市副市长栾新、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等领导、来自全国百余所外语院校负责人、科研院所专家、互联网企业代表、大数据分析师等两百多位嘉宾出席现场会议,共同探讨跨语言大数据资源平台构建、共享和合作问题,近五千余名场外观众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会议直播平台参与分享。
会议现场
会上,我国首个针对语言大数据的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及全国二十余所重点高校共同发起。它将通过中译语通开放的亿万级语料及平台资源,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语言服务教学、实践、科研、业务等提供支持并开展合作,实现全球资源汇聚、交换和共享。
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右起第四)、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右起第五)同嘉宾合影
嘉宾在演讲
语言是一切的基础,语言服务是迈向国际化的必要基础。在经济和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建设跨语言大数据平台,将有效嫁接各产业的国际化升级,为我国大数据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大会还从“新元素”“新动力”“新平台”等不同纬度探讨基于语言大数据下的翻译教学、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大数据分析、在线协同、语言工具和云端实验室等核心话题。
会上,对于跨语言大数据的智能分析问题引起各界嘉宾的极大关注。据IDC预测,大数据分析及其相关的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6.4%,在2018年全球将发展到415亿美元的规模。同时,IDC认为,到2020年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成为所有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据悉,中译语通将在不久后推出针对跨语言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平台,详情请关注译云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最新消息。
语言大数据联盟成立仪式
高峰论坛对话环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