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3月25日 北京消息:过去的20年是消费互联网的黄金20年,未来30年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30年,产业互联网正在开启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国制造2025”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国家级战略概念之一。未来时间里,大批的产业互联网概念公司进军全球资本市场,可以预见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公司和垂直技术供应商三大领域,竞争将愈发激烈化。
3月23日,由华章书院、华制智能联合《商学院》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的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多个嘉宾共同分享了对当前制造业以及未来产业发展路径的分析。
《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展现了未来国家战略实施路径图。该书从时代、全球、中国等多个角度,分析制造业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从工业变革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工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以及当下“中国制造2025”落地实施的重点工程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对工业发展的全面影响及深刻本质,揭示工业创新发展的五大模式与特点。杨海成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更像是“互联网+中国制造业”,工业界和互联网双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互联网企业正大举进军工业领域,目前新制造业的业态正在全方位的出现。
作为作者之一的夏妍娜认为,无论是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核心都是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制造,是全球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夏妍娜
书的另一位作者赵胜,分享了自己对“工业4.0”这一概念的接受与引进过程,通过“三个时代”和“四次工业革命”,描绘了未来的技术趋势。
赵胜
“过去20年的消费互联网产生了BAT,未来30年是产业互联网。科技是一个底层基础,金融是产品的最高阶段,所以金融跟科技从上和下对整个产业进行再造,这就是整个中国未来‘互联网+’的要义。‘互联网+’的本质是产业互联网。所以,每个产业需要互联网化。”赵胜谈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从浙江安吉的桌椅,到广东佛山的沙发床垫、河南洛阳的钢制家具,再到福建福州的竹藤制品,中国各大高度专业化的家具产业带,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各自的数字化出海路径。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