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1月06日 北京消息: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 互联网+ 行动计划成为通过新IT推动产业升级和业务创新的国家战略,而云计算作为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新架构形态,是企业通过新兴技术实现业务转型和服务创新的关键。“互联网+”加速了中国云计算从“云建设阶段”向“云使用和普及阶段”的演进过程,推动用户的工作重点快速从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搭建向云计算创造服务价值进行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云计算的部署方式、云计算方案以及云IT供应商的选择,是影响企业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以及企业从物理、虚拟顺利过渡到云的关键因素。
中桥在2015年下半年曾经就“互联网+”对企业的IT影响对中国434家企业的IT负责人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所有受访者中,认为“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加速了现有数据中心向虚拟化和云计算进行演进。其次则分别是加快新应用和云计算的投入。可以说,“互联网+”的到来是云计算在中国快速普及强有力的助推剂。
通过虚拟化实现云成为主流
企业的IT演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企业所处的IT演进阶段不同,自身对云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选择怎样的云部署模式是企业顺利从物理、虚拟演进到云的关键。 从云计算的运营形态来看,目前我国的云计算还是以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三种模式为主。除了公有云之外,私有云和混合云的“落地”都需要企业借助“外力”才能实现。那么哪种“外力”对于企业而言不仅省时省力,同时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业务突破创新呢?中桥调研数据显示,在所有受访企业中,超过1/3(39.4%)的企业选择通过VMware来实现云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级用户中,近半数(47.4%)的用户选择通过VMware的方式来部署云,其次是通过开源,或者跨不同虚拟化软件来实现。原因在于,VMware不论是技术可靠性、可用性,还是技术得到验证的能力,都值得信赖,能够确保企业的业务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满足未来可持续升级扩展的需求。此外,对于企业级用户的IT而言,既有传统的核心应用也有不断上线的新应用。用户一般考虑采用混合的架构,用虚拟化来支撑传统应用,用开源来支持新应用。而VMware推出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既能够支撑传统的物理和虚拟环境,同时还通过OpenStack 开源来支撑新应用,很好地满足了用户IT演进的需求。
云解决方案的选择
既然企业纷纷对云计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那么在云计算方案的选择上,如何制定云计算规划,如何部署云计算,就成为企业能否通过云计算实现IT变革,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中桥调研显示,所有受访者中,30.1%的用户选择根据厂商建议,自己制定云计算方案,还有23.9%的用户倾向于选择集成商提供的一揽子方案;16.6%的用户选择厂商提供的一揽子方案。
在云计算建设过程中,用户自己制定云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仅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节省了IT成本。对于用户而言,云只是“互联网+”下的一种应用新形态,也只是企业IT创新的一个起点,云计算方案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满足目前的需求,同时还要为未来移动办公、物联网等提供有力的IT支撑。因此,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灵活定制的云方案成为首选。而40.5% 的用户选择一揽子方案(集成商或者厂商)。这表明,在当前的IT演进过程中,一揽子的云方案包括从方案咨询、规划,到部署和服务以及云管理平台的整个过程,对于用户而言,不仅能够帮助用户理清整个云演进路线,实现云计算的快速部署,并通过集中统一管理平台优化IT资源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核心应用的安全稳定与新应用的创新
“安全、连续、稳定”是用户搭建云和使用云最重要的评估指标。那么从用户角度而言,用户如何评估云的IT供应商将直接决定云计算厂商开发云计算产品和技术的路线。中桥调研显示,企业在评估云的IT供应商时,所有受访者中,41.1%的用户选择既能保证核心应用安全稳定,又能应对新应用创新高可扩展;而在企业级用户中,这一选项的比例更是高达48.6%。在企业的IT演进过程中,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的发展,企业既要保证传统IT环境下核心应用的性能需求,同时还要不断上线很多新应用来进行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从而争得一席之地。因此,能同时满足核心应用和新应用需求的云IT供应商就成为他们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结束语
在云计算如火如荼的今天,企业用户已经意识到,云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还需要满足传统核心应用的性能需求,以及支撑新应用来实现IT突破创新。对于企业而言,现在需要考虑的不是“上不上”云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上、怎么上”云。就如何上云,我们已经看到,企业级用户普遍选择采用VMware 虚拟化来进行云过渡。而在云IT供应商选择上,用户需要从自身IT演进路线和切实业务需求出发,从云的规划、部署、运维等多角度,来进行选择,以实现IT创造价值,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先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从浙江安吉的桌椅,到广东佛山的沙发床垫、河南洛阳的钢制家具,再到福建福州的竹藤制品,中国各大高度专业化的家具产业带,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各自的数字化出海路径。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