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工程师吴曼青,中国电子贸促会常务副会长龚晓峰,就“‘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展望”接受了集体采访。
邬贺铨:建设“网络强国”得到高度重视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是网络大国而不是网络强国?从大国向强国跨越,我们还需要在信息建设上有哪些质的飞跃?
邬贺铨:中国的网民普及率达到48.8%,这个数字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因为我们绝对数很大,所以说是网络大国,可网络强 国就不仅仅是网民的数量了,从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法治等方面,也可以看出我们不是网络强国。比如在法治上,国外互联网立法相对完备,有几十个法律,中 国的互联网法律基本上很缺乏。但我们知道,全国人大已经加快了立法的进程,所以我认为建设网络强国现在已经得到了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希望到 2020年,能在“网络强国”上有很大的改进,当然,建设这个“强国”的过程是一个挑战,我们各方面都应该共同努力。
吴曼青:要么就联网,要么就淘汰
提问:习近平主席这次说到“五个主张”,其中谈到互联网创新方面的一些主张,能不能讲一下这方面目前的现状和关于“十三五”期间在这方面的一些展望?
吴曼青:我觉得要么就联网,要么就淘汰,这就是互联网创新。习主席提到“互联网正在成为驱动创新的先导力量”,我觉得有很多的含义,一个是互联网本 身就值得我们创新,第二是利用互联网去进行创新,所以有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第三是网络本身,我经常讲“互联网+”,首先得有网络可加,可我们的很 多地方网络无法覆盖,海上、空间包括边缘地区,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本身扩展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创新。
曹淑敏:“十三五”期间,在基础技术、网络技术方面是非常关键的。另外,各个产业融合的过程需要创新。还有管理创新,我觉得也很重要,比如Uber、滴滴打车,对原有的出租车颠覆是很大的。
曹淑敏:参与5G“研究”为商用打基础
提问:未来五年,5G技术在中国将有怎样的发展?
曹淑敏:从全球来看,明年开始做标准化,今年刚推出一个5G愿景,定义了5G的八种能力和三种应用场景。2018年底制定5G标准会出第一个版 本,2019年会有一个完整的版本,这个版本会提交到国际电信联盟,所以从目前来看,真正可商用的话,2020年是最早的时间。从咱们国家来讲,5G现在 面临的形势跟3G有所不同。产业能力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产业的创新能力已经大幅度提升了。而且应用能力也是一样,我们的4G,发牌照才两年,用户就已经 超过3个亿。我们参与5G的国际标准研究,还会开展5G相应的技术实验,这些都是为2020年国内的商用以及在国际上的产业打基础。5G还有一个特点,三 大应用场景中有两个面向物联网,这里我们有一个挑战和机会,就是如何与各个行业在应用的时候相结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发布新的AI学术搜索工具Scholar Labs,旨在回答详细研究问题。该工具使用AI识别查询中的主要话题和关系,目前仅对部分登录用户开放。与传统学术搜索不同,Scholar Labs不依赖引用次数或期刊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来筛选研究质量,而是通过分析文档全文、发表位置、作者信息及引用频次来排序。科学界对这种忽略传统质量评估方式的新方法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者仍需保持对文献质量的最终判断权。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提出DITING网络小说翻译评估框架,首次系统评估大型语言模型在网络小说翻译方面的表现。该研究构建了六维评估体系和AgentEval多智能体评估方法,发现中国训练的模型在文化理解方面具有优势,DeepSeek-V3表现最佳。研究揭示了AI翻译在文化适应和创意表达方面的挑战,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Meta发布第三代SAM(分割一切模型)系列AI模型,专注于视觉智能而非语言处理。该模型擅长物体检测,能够精确识别图像和视频中的特定对象。SAM 3在海量图像视频数据集上训练,可通过点击或文本描述准确标识目标物体。Meta将其应用于Instagram编辑工具和Facebook市场功能改进。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SAM 3与保护组织合作分析超万台摄像头捕获的动物视频,成功识别百余种物种,为生态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参数实验室等机构联合发布的Dr.LLM技术,通过为大型语言模型配备智能路由器,让AI能根据问题复杂度动态选择计算路径。该系统仅用4000个训练样本和极少参数,就实现了准确率提升3.4%同时节省计算资源的突破,在多个任务上表现出色且具有强泛化能力,为AI效率优化开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