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工程师吴曼青,中国电子贸促会常务副会长龚晓峰,就“‘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展望”接受了集体采访。
邬贺铨:建设“网络强国”得到高度重视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是网络大国而不是网络强国?从大国向强国跨越,我们还需要在信息建设上有哪些质的飞跃?
邬贺铨:中国的网民普及率达到48.8%,这个数字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因为我们绝对数很大,所以说是网络大国,可网络强 国就不仅仅是网民的数量了,从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法治等方面,也可以看出我们不是网络强国。比如在法治上,国外互联网立法相对完备,有几十个法律,中 国的互联网法律基本上很缺乏。但我们知道,全国人大已经加快了立法的进程,所以我认为建设网络强国现在已经得到了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希望到 2020年,能在“网络强国”上有很大的改进,当然,建设这个“强国”的过程是一个挑战,我们各方面都应该共同努力。
吴曼青:要么就联网,要么就淘汰
提问:习近平主席这次说到“五个主张”,其中谈到互联网创新方面的一些主张,能不能讲一下这方面目前的现状和关于“十三五”期间在这方面的一些展望?
吴曼青:我觉得要么就联网,要么就淘汰,这就是互联网创新。习主席提到“互联网正在成为驱动创新的先导力量”,我觉得有很多的含义,一个是互联网本 身就值得我们创新,第二是利用互联网去进行创新,所以有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第三是网络本身,我经常讲“互联网+”,首先得有网络可加,可我们的很 多地方网络无法覆盖,海上、空间包括边缘地区,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本身扩展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创新。
曹淑敏:“十三五”期间,在基础技术、网络技术方面是非常关键的。另外,各个产业融合的过程需要创新。还有管理创新,我觉得也很重要,比如Uber、滴滴打车,对原有的出租车颠覆是很大的。
曹淑敏:参与5G“研究”为商用打基础
提问:未来五年,5G技术在中国将有怎样的发展?
曹淑敏:从全球来看,明年开始做标准化,今年刚推出一个5G愿景,定义了5G的八种能力和三种应用场景。2018年底制定5G标准会出第一个版 本,2019年会有一个完整的版本,这个版本会提交到国际电信联盟,所以从目前来看,真正可商用的话,2020年是最早的时间。从咱们国家来讲,5G现在 面临的形势跟3G有所不同。产业能力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产业的创新能力已经大幅度提升了。而且应用能力也是一样,我们的4G,发牌照才两年,用户就已经 超过3个亿。我们参与5G的国际标准研究,还会开展5G相应的技术实验,这些都是为2020年国内的商用以及在国际上的产业打基础。5G还有一个特点,三 大应用场景中有两个面向物联网,这里我们有一个挑战和机会,就是如何与各个行业在应用的时候相结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虽然生成式AI能够快速编写代码,但编程的核心价值并非仅在于编码本身,而在于培养计算思维。编程教会我们抽象化思考、资源调度、延迟执行和贪心优化等思维框架,这些技能在商业决策、项目管理和战略执行中同样适用。在AI加速发展的时代,不具备计算思维的领导者将无法评估AI输出的质量,成为盲目的决策者。真正的竞争优势属于那些能够像程序员一样精确、结构化思考的人。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LA技术通过将AI视频生成中的注意力权重智能分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权重采用差异化计算策略,成功实现了95%的计算量减少和20倍的速度提升,同时保持视频质量不变,为AI视频生成效率优化开辟了新思路。
OpenAI正式发布Atlas浏览器,集成ChatGPT功能,支持文本和语音控制网页交互。该浏览器基于Chromium开发,支持Chrome扩展,提供智能代理模式完成复杂任务。用户可通过侧边栏调用ChatGPT分析网页内容,AI能记忆浏览历史并协助完成购物等多步骤操作。然而隐私设置默认开启数据训练共享,引发安全担忧。
斯坦福大学等机构联合提出多人Nash偏好优化(MNPO),突破传统双人训练局限,让AI在多人游戏环境中学习处理复杂非传递性偏好。该方法通过时间依赖设计,让AI与历史版本对话练习,在所有主要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方法,在Arena-Hard中甚至超过GPT-5,为AI对话系统训练提供了更贴近真实世界复杂性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