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国P2P网贷平台的数量都在高速增长,但如今却出现了负增长。
根据网贷之家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为2595家,环比下降了0.65%,两年来首度出现了负增长。网贷之家相关人士分析指出,由于新上线平台数量下降,问题平台数量高企,导致P2P平台数量出现负增长。
在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想要在P2P行业做出成绩比以往更难;而随着行业监管细则的出台,一些达不到要求或者实力较弱的平台或将主动整改或退出市场,行业的“兼并潮”或许也将来临。
平台数量两年来首现负增长
过去两年,无疑是P2P行业非常快速发展的两年。随着市场关注度的不断提升,银行、国企、基金、风投、上市公司等争先进入,P2P平台的数量呈现出长期非常高速增长。在最火热的时期,甚至每天都会有新的P2P平台出现和上线。
网贷之家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网贷行业运营平台达到了2595家,相比2014年底增长了1020家,绝对增量超过上一年,再创历史新高;但环比却下降了0.65%,两年来首度出现了负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过去两年,P2P行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无疑是有各种因素共同导致的。P2P行业给众多想要进入金融领域的企业和资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同时,此前网贷行业监管政策尚没有出台,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所以,众多的P2P平台都有非常高速的增长。
不 过,同样由于P2P行业进入门槛极地,导致行业鱼龙混杂,诈骗、跑路等问题也一直是业界所探讨的热点问题。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问题平台达到 896家,是2014年的3.26倍;其中,以6月、7月、12月问题平台数量最多,3个月份出现的问题平台数量总数超过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数量。
网贷之家CEO石鹏峰表示,年底P2P平台的风险会相对较高,一些平台因各种问题无法持续经营,导致平台出现问题;而2015年底的 确是新开P2P平台的低谷期。此外,很多想要做P2P平台的业内人士都在等监管细则的出台,把开业计划有所延后,导致平台数量12月出现了负增长。
平台需迅速提升管理运营水平
在石鹏峰看来,这种负增长的趋势并不会长期持续。虽然监管政策的出台或将使一部分无法达标的P2P平台主动或被动整改、淘汰,出现行业洗牌,但监管政策出台 以后,必然也会导致以前持观望态度的机构开始进入,尤其是可能会有更多的资本进入,促使行业里出现一些体量较大的平台。
2015年12月 28日,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 法》)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强调,从业机构作为信息中介的法律地位之外,还禁止了十二项行为;对客户资金和网贷机构自身资金实行分账管理;实 施备案制管理制度,强化信息披露监管等等。同时,《办法》还给P2P平台留了18个月的过渡期。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办法》的内容其实还是给了P2P平台很大的空间,对行业是利好;但其中很多条款的要求也是非常严厉的,一些平台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可能会导致被淘汰。
拍拍贷CEO张俊表示,虽然条例里没有设置之前曾多次被提到的5000万实缴资本金的要求,但要求必须和商业银行直接开展用户资金存管的门槛实际上更高。因为,银行对存管业务方的选择很谨慎,这也意味着小平台未来的生存空间不大。
广州e贷总裁方颂则认为,《办法》的出台,意味着从业者要在短时间内做出调整,这意味着平台的管理和运营成本将大幅提高,必须迅速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以满足监管的要求。若不能满足监管要求,也可在整改期内选择退出这个行业,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有利于行业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文章探讨了CIO在2025年应该重点投资的五个AI领域:可信工作流的代理AI、智能文档管理、营销客户数据需求、从数据驱动转向AI驱动、重新审视IT架构以支持AI目标。这些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效益,同时成为长期财务回报的倍增器。CIO需要在这些领域制定务实的AI应用策略,简化平台,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Instabase 公司完成 1 亿美元 D 轮融资,估值 12.4 亿美元。该公司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可从多种文件中提取信息并标准化。新资金将用于增强数据提取、分析和搜索功能,以满足企业 AI 需求。
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正展现出惊人潜力。从生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效果图,到创造无限游戏世界,AI 正逐步改变设计流程。尽管人类仍是核心创作者,但 AI 辅助工具正迅速普及,未来可能会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这一趋势引发了对 AI 取代人类建筑师的担忧,也带来了硬件革命和地缘政治影响。
研究显示,高收入公司的CEO正将人工智能置于业务战略的核心地位。欧美企业声称已具备AI项目的基础条件。专家建议避免过度乐观,关注投资回报,构建稳健的数据基础,并优先考虑循序渐进的推广策略。研究还发现,最成功的公司往往是那些高层领导有意识地不直接参与AI战略制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