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基本内容和执行情况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首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研制者、工程院首批院士杨奇逊教授创办于7994年,四方股份以“利用数字化为业务赋能,构建新型智能组织”为公司数字化使命,致力于实现从企业数字化到数字化企业的转变,成为业界知名的高效数字化企业。作为一个典型的技术公司,四方股份注重科技创新是刻在文化基因里的。在财务工作上,注重探索研发财务创新项目,比较典型的就是电子对账。
账款核对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都算得上“老大难”问题,四方股份的客户、供应商数量都十分庞大,对账清晰,应收账款才可以快速回收,如果往来资金流动核对不清,公司资金风险也将增加。传统方式是人员前往现场对账或邮寄对账,但成本高效率低,尤其在疫情下更是无法进行。
2021年公司开始采用币码E函证电子对账平台进行账款对账,实现对账从面对面、寄快递的手工分散操作向线上数字化集中操作转变,快速解决对账成本高、时效差、耗费人力多等问题。高效的账款核对既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压力,也提升了公司项目管理质量、降低了资金风险、加强了上下游企业信用建设。从经济效益衡量,公司通过电子对账节省的直接成本大概为94万元/年,包括办公费、邮寄费、人工成本等,同时对账无纸化也减少企业碳排放,为我国的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利用数字化为业务赋能 构建新型智能组织
四方股份以“利用数字化为业务赋能,构建新型智能组织”为公司数字化使命,致力于实现从企业数字化到数字化企业的转变,成为业界知名的高效数字化企业。设立公司数字化阶段目标:阶段1实现业务数字化,打造“端到端流程、全面数据服务、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平台”,形成流程、数据双驱动的网络型业务运营模式;阶段2支持业务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流程、加强数据价值挖掘、推进产业互联,驱动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
公司采用的电子对账创新模式,作为业务数字化阶段的一部分内容,不仅弥补了传统人工对账方式的不足、降低了对账成本,还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了有效的融通,即:以数智化财务赋能公司经营发展,助力公司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公司对不同电子对账平台的技术先进性、网络安全性、数据信息存储、系统功能、操作便捷性、初始安装成本、后期维护成本等方面进行了遴选,最终采用了币码E函证电子对账平台作为公司的电子对账工具。
北京币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企业间电子对账平台,该平台采用安全网络方式、区块链技术,全流程记录对账及回复过程信息,并将这些操作和相关信息实时上链存证,确保信息不可拦截、不可篡改;该平台无需下载安装,直接在PC端网页、微信小程序中使用、适用于Windows端、Mac端,平台即时使用、无需本地部署维护;该平台支持实时查询对账函进度实时统计回函数量、回函比例,让对账方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对账数据,把控对账进度;对账方可使用该平台系统的模板批量导入数据一键制作对账函;对账操作的过程信息会完整的记录于该平台,并以“区块链存证信息表“文件的形式留存在区块链上,对账方可以随时查询和下载文件和流程信息。
币码E函证电子对账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在电力、制造、建筑等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截至2022年底,已有220万家企业接入该平台,其中央国企32家,上市公司205家、大型民营企业1562家。对账企业在该平台一次注册接入后无需重复注册,可以采用多种对账模板与不同对账主体进行多种用途的对账,而该平台已经接入的企业中包括我公司的部分供应商和客户,也是我公司选择币码E函证电子对账平台的原因之一。
案例主要经济成效和社会成效分析
一年成本节约94万元 落实“双碳”战略目标
公司按照原有的对账模式下,需要4人历时20天完成一次对账。在电子对账模式下,2人历时5天就完成一次对账,极大的减低了人工、时耗和成本,使对账和回复工作更加轻松,合作单位也更愿意配合回复对账。在经济层面,按照公司每季度对账一次的要求,公司通过电子对账方式节省的成本大概为每年94万元,其中直接成本30万元,包括纸张及文印费、邮寄费、差旅费等;间接成本64万元,包括人工成本、办公费等。如果能实现战略规划中的数据库资源自动对接,预计还有30万元左右的成本下降空间。
通过加强对账,尤其是采用电子对账模式,可以建立公司与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直接联系的桥梁,多方交互关系更加紧密、资产管理更加高效,以业务活动驱动财务管理、以财务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共同推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和促进生态体系形成、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高效可靠的往来款对账能够明晰企业资金信息,实现资金链、信息链融合融通,推动企业对自身债权债务信息及时了解,加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资金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同时,电子对账方式更加绿色环保,用1封电子函证代替1封纸质信函,可相应减排 52.6gC02,如全国市场6000万企业主体采用电子对账替代传统对账,每年至少可减少3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可更好地落实完成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近年来频繁出现技术故障和服务中断,从Windows更新删除用户文件到Azure云服务因配置错误而崩溃,质量控制问题愈发突出。2014年公司大幅裁减测试团队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替代传统测试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虽然Windows生态系统庞大复杂,某些问题在所难免,但Azure作为微软核心云服务,反复因配置变更导致客户服务中断,已不仅仅是质量控制问题,更是对公司技术能力的质疑。
Meta研究团队发现仅仅改变AI示例间的分隔符号就能导致模型性能产生高达45%的巨大差异,甚至可以操纵AI排行榜排名。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格式选择问题普遍存在于所有主流AI模型中,包括最先进的GPT-4o,揭示了当前AI评测体系的根本性缺陷。研究提出通过明确说明分隔符类型等方法可以部分缓解这一问题。
当团队准备部署大语言模型时,面临开源与闭源的选择。专家讨论显示,美国在开源AI领域相对落后,而中国有更多开源模型。开源系统建立在信任基础上,需要开放数据、模型架构和参数。然而,即使是被称为"开源"的DeepSeek也并非完全开源。企业客户往往倾向于闭源系统,但开源权重模型仍能提供基础设施选择自由。AI主权成为国家安全考量,各国希望控制本地化AI发展命运。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ALM训练框架和STORM模型,通过轻量化干预方式让40亿参数小模型在优化建模任务上达到6710亿参数大模型的性能。该方法保护模型原生推理能力,仅修改2.6%内容就实现显著提升,为AI优化建模应用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