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大模型可以在100个场景中,解决70%-80%的问题,但未必能100%满足企业某个场景的需求。
预训练模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用大模型,它的训练数据都是大规模低成本获取的,所以通过训练得出的是某种共性能力。目前市场上有非常多的预训练模型,像GPT、LLaMA2等。
预训练模型用学习阶段来类比就好比高中,达到了一个平均水平,但是如果想要在特定领域有更好水平,就需要进一步进修到大学,也就是要在预训练模型上提供更多某领域的知识进行精调训练。
这也是为什么,从今年3月开始国内出现了“百模”大战的原因。《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5月底,国内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基础大模型至少已发布79个。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上,国内外30余款大模型集中亮相。
“大模型”已经成为业界谈论的高频词,而且也呈现出向垂直领域“小而精”发展的态势。游戏、影视传媒、办公、医疗、金融、电商、广告、ERP、工业、家居等领域已经出现了基于行业大模型的相关应用。
行业大模型参数相对通用大模型更少,在推理和训练上的成本也更低,但是想要让大模型在行业中落地,并不是简单的通用模型加上行业数据就可以实现的。
首先需要将行业中分散的数据集中,其次拥有稳定的训练环境,最后训练上提供高效的算力调度和利用。综合看来不仅要有技术,还要让技术和行业应用场景结合,最后平衡成本、效率和体验,才能真正将行业大模型落地。
本期数字化转型方略也寻找到行业大模型中的参与者,他们分享了自己的行业大模型是如何实现,以及已经落地的场景和案例。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正在将行业大模型的能力开放出来,让更多的企业可以受惠。
可以预见,未来每一个企业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大模型。
《数字化转型方略》2023年第9期:http://www.zhiding.cn/dxinsight/2309
 0赞
0赞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英伟达和诺基亚宣布战略合作,将英伟达AI驱动的无线接入网产品集成到诺基亚RAN产品组合中,助力运营商在英伟达平台上部署AI原生5G Advanced和6G网络。双方将推出AI-RAN系统,提升网络性能和效率,为生成式AI和智能体AI应用提供无缝体验。英伟达将投资10亿美元并推出6G就绪的ARC-Pro计算平台,试验预计2026年开始。
印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从大脑神经科学的戴尔定律出发,开发了基于几何布朗运动的全新AI图像生成技术。该方法使用乘性更新规则替代传统加性方法,使AI训练过程更符合生物学习原理,权重分布呈现对数正态特征。研究团队创建了乘性分数匹配理论框架,在标准数据集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生物学启发的AI技术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虽然ChatGPT等AI工具正在快速改变世界,但它们并非无所不知的神谕。ChatGPT擅长"令人信服的错误",经常提供有偏见、过时或完全错误的答案。在健康诊断、心理健康、紧急安全决策、个人财务规划、机密数据处理、违法行为、学术作弊、实时信息监控、赌博预测、法律文件起草和艺术创作等11个关键领域,用户应避免完全依赖ChatGPT,而应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Sony AI开发出SoundReactor框架,首次实现逐帧在线视频转音频生成,无需预知未来画面即可实时生成高质量立体声音效。该技术采用因果解码器和扩散头设计,在游戏视频测试中表现出色,延迟仅26.3毫秒,为实时内容创作、游戏世界生成和互动应用开辟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