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AI,企业其实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关注,而且他们对AI的潜力信心十足。2021年,全球市值最大的2000家企业中,近半数曾在财报会议中谈到AI,对AI驱动业务转型的潜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信心。
埃森哲调研了中国250家在上一年收入超10亿美金的企业,并发布了《人工智能成熟之道:从实践到实效》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8到2010年,中国企业由AI推动的营收份额增加了一倍多,预计到2024年将增加至36%。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应用智能业务主管兼首席数据科学家陈泽奇指出,企业需要有更新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内部的运营等来体现价值提升。
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应用智能业务主管兼首席数据科学家陈泽奇
AI的成熟之道
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使用AI取得竞争优势,调研中42%的受访企业表示,AI项目的回报超出了预期,回报未达预期的仅占1%。
所以AI的成熟与否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埃森哲也首次发布了人工智能成熟度评估框架,在80多个不同的能力组合中找到其中四个关键的组合,第一,战略与高管支持,有更高的高管支持,以便能够在公司通过AI赋能全方位的业务;第二,数据和AI核心,企业是否有数据平台的能力;第三,人才与文化,企业AI人才的储备;第四,负责任的AI,数据会涉及很多隐私,要有责任的使用。
埃森哲还将四大组合的能力分布到AI基础能力和AI差异化能力两个坐标轴上,划分出了AI领军者、AI创新者、AI建设者、AI实验者四个象限。
针对中国企业的调研分析显示,AI领军者、AI建设者和AI创新者合计仅占受访企业的 48% ,各自比例13%、29%和6%。剩下的受访企业归为第四类“AI试验者”(占受访企52%),其在基础能力和差异化能力两方面均表现平平。
“相比于全球,中国AI创新者占比更高,但AI建设者却低于全球。”陈泽奇说,中国企业对负责任的AI方面,顾虑和担心更高,所以数据安全、隐私、伦理合规会对企业AI落地部署形成挑战。
AI领军者的制胜法宝
AI领军者到底有何过人之处?陈泽奇提到,AI领军者有三大突出的能力,第一,多方兼顾,综合发力:将战略、流程和人员等方面优势融为一体;第二,小步快跑,规模推广:AI领军者更擅长把试点成果转化为更广泛的生产力;第三,打开格局,关注财务指标以外的因素:AI领军者可以实现业务、财务上的指标,同时也能够贡献绿色转型。
AI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埃森哲看到成为AI领军者有五大制胜因素:
第一,坚定AI战略:100%的AI领军者表示,AI战略得到高管层的正式支持;
第二,发展AI人才:93%的AI领军者为基层员工与高管层设立了AI必修课;
第三,打造AI核心:AI领军者更倾向于定制机器学习应用,实现工具及团队产业化;
第四,设计负责任的AI:50%的中国企业希望在2024年规模化部署负责任的AI;
第五,优先AI投资:到2024年,领军者的AI预算将占技术投资的41%。
目前不同行业的AI应用重点和成熟度存在明显差异,但未来三年,行业间的应用差距会逐渐收窄,高科技行业将依然领先,通讯与媒体、汽车、能源、保险、零售等行业也将取得较大的进步。
陈泽奇观察到,保险企业的AI应用不仅在理赔方面,也用在培训、会客、招聘等场景;制造业会在打造智能工厂时将AI和其他技术结合,进一步实现优化和规模化。
三一集团就是制造业的一个例子,其已经有两家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工厂内配套了大量设备资源,像自动导引运输车(AGV)、智能仓储立库、机械臂等,同时还有综合调度系统、中控系统进行统筹优化。依托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以及深度融合制造运营系统(MOM)、物联网管理平台(IOT)、远程控制系统(RCS)等系统,形成了生产制造的 “工业大脑” 。
随着AI成为企业新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中国企业正在计划加大相关投入。2021年,约三分之一(34%)的受访中国企业表示,其用于AI开发的预算超过了技术总预算的三成。到2024年,预计将有三分之二(64%)的企业达到这个投资比例。
《数字化转型方略》2022年第12期:http://www.zhiding.cn/dxinsight/197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