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任子威、凌智、许静韬、隋文静、韩聪……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冬奥上的明星实在太多,一时间有点追不过来。
我们在为奥运健儿加油打气的同时,还看到今年的冬奥,无论从开幕闭幕式的演出体验上,运动员生活的舒适感上,赛场上精准的判罚上处处有科技的体现。
像是开幕式上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从天而降的冰瀑;餐厅里天花板上送来的食物;还有运动员纷纷分享的“零重力”智能床等等。其实共有61个项目228项技术陆续在测试赛、运动员训练及冬奥会相关筹备工作中测试应用。
“以人为本,科技为先”作为今年北京冬奥会所倡导的理念,无不展示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中国答卷。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说,北京冬奥会成为“数字化水平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以科技之名,一个“新体育”的时代已经来临!
本期我们找到了冬奥背后的科技力量,他们正将不同的技术应用在冬奥的不同层面,实现突破与创新。
在AI上,开幕式上的“一鸽也不能少”让大家深入人心,小演员们脚下跟随的小雪花,是由英特尔的三维运动员追踪技术(3DAT)所实现;旷视从区域智能防疫理念,到精准定位的AI+AR智能导航,再到奥运场馆的智慧化建设都提供了AI支持。
在转播上,6000小时的精彩赛事内容,并首次以4K进行赛事转播,实现了奥运会核心系统100%跑在阿里云上;百度智能云的3D+AI技术,也应用在观众观赛的内容呈现、运动员的动作量化打分等关键环节,像时空定格技术把时序的连续动作定格到3D空间,实现了360度观看,大家就可以看到谷爱凌每个精细化的动作;新华三在提供8K播出全链路解决方案的同时还承担了国家体育场、冬奥村、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多个场馆及配套区域的数字化建设。
在安全上,奇安信保障了冬奥赛事网络和系统不间断运行的安全检测与防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实现了“零事故”。
当然还有很多科技企业也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支持,在这里我也不一一赘述,可以说他们都是2022冬奥的幕后功臣,在竞技之外,让我们看到科技与体育的融合之道。
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虽已结束,但是新体育的故事还在继续!
《数字化转型方略》2022年第2期:http://www.zhiding.cn/dxinsight/220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数据分析平台公司Databricks完成10亿美元K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累计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公司第二季度收入运营率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50%,AI产品收入运营率超过10亿美元。超过650家客户年消费超过100万美元,净收入留存率超过140%。资金将用于扩展Agent Bricks和Lakebase业务及全球扩张。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