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 传奇人物 Andi Karaboutis 谈每位 IT 领导者都应该掌握的技能

安迪·卡拉布蒂斯是一位杰出的CIO,她的职业生涯横跨多个行业和地区,经历了多次变革时刻。她在福特和通用汽车锻炼了领导力和技术专长,后来在戴尔、拜奥根和国家电网等公司担任高管,推动战略创新。本文总结了她对IT领导者核心技能的见解,包括战略沟通、情商、协作、远见卓识、变革管理和敏捷性等,对当今IT领导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CIO 名人堂传奇人物 Adriana (Andi) Karaboutis 的职业生涯跨越了多个行业、地域以及众多变革时刻。她先是在 Ford 和 General Motors 锻炼了领导力与技术专长,随后转战 Dell,在关键时刻为公司 IT 战略的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接着,在 Biogen,她协助彻底革新了这一高度受监管的生物技术行业的数字化能力。之后,她又迎接挑战,在市值 200 亿美元的跨国电力公司 National Grid 主导 IT 及数字化转型,推动了最高层次的战略举措和创新。

Karaboutis 正在开启全新的企业董事会服务篇章,目前她担任四家上市公司的董事。

在近期一期 Tech Whisperers 播客中,Karaboutis 回顾了自己的职业旅程,讨论了曾经克服的挑战、所领导的开创性举措以及一路上积累的智慧。随后,我们谈及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每位 IT 领导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以及在 AI 时代成为成功 CIO 所需具备的条件。以下内容为经过删减与整理后的对话记录。

Dan Roberts:你在职业生涯最初的 21 年一直活跃于汽车行业,那时女性在领导岗位上的比例严重不足。你能谈谈那段经历,以及它是如何塑造出今天的你吗?

Andi Karaboutis:在汽车行业工作既充满挑战又富有回报,虽然常常十分艰辛,但那段经历为我在制造、技术与领导力方面提供了绝佳的学习平台。那时行业由男性主导,但我从未觉得这种现象不公或无礼,我始终侧重于揣摩他人言行背后的真实意图。我记得有一次凌晨一点,我进入一间工厂车间测试下班后的一个程序,一位维修人员看到我在昏暗灯光下工作,便对我说:“亲爱的,你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你不知道这里的老鼠比你还大吗?”按照今天的标准,“亲爱的”可能不会作为称呼使用,但他的关心是真挚的。我向他解释了正在进行的工作,他随即伸出援手。这种经历在我为 Ford 与 GM 全球工作期间屡见不鲜。

我逐渐领悟到,与其过分关注具体的言辞,不如关注他人内心的真实意图,这样更容易赢得信任与高效协作。幸运的是,汽车行业很早便认识到,思想、经验、地域、种族等多样性对构建高绩效团队和取得优秀成果至关重要,并迅速接纳了这一理念。

那时,我的态度是努力工作,切实兑现期望。我更关注如何完成任务,而非仅仅考虑我个人想做什么。回报以机遇、认可和晋升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记得第一次晋升时,我那来自希腊的自豪移民父亲问我,“他们为何提拔你?”起初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后来才意识到这是个极好的问题。回顾下来,我总结出了晋升的“秘诀”:解决问题、交付所需、主动寻求帮助以及无畏前行。正如孩子在玩耍时不惧危险、乐于尝试新事物,我在职业初期也正是迎难而上,而绝不后退。

Dan Roberts:你的一项领导力超能力便是自我认知。你能谈谈是怎样培养出这一能力,以及“认清自我核心”对领导者的重要性吗?

Andi Karaboutis:我深知自己是通过不断接受反馈与取得正面成果而成长的,专注于追求结果正是我的优势。因此,我不断反问自己:我如何才能成功?是哪些举措促成了成果?在哪些方面是我过于专注目标或未能获得反馈,从而可能导致对某些问题缺乏敏感?这些反思都是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你需要把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都内化于心。

记得多年前有一则漫画,画中两个人正在穿裤子,而裤子太紧。其中一人感叹:“天哪,我得节食了。”另一人则惊讶地问:“是谁把我的裤子缩小了?”我总是那个会说“我得节食”的人。这正说明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也正是我在播客中强调反馈价值的原因——因为如果我本应该穿裙子而不是裤子,却毫无察觉,该怎么办?为什么没人告诉我?这件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确实发生过,也给了我不少苦涩的教训。所以,你不仅需要反馈,还要从中体会自我:我的“裤子”为何会太紧?

同时,我也意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我希望与团队共同取胜。我的团队会告诉你,我从未单独站上舞台,他们总是和我一起,向组织其他成员展示成果。毕竟,台下的每个人都希望看到自己的直属领导,而不是仅仅看到高高在上的我。

Dan Roberts:在你最近为希腊 IT 领导者做的一场演讲中,你谈到了当今 IT 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战略沟通、情商、协作、愿景领导、变革管理与敏捷性。能否详细阐述一下这些技能?

Andi Karaboutis:这些技能都非常重要,但目前对我来说,最为突出的当属敏捷性和战略沟通。好事与坏事都会发生,敏捷性意味着你可以灵活转变,特别是在当下技术无处不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尤为关键。无论是调整战略、转变方向,亦或改变方法,敏捷性都至关重要,同时这也与韧性相辅相成。

谈及战略沟通,人们需要明确知道你的目标、前进的原因以及如何实现目标。问题在于,很多人设定了战略目标,却忽略了为达成目标而制定策略。举个例子,在 National Grid 时,有人对我说:“我们需要提升客户满意度。”我便问:“那我们的策略是什么?因为达到这一目标有多种方式。”他们回答:“只要能到达就行,各条路都开放。”我便回应:“那好,我们就直接免费提供电力和燃气,这样客户满意度才能达到 100%。”这显然不是我们愿意采取的策略。因此,再次强调必须明确我们要去的方向、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行的,以及有哪些可供选择的路径。

Dan Roberts:在你所领导的大型、全球分布的组织中,你是如何进行战略沟通的?在经历巨大变革和转型期间,你能分享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吗?

Andi Karaboutis:保持简单明了。将具体步骤详细说明,解释背后的理由,并始终保持联系。一个很好的例子便是我在 National Grid 开创的“星期一一分钟”。无论身处何地,每个星期一我都会拿起手机,录制一到两分钟的视频,讲述上周的情况——当前的进展、对任何重点项目的祝贺等等。在 National Grid 的六年期间,即使我在非洲探险,也仅有一两次中断这一习惯。

这一举措的目标在于保持联系,让大家知道我始终在这里。虽然层级和地域阻隔了日常的紧密联系,但我希望你们了解最新动态。真实、透明与联系,这些都是我所珍视的品质,因此我也努力将其传递给大家。这是一项承诺,而大家也因此期待。等我离开时,他们甚至将“ Andi 的星期一一分钟 —— 从非洲到南极”的视频剪辑成了一部合集。

Dan Roberts:曾在 Ford 时代担任你导师的 Marv Adams 想知道,回顾你在商业与技术领域的职业历程,你会给年轻人什么建议?你会告诉他们不要做什么,又该投资于哪些方面,以便积累成为成功领导者所必需的经验与技能?

Andi Karaboutis:我对年轻人的建议是,不要给自己设定一张过于僵化的路线图,以致无法接受那些可能非常有趣或能为你开启一条少有人走的成功之路的全新体验。不要局限于“我喜欢这个,我不喜欢那个,我想要这样的经历,而不要那种经历”的狭隘思维,要放宽视野,接纳所遇到的一切机会。

其次,要追求智慧。我认为智慧是学习与经验的结合。你可以通过获得学历、阅读、观察、旅行等方式学习,但更要主动向那些拥有丰富经验的人请教,寻求指导。第三,要拥抱技术。既要了解技术带来的利好,也要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在当今世界中,风险不断增加,但我们必须学会接纳风险,同时享受技术带来的好处。

最后,不要过分追求即时满足。延迟满足并非坏事,它正是锻造韧性的重要方式。

Dan Roberts:曾在 Dell 为你工作过的 Justin Mennen 评论道,你在提升和现代化 CIO 角色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对你如何看待多年来 CIO 与 CTO 角色期望的演变非常感兴趣。

Andi Karaboutis:如今,CIO 角色从未像现在这样具备浓厚的商业属性。历史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CIO 角色主要围绕技术展开,而今天的 CIO 则堪称技术应用的强化版,同时模糊了技术与商业之间的界限,因为两者在每个企业中正日益融为一体。这个角色已演变为一种转型角色、数字化角色与流程转型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岗位,就如同商业角色逐步需理解技术一样。

我认为,目前还未有广泛共识认识到,AI 的演进将使那些人性化的技能——也就是你刚才所提到的技能——变得更加重要。人们担心某些岗位中需要人类参与的部分将被取代,但实际上,这些岗位将会演变、变化,反而给人类提供了更多发挥创意与创新的机会,因为 AI 能够承担一些节省成本及可预测的工作。这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所在,它将使我们能够创造更多价值。我们的失业率依然仅为 4%,因为不断有新的岗位被创造出来。

我认为,横跨多个行业的经验——从汽车、科技到生物技术,再到公用事业,如今还兼任董事会职务——为我带来了全局优势。你会逐渐看到各种机遇、相似之处及差异。AI 将如何影响这些行业?将带来怎样的变革?这些问题促使我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谈及 CIO 的期望,尽管这一角色随时间不断演化,但如今的变化可以说是其进化中最大的跨越。[前 IBM CEO] Ginni Rometty 在其著作《Good Power》中曾指出,同一空间中既没有舒适区也无成长余地。面对 AI,你或许会感到不适,但你必须弄清、理解这一趋势,然后齐心协力,探讨它将如何影响我们以及我们应采取何种措施。

来源:CIO.com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5

04/04

11:36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