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AI的融合显然已不再是战略选择的可选项,而是发展的必选项。麦肯锡之前发过一份超过200页的报告,预计仅 AI 软件和服务领域,就可能在 2040 年创造高达 23 万亿美元的年度经济价值。
在这场智能化的转型浪潮中,也不仅是科技互联网巨头的游戏,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的出现,极大降低了技术门槛。如果借用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来审视当下的AI浪潮,我们正处于从"早期采纳者"向"早期大众"过渡的关键时刻。
然而,技术扩散的路径从未平坦。通过观察企业AI实践,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一种构性矛盾:AI技术的理论框架具有普适性,但每个企业的应用场景却有其独特性,这意味着企业无法简单复制他人的成功模式,必须进行创造性再造。
不过,虽然直接复制照搬不可行,但跨行业、跨场景的方法论提炼与思维模式借鉴却大有可为。
比如:AI早期采纳者的探索过程,包括其失败教训与成功经验,会是后来者的宝贵学习资源。再比如:如果能有效组织技术提供方、实施方与应用方三方对话,也可形成良性的知识循环。
这也就是"AI启示录"栏目的设立初衷了,我们希望构建一座横跨不同行业、连接各类企业的沟通桥梁。它不仅仅是技术实践的分享平台,更是一种思想交流的外化表现——帮助企业在变革中保持定力,在探索中推动创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清华大学团队突破性开发"零样本量化"技术,让AI模型在不接触真实数据的情况下完成高效压缩,性能反超传统方法1.7%,为隐私保护时代的AI部署开辟新路径。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LLM经济学家"框架,首次让AI学会为虚拟社会制定税收政策。系统包含基于真实人口数据的工人AI和规划者AI两层,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找到最优经济政策,甚至能模拟民主投票。实验显示AI制定的税收方案接近理论最优解,为AI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K Prize是由Databricks和Perplexity联合创始人推出的AI编程挑战赛,首轮比赛结果显示,获胜者巴西工程师Eduardo Rocha de Andrade仅答对7.5%的题目就获得5万美元奖金。该测试基于GitHub真实问题,采用定时提交系统防止针对性训练,与SWE-Bench 75%的最高得分形成鲜明对比。创始人承诺向首个在该测试中得分超过90%的开源模型提供100万美元奖励。
南开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3D高斯泼溅重光照方法,通过在高斯原语上直接编码离散化SDF值,避免了传统方法需要额外SDF网络的问题。该方法设计了投影一致性损失来约束离散SDF样本,并采用球形初始化避免局部最优。实验表明,新方法在保持高质量重光照效果的同时,仅需现有方法20%的显存,显著提升了训练和渲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