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计划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靠近上海)建造两个工厂,我们已经开始施工,”普渡科技创始人兼CEO张涛在深圳公司总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两个工地的工作将在2024年至2025年之间完成,普渡的年产能将增加两倍。
自2016年成立至今,普渡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独角兽企业,在2022年实现了约1亿美元的收入,客户包括中国火锅连锁店海底捞,以及欧洲的汉堡王和肯德基。在日本,普渡通过2022年底向餐厅运营商斯凯拉克控股交付了3000台机器人。它们服务于大约2100个地点。
普渡在中国东莞市的现有工厂年产能约为5万台,两个新工厂将使总产能达到约15万台。普渡通过从已投入使用的机器人获取大数据来不断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张涛表示,公司目前没有考虑在海外建厂。
海外需求是增加产能的主要原因。截至8月底,普渡累计交付了约7万台机器人,其中包括酒店客房服务机器人。自今年2月以来,普渡已交付的机器人超过1万台,海外客户占销售额的约80%。
普渡已经向日本交付了约7500台机器人,并被认为在机器人服务员市场占据了最高市场份额。韩国和美国也下了很多订单。普渡在德国、加拿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等市场销售机器人。
普渡在日本、美国、新加坡和荷兰设有分支机构,并正准备在韩国建立一个新的单位。在总交付量方面,普渡没有给自己预设上限。“但我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超过10万台,”张涛表示,“我们是中国海外销售量最大的机器人服务员公司,很可能在未来能够保持这个位置,”他说。
这家初创企业除了酒店机器人外,还销售清洁机器人。根据中国研究公司AskCI的数据,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今年将增长33%,达到337亿美元。仅中国国内市场预计将增长36%,达到103亿美元。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董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表示:“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对机器人的需求将增长。”在这个增长市场上争夺份额的竞争非常激烈。总部位于上海的科沃斯机器人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并准备加大海外扩张。
科沃斯在2022年底之前销售了大约3.5万台机器人,其中近1万台越过了国境。该公司计划到2025年底将累计销售量增加两到五倍。根据IDC的数据,科沃斯在2022年的中国餐厅机器人市场占有60.4%的份额,普渡以23.2%的份额位居第二。
在日本,软银机器人销售由一家美国初创公司制造的Servi机器人服务员。东京的创业公司Connected Robotics和TechMagic开发了烹饪机器人。但是,日本制造商在机器人服务员市场上一直难以获得市场份额,商品化使得开发者难以脱颖而出。
东京咨询公司QBIT Robotics的首席执行官中野浩也认为,普渡的机器人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与科沃斯、Servi和类似产品相比,在服务能力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中野说,并补充说普渡的机器人“之所以销售得好,是因为斯凯拉克控股等知名公司使用它们给人一种安心感”。
2022年,普渡进行了张涛所称的“战略调整”,缩减了员工人数。公司没有公开解雇了多少员工,但目前员工人数约为500人。“业务已经恢复正常,我们正在盈利,”张涛表示,并保证不再计划裁员。
扩大销售将需要增加员工和资本支出。为实现可持续增长,筹集资金的方式,如上市,将是下一个挑战。“目前还没有计划上市,但我们保持这个选择的可能性,”张涛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