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 是本次大会的主题,大会聚焦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紧抓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行业热潮,探索未来产业新业态,超前谋划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核爆点,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的风口点。
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带领的团队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北斗+5G”高精度定位系列装备,向参展观众详细介绍了“北斗+5G”高精度定位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该技术为未来的智能时空孪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邓中亮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无线定位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带领团队建设了世界首个“羲和”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导航位置服务平台,提出了建筑空间无线定位导航基础理论,率先解决了室内外高精度三维定位导航关键技术的国际难题,开拓了广域无线网络高精度定位新方向,推动我国无线定位研究与应用走在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在重大生产安全保障、远海域重大工程建设等国家重点建设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邓中亮教授负责并完成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国家级项目,攻克了5G网络对用户精准位置感知难题,创新了5G共频隐嵌定位参考信号体制,突破了基于Massive MIMO的信号角度估计、基于多目标优化的5G网元布局规划等系列关键技术,建立了5G通信网高精度定位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首个5G高精度定位国际标准、多项国家标准,大幅提升5G信号覆盖与业务服务能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了突破性的科学推理数据集MegaScience,包含125万高质量实例,首次从12000本大学教科书中大规模提取科学推理训练数据。该数据集显著提升了AI模型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七个学科的推理能力,训练的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官方版本,且具有更高的训练效率。研究团队完全开源了数据集、处理流程和评估系统。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