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的一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调整,国民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期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经济回暖势头较为强劲。而从宏观经济趋势来看,毕马威中国预计,2023年产业政策将继续释放效能,加快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叠加信贷支持政策发力,将利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快速发展。展望2023年,我们预期制造业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采用自动化
尽管对制造业来说并非新鲜事,自动化将以不同于以往的规模和理由得以采用。制造商将采取切实措施来打造智能工厂,其中一些工厂将具备工业5.0功能,赋能互联的一线员工能够做出决策,在运营方面实现具有可持续性的适时生产和订单履行。制造商将通过技术和自动化来提升员工能力,完善流程并提高效率,而非着力于扩大员工队伍。
数字化转型和IT/OT融合加速
数字化转型和IT/OT(信息技术/操作技术)融合将加速。在物联网(IoT)、智能边缘和云技术以及5G方面的支出将加速机器视觉(MV)、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AI/ML)的采用,新的用例将通过机器人技术,推动质量4.0和订单生产力水平迈向新高。这些数字化技术为运营的改善及转型带来了重大机遇;高等级的人工处理、新的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也有望取代常规任务和检查。新一轮人机融合的浪潮将作为一项关键性的推动因素,助力制造商应对复杂性、价格压力和需求波动。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速发展
随着制造商转而采用更具响应能力和预测性的运营方式以实现韧性和灵活性,AI/ML技术将加速发展。制造商希望在整体供应链中都能接收到数字信号并作出反应,以此优化并保持竞争力。德勤咨询《2021年制造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报告》中提到,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为AI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据估算,AI在中国制造业的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5年超过140亿人民币。许多行业都已借助AI/ML实现了转型,制造商也是时候大力采用AI/ML,以改善员工效率、设备效率和运行时间。
提升供应链可视性及监测水平
制造商将扩展运营范围并提升整体价值链内的供应链可视性和监测。许多制造商正在为质量方面遇到的挑战而付出代价。对于健康和安全问题,这绝对是零容忍的。在整体行业范围内,制造商将寻求通过技术来减少对人们的风险以及对品牌的负面影响。事实上,根据斑马技术《全球医药供应链愿景研究报告》显示,医药制造商将实施的五大技术分别是定位技术(97%)、温度监测器、传感器和热敏标签(94%)、预测性分析(93%)和机器学习(89%)。这些技术的优势在于:1)能够检测和应对假货或不合格产品带来的风险;2)使患者免受不达标药物或其他产品的损害;3)提高团队生产效率和工作流程一致性;4)提高产品/资产的可视性和利用率;5)基于充分的信息来实时制定决策并遵守法规。
利用RFID、超宽带和蓝牙低功耗技术
制造商将采用RFID、超宽带和蓝牙低功耗(BLE)技术来发现流程问题。随着制造商致力于减少浪费,明确漏洞和故障点,以及清晰了解设备、库存和人员的位置,他们将转而采用定位技术。这些解决方案应用经扩展后,将强化定位相关的商业用例,提升在定位方面支出的投资回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