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种数字化的“虚拟病人”可以准确地告诉你某项治疗对某人是否奏效,那该有多酷?听起来有点科幻,但我们现在就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数字孪生技术对医疗行业的重要性,就相当于人类基因组测序对医疗的重要性一样。有瑞典研究人员最近这样写道:“鉴于医学问题的重要性,数字孪生的潜力值得在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规模上进行协同研究。”
数字孪生技术并不新鲜。计算机建模和模拟在工程和制造等其他领域很常见,数字孪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阿波罗十三号太空计划期间的NASA。但是数字孪生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是很新鲜的,因为该技术正在这个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将在未来几年继续成倍增长。
2021年有1/4的医疗业高管表示,他们所在的组织正在试水数字孪生技术,此外有66%的医疗行业高管预计,未来三年他们对数字孪生的投资将会有所增加。
数字孪生可以提高医疗组织的绩效,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医疗和诊断方案,支持新药和新设备的开发。
那么数字孪生技术对医疗到底意味着什么?
数字孪生技术对个性化医疗意味着什么?
数字孪生技术充当着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桥梁,使用实时数据和其他来源的数据支持学习、推理和重新校准,以改进决策。简而言之,数字孪生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数字模型,是物理事物的精准孪生,对于医疗行业来说,这里的“事物”就是指人体,对人体的建模要复杂得多。
使用数字孪生对个人的基因构成、生理特征和生活方式进行建模,以打造个性化的医疗。因此,与专注于更大样本组的精准医学技术相比,数字孪生具有更加个性化的特点。
把人体数字化,创建一个人体内部系统和器官功能齐全的复制品,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医疗手段和患者治疗方案。器官建模中的数字孪生技术能给医生带来很多好处,例如发现还未恶化的疾病、试验治疗方法、改进手术准备等等。
数字孪生医疗应用正在崛起
在个性化医疗领域,我们看到数字孪生在虚拟器官、基因组医学、个性化健康信息、定制药物治疗、全身扫描和手术计划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2014年启动的Living Heart项目,旨在利用众包来创建人类心脏的开源数字孪生。
该项目将为计算机化的心血管医学打下统一的基础,作为教育和培训、医疗器械设计、测试、临床诊断和监管科学的通用技术基础,为现有的和未来的尖端创新直接转化为改进患者护理的措施创造有效的途径。
在基因组医学方面,有瑞典研究人员使用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关节中基因活动的网络分析生成了一个数字孪生,用于预测不同类型和不同剂量的关节炎药物的效果。现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无效性大约在40%到70%,而基于数字孪生的计算让研究人员能够筛选出数千种还未经过测试的药物,以预测可能更有效的药物。
瑞士的Empa研究中心正在研究运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慢性疼痛患者的药物剂量。年龄和生活方式等特征有助于定制数字孪生,帮助预测止痛药的效果。此外,患者提供了有关于不同剂量校准数字孪生精度有效性的信息。
医疗领域面临的7个数字孪生技术挑战
然而挑战也是存在的,下面就是数字孪生技术在医疗行业带来的一些挑战:
数字孪生技术的光明未来
数字孪生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3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58亿美元。
数字孪生技术是2022年医疗领域最重要的技术趋势之一,有可能帮助医疗行业更快速、以更经济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