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任子威、凌智、许静韬、隋文静、韩聪……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冬奥上的明星实在太多,一时间有点追不过来。
我们在为奥运健儿加油打气的同时,还看到今年的冬奥,无论从开幕闭幕式的演出体验上,运动员生活的舒适感上,赛场上精准的判罚上处处有科技的体现。
像是开幕式上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从天而降的冰瀑;餐厅里天花板上送来的食物;还有运动员纷纷分享的“零重力”智能床等等。其实共有61个项目228项技术陆续在测试赛、运动员训练及冬奥会相关筹备工作中测试应用。
“以人为本,科技为先”作为今年北京冬奥会所倡导的理念,无不展示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中国答卷。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说,北京冬奥会成为“数字化水平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以科技之名,一个“新体育”的时代已经来临!
本期我们找到了冬奥背后的科技力量,他们正将不同的技术应用在冬奥的不同层面,实现突破与创新。
在AI上,开幕式上的“一鸽也不能少”让大家深入人心,小演员们脚下跟随的小雪花,是由英特尔的三维运动员追踪技术(3DAT)所实现;旷视从区域智能防疫理念,到精准定位的AI+AR智能导航,再到奥运场馆的智慧化建设都提供了AI支持。
在转播上,6000小时的精彩赛事内容,并首次以4K进行赛事转播,实现了奥运会核心系统100%跑在阿里云上;百度智能云的3D+AI技术,也应用在观众观赛的内容呈现、运动员的动作量化打分等关键环节,像时空定格技术把时序的连续动作定格到3D空间,实现了360度观看,大家就可以看到谷爱凌每个精细化的动作;新华三在提供8K播出全链路解决方案的同时还承担了国家体育场、冬奥村、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多个场馆及配套区域的数字化建设。
在安全上,奇安信保障了冬奥赛事网络和系统不间断运行的安全检测与防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实现了“零事故”。
当然还有很多科技企业也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支持,在这里我也不一一赘述,可以说他们都是2022冬奥的幕后功臣,在竞技之外,让我们看到科技与体育的融合之道。
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虽已结束,但是新体育的故事还在继续!
《数字化转型方略》2022年第2期:http://www.zhiding.cn/dxinsight/220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杜克大学研究团队建立了首个专门针对Web智能体攻击检测的综合评估标准WAInjectBench。研究发现,现有攻击手段极其多样化,从图片像素篡改到隐藏弹窗无所不包。虽然检测方法对明显恶意指令有中等效果,但对隐蔽攻击几乎无能为力。研究构建了包含近千个恶意样本的测试数据库,评估了十二种检测方法,揭示了文本和图像检测的互补性。这项研究为Web智能体安全防护指明了方向,提醒我们在享受AI便利时必须保持安全意识。
生成式AI的兴起让谷歌和Meta两大科技巨头受益匪浅。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三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2%达742亿美元,云服务收入增长33%至151.5亿美元,季度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Meta第三季度收入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两家公司都将大幅增加AI基础设施投资,Meta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提升至700亿美元,Alphabet预计达910-930亿美元。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AI智能体多回合强化学习训练方法,通过环境、策略、奖励三大支柱的协同设计,提出了完整的训练方案。研究在文本游戏、虚拟家庭和软件工程等多个场景验证了方法有效性,发现简单环境训练能迁移到复杂任务,监督学习初始化能显著减少样本需求,密集奖励能改善学习效果。这为训练能处理复杂多步骤任务的AI智能体提供了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