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任子威、凌智、许静韬、隋文静、韩聪……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冬奥上的明星实在太多,一时间有点追不过来。
我们在为奥运健儿加油打气的同时,还看到今年的冬奥,无论从开幕闭幕式的演出体验上,运动员生活的舒适感上,赛场上精准的判罚上处处有科技的体现。
像是开幕式上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从天而降的冰瀑;餐厅里天花板上送来的食物;还有运动员纷纷分享的“零重力”智能床等等。其实共有61个项目228项技术陆续在测试赛、运动员训练及冬奥会相关筹备工作中测试应用。
“以人为本,科技为先”作为今年北京冬奥会所倡导的理念,无不展示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中国答卷。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说,北京冬奥会成为“数字化水平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以科技之名,一个“新体育”的时代已经来临!
本期我们找到了冬奥背后的科技力量,他们正将不同的技术应用在冬奥的不同层面,实现突破与创新。
在AI上,开幕式上的“一鸽也不能少”让大家深入人心,小演员们脚下跟随的小雪花,是由英特尔的三维运动员追踪技术(3DAT)所实现;旷视从区域智能防疫理念,到精准定位的AI+AR智能导航,再到奥运场馆的智慧化建设都提供了AI支持。
在转播上,6000小时的精彩赛事内容,并首次以4K进行赛事转播,实现了奥运会核心系统100%跑在阿里云上;百度智能云的3D+AI技术,也应用在观众观赛的内容呈现、运动员的动作量化打分等关键环节,像时空定格技术把时序的连续动作定格到3D空间,实现了360度观看,大家就可以看到谷爱凌每个精细化的动作;新华三在提供8K播出全链路解决方案的同时还承担了国家体育场、冬奥村、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多个场馆及配套区域的数字化建设。
在安全上,奇安信保障了冬奥赛事网络和系统不间断运行的安全检测与防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实现了“零事故”。
当然还有很多科技企业也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支持,在这里我也不一一赘述,可以说他们都是2022冬奥的幕后功臣,在竞技之外,让我们看到科技与体育的融合之道。
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虽已结束,但是新体育的故事还在继续!
《数字化转型方略》2022年第2期:http://www.zhiding.cn/dxinsight/220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明确表示要成为互联网一切事物的主导界面。AI智能体正在改变用户的数字习惯,从健康记录分析到购物指导,ChatGPT已经在多个领域扩展影响力。用户快速采用AI工具,但企业和生态系统的适应速度滞后。电商领域的权力分配尚不明确,用户偏好AI驱动的答案优先体验,品牌则推动生成式引擎优化。研究旨在了解用户与企业在AI变革中的适应差异。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