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DC最新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半年度追踪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AI市场(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收入预计将同比增长15.2%,达到3418亿美元,并且将在2022年进一步加速增长,增幅达到18.8%,到2024年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在三大技术类别中,AI软件将占到整个AI市场的88%,但是在增长方面,AI硬件预计未来几年增长最快。从2023年开始,AI服务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在AI软件方面,AI应用收入占比最大,接近50%。增长方面,AI平台增长最为强劲,五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3.2%,最慢的是AI系统基础设施软件,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4%,约占所有AI软件收入的35%。AI应用市场中,AI ERM预计未来五年的增长略强于AI CRM。与此同时,AI生命周期软件预计将在AI平台市场中增长最快。
IDC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研究集团副总裁Ritu Jyoti表示:“技术颠覆令人不安,但却可以成为创新和转型的催化剂。2020年是加速数字化转型和增强企业AI价值的一年。现在AI增强的工作和决策已经覆盖了企业所有职能领域,能够负责任地创建和使用感知、预测、响应和快速适应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一项重要的业务需求。”

2020年AI服务市场规模估计为194亿美元,是相对于硬件和软件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到2021年,增幅预计达到19.3%。接下来的五年内,预计将实现最高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1%。AI服务市场可分为两个板块:IT服务和业务服务。其中,IT服务规模较大一些,在AI服务收入中占比近80%。从增长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板块是接近的,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1%。总体而言,到2025年AI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00亿美元。
IDC分析和智能自动化服务研究经理Jennifer Hamel表示:“AI已经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对服务合作伙伴的需求,以帮助企业组织解决试点项目和企业AI之间的很多障碍。客户需要相关专业人才来开发生产级AI解决方案,创建合适的组织结构、平台、治理、业务流程和人才战略,以确保大规模采用可持续的A能够推动IT服务和业务服务领域的扩张。”
这次发布的AI追踪报告中,有近190家公司被纳入AI服务市场。在AI IT服务下,2020年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是IBM、埃森哲和塔塔咨询,且收入均超过10亿美元,合计占有26%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还有八家公司的收入规模超过5亿美元。2020年AI商业服务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是安永、埃森哲和德勤,合计占46%的份额。除此之外,有9家公司的收入规模超过1亿美元。总体而言,这两个AI服务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仍然是高度碎片化的,服务价值链中的很多参与者都在持续投资于技术资产、创新资源、以及能够运用AI为客户解决特定行业或者领域特定问题的专业人才。
虽然AI硬件是最小的细分市场,仅占整个AI市场的5%,但是预计到2021年增长是最快的,同比增长29.6%,而且2022年也将保持最佳增长点,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9.4%。AI硬件细分市场有两个板块,分别是服务器和存储,其中服务器的份额较大,约为82%,而存储的增长更好,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2.1%。
IDC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技术研究总监Peter Rutten表示:“AI服务器和存储市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小,现在正在快速复苏中,尤其是在边缘领域。所选的基础设施正在围绕那些使用协处理器的大规模并行计算以及具有高速连接和网络的服务器集群进行融合。”
2020年在AI服务器市场,共有6家公司收入超过5亿美元,(按字母顺序)分别是戴尔、HPE、华为、IBM、浪潮和联想,合计占62%的市场份额。在AI存储市场,有6家公司收入超过1亿美元,(按字母顺序)分别是戴尔、HPE、日立、华为、IBM和NetApp,合计占68%的市场份额。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ontextGen,这是首个能够同时精确控制多个对象位置和外观的AI图像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情境布局锚定和身份一致性注意力两大创新机制,解决了传统AI在多对象场景中位置控制不准确和身份保持困难的问题,并创建了业界首个10万样本的专业训练数据集,在多项测试中超越现有技术。
谷歌推出升级版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 Pro,基于最新Gemini 3语言模型构建。新模型支持更高分辨率(2K/4K)、准确文本渲染、网络搜索功能,并提供专业级图像控制能力,包括摄像角度、场景光照、景深等。虽然质量更高但成本也相应增加,1080p图像费用为0.139美元。模型已集成到Gemini应用、NotebookLM等多个谷歌AI工具中,并通过API向开发者开放。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R-Scientist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在科学发现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系统能够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从实验数据中自主发现数学公式,通过工具驱动的数据分析和长期优化机制,在四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比现有方法提高了6%-35%的精确度。这标志着AI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科学发现者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