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CTO频道 03月25日 编译:从最初报告到全球蔓延,在此次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期间,Medtech公司一直在派遣自家机器人与无人机组合协助抗疫。各国官员正迫切寻找一种最便捷、最安全的方式,借以应对疾病的快速爆发并限制病毒的持续传播及污染;而机器人与无人机凭借优秀的现场“测试”成绩,证明了自身在这类极端情况下的工作能力。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创新者之一,中国将机器人技术纳入“中国制造2025”宏伟计划。就在此次COVID-19病毒在中国爆发之时,一切储备与愿景开始快速转化为有力工具,让机器人与无人机得以支持人类共同对抗病毒。下面,我们一起聊聊这两位无惧病毒的“英雄”如何默默为人类服务。
机器人加无人机:对抗新冠病毒的强力组合
远程医疗以及护理与治疗方案交付
COVID-19病毒的肆虐,给各个国家/地区的医疗保健系统乃至医疗专业人员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机器人的支持下,远程医疗平台使医护人员得以与患者进行远程通信,从而节约时间并保证疑似感染患者保持隔离状态。除此之外,机器人还能帮助医生快速获取重要的病患信息,借此改进自己的治疗方案与思路。在武昌野战医院,病房中就配备有支持5G的机器人,其在缓解人员压力及控制疫情方面立下赫赫战功。
配送机器人
由于新冠病毒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因此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能够显著提升抗疫效果。为此,京东等科技企业已经加紧部署配送机器人,努力应对严峻的现实挑战。无论是在医疗环境内进行医疗用品交付,还是为正在家中隔离的人们配送网上购买的商品,机器人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送餐应用美团点评甚至开始使用无人驾驶汽车加机器人为用户提供“非接触式配送”选项。此外,总部位于深圳的初创企业普渡科技也尝试通过机器人进行药品与餐食的上门配送,借此减少交叉感染几率。
在电商平台的货品仓库中,机器人则负责自动执行订单处理操作。阿里巴巴旗下拥有自己的物流机构,他们长期在仓库中使用机器人方案,并在此次疫情期间全力向武汉供应新冠病毒测试与治疗所需要的各类物资援助。
送餐服务商饿了么则利用机器人为一家酒店中的隔离人员送餐,这些疑似病例正在这里等待感染检测结果。虽然之前提到的不少企业此前就已经进行小规模机器人使用试验,但新冠病毒的爆发促使他们快速扩大了机器人服务规模。如今,企业甚至开始推广烹饪机器人以及餐厅服务员机器人。
消毒机器人
丹麦UVD Robots公司为中国多家医院提供一大批消毒机器人。在部署完成之后,中国的所有省份都将出现这些机器人的身影。它们会在活动区域之内发射紫外线,在杀灭病毒与细菌的同时确保不对人员造成交叉感染。这些机器人将由卫生工作者在安全距离之外进行远程控制。很多朋友可能不太清楚,每一年都有数千人因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而失去生命,因此这台自动化机器人有望在当前乃至未来发挥重要的感染控制作用。
另一家中国机器人制造商优艾智合,甚至根据市场需求在短短14天之内就开发出一款新型消毒机器人。
机器人助力复工
时至今日,中国早已成为全球仰赖的世界工厂,这里的企业持续不断为各地合作方提供产品或中间产品。但疫情带来的一大挑战,在于中国工厂的人力无法支撑生产流程;尽管COVID-19病例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但全球供应链遭到的破坏也仍将继续在世界经济体系内蔓延。美国商会上海办事处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调查涵盖的109家中国企业当中,有近半数表示接下来复工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工厂难以找到足够的员工。也正因为如此,机器人带来的自动化生产能力将大放异彩,帮助中国在当前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性疾病大流行或者自然灾害当中,继续实现业务连续性、良好的生产率以及更低的运营成本。
无人机
位于深圳的MicroMultiCopter公司已经在中国多个城市部署超过100架无人机,它们能够巡逻特定片区并高效观察人流与交通情况,识别出那些在公共场所没有佩戴口罩的个体。与传统扩音器相比,这些飞行机器人还能够实现覆盖面更广的信息传递效果。除此之外,无人机也被用于在公共场所内喷洒消毒剂;或者通过热感测技术帮助卫生官员管理人群活动、识别体温升高的个体并引导他们接受进一步检查。
日本企业Tera Terraone公司的无人机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首份城市无人机配送许可证,由他们负责将医疗用品及其他物资从浙江新昌县疾控中心安全运往新昌县人民医院。根据GPS World发布的报告,与公路运输相比,无人机的运输速度可提高50%,同时彻底消除人工运送过程中驾驶员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
毫无疑问,无论是此次新冠病毒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自然灾害,机器人加无人机这一强力组合已经成为人类对抗极端条件的重要工具与伙伴。辛苦了,两位新朋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