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CTO频道 03月24日 编译:最近爆发的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世界各地政府都面临着一些艰巨的问题:到底要如何做才能遏制冠状病毒导致的疾病及避免数千人染病呢?医疗科技可以在帮助我们避免此类病毒在未来的蔓延起更大的作用吗?我们从以前的病毒爆发事件里要汲取什么样教训以及我们如何做能令我们的后代更好地应对呢?
虽然我们可能还没有全部的答案,但黑暗中也出现了曙光。诸如区块链、人工智能(AI)、5G和物联网(IoT)等颠覆性科技迅速发展,几年前还是想象里的东西现在已迅速成为可能。虽然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流行病学家已经开始看到科技带来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想象一下以下的情景:一个不知名的疾病第一次出现了,公共卫生官员忙着翻资料及建立一个有效的应对方案。这地方AI可以派上用场,而且可以增加巨大的价值。高级AI算法可以自动挖掘海量外语新闻报道、动物和植物病害网络数据以及各种官方声明,可以帮助人们做到提前避免有风险的地区。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以极快的速度筛选各种旅游行程信息和飞行路线,对其他城市可能蔓延的疾病提供关键见解。例如,武汉市卫生委员会2019年12月发布公告后,香港、澳门和台湾即刻收紧入境旅客的筛选过程。
除了预警系统,一个强大的应对计划还需要能够快速识别病毒的源头。病毒源头确认得越早,官员就能越能更快地隔离染病者及遏制其进一步扩散。例如这次的冠状病毒,科学家认为病源可能是野生动物或屠宰家畜肉类与人体接触导致的。许多最初对感染者都是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工作或去那购物。在这种情况下,诸如区块链的技术可以追溯食品的来源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下通常都有成吨的食品越过地理边界,可追溯性则可以快速定位被污染的产品及加快将其从店里下架。这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笼统警告,笼统警告可能影响全球数百万的人,而原因却是局限在某个特定的产地。
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还需要实时信息和分析。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已进入革命性的阶段,也在改变我们在进入卫生紧急状态时收集数据的方式。例如,智能体温计和台式分析仪设备就可以即时分析患者样本,得到的数据可以实时输送到全球各疾病监测系统。很容易想象在未来的世界里,全球的病毒检测传感器网络与面部识别和位置检测技术结合在一起,帮助识别、跟踪和监控可能患上某种病毒的个体。
医疗领域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技术是5G,即第五代无线技术,5G可以大大提高通信速度。 5G可以将医学界的顶尖好手带到病毒爆发前沿,同时又不会将他们置于感染风险之中。5G也是边远地区利用互联网连接的医疗服务的金钥匙。中国一家大型电信设备供应商最近推出一个5G系统,可以在中国西部医院和四川大学成都公共健康诊疗中心之间进行冠状病毒方面的远程诊断和治疗。
这些例子都是关于具有深刻影响的颠覆性技术,这些颠覆性技术可以加强卫生官员的工作力度、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拯救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科技成果必将帮助人类成功抵抗传染病的战斗,令冠状病毒之类的全球卫生突发事件成为历史。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改变网络安全防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这种实时学习演进的虚拟副本让安全团队能够在威胁发生前预见攻击。组织可以在数字孪生环境中预演明日的攻击,将防御从事后反应转变为事前排演。通过动态更新的IT生态系统副本,团队可在真实条件下压力测试防御体系,模拟零日漏洞攻击并制定应对策略,从根本上重塑网络安全实践方式。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Linux内核开发面临动荡时期,Rust语言引入引发摩擦,多名核心开发者相继离职。文章介绍了三个有趣的替代方案:Managarm是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支持运行Linux软件;Asterinas采用Rust语言开发,使用新型framekernel架构实现内核隔离;Xous同样基于Rust和微内核设计,已有实际硬件产品Precursor发布。这些项目证明了除Linux之外,还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操作系统研发工作正在进行。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