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携手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以下简称“新华三”)及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江科技”),在成都举行“中国联通5G MEC智慧水利商用暨智能视频云产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5GMEC智能视频云”产品,推动5G MEC边缘云在水利行业的规模商用,大力促推水利数字化与智慧化转型进程,引领5G行业场景应用实践。
中国联通携手新华三、万江科技正式发布“5G MEC水利智能视频云”产品
5G MEC智能视频云产品发布:赋能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利水务业务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的保护,如何充分利用通讯通信技术的发展成果,助力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的实施,成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作为水利行业首个融合5G MEC技术的应用产品,此次发布的5G MEC智能视频云,有效解决了水利监管中部分区域由于光纤及宽带资源不足而造成的业务回传难题,化解了部分地区管道施工成本高、周期长、铺线难、后期维护困难等痛点,规避了常规光缆连接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的缺陷,并使业务可靠性与安全性上升到运营商级别;同时,通过在边缘云中部署AI功能,结合专用的水利物联网终端设备所采集到的水质、水位、水流等数据流信息,可实现河道漂浮物快速识别、水位监测和非法采砂监控等多种典型水利行业应用,从而实现水利行业对江河湖泊进行全面智能监控,以及实时地响应处理的业务需求。通过自动进行监控视频的分析、识别和告警处理,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节约了资源投入。
业界首个5G MEC智慧水利项目:在四川都江堰商用落地
作为5G MEC技术的关键行业应用突破,中国联通、新华三、万江科技联合打造的智能视频云已在四川都江堰水利项目中实现商用部署。该项目作为2018年中国联通MEC边缘云业务重要试点项目之一,已多方面验证了基于MEC的4G/5G网络在水利行业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依托MEC智能边缘平台,对分布在都江堰各水域的摄像头所采集到的视频流信息,进行本地化处理,降低了运营商回传网络和移动核心网的带宽压力,缩短了端到端时延,优化了水利用户体验。而MEC技术与AI、物联网技术的创新结合,通过自动化分析和预警,实现了无人值守、智能告警,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并提升了监控效率。
中国联通集团核心网首席架构师王常玲表示:“MEC边缘云是网络重构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实现政企业务与新网络深度融合的前沿阵地。联通高度重视边缘云的商用发展,联合新华三、万江等合作伙伴,大力推动边缘应用的创新孵化。‘5G MEC智能视频云’的发布和四川水利项目,作为中国联通5G边缘生态的前沿探索与实践成就,也将进一步引领5G MEC的行业应用创新与发展,加速5G商用时代的到来。”
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主任朱蕾表示:“作为全国 MEC 智慧水利的首个孵化基地,我们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是先进水利技术应用的拓行者。中国联通、新华三、万江科技联合搭建的 5G MEC 立体式管水控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最真实、最原始的数据抓手,边缘云平台深度融合了水利智能AI,真正实现了无人值守、智能告警,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管理和运维成本,提升了监管效率。我为本例 MEC 智慧水利打 4.9 分。之所以不是满分 5 分,不是因为不够好,而是我想多预留一份期待。”
新华三集团联席总裁韩志刚表示:“作为运营商网络重构与业务转型的最佳合作伙伴,新华三凭借在MEC、云、AI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优势,正通过携手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及行业应用提供商,以三方合作的商业模式推动MEC边缘云的试点与突破,为未来大规模的5G MEC边缘云建设积累经验。‘5G MEC智能视频云’的推出和四川水利项目的成功,便是新华三分布式边缘云方案在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络的一次成功部署验证与商用实践,亦为运营商后期边缘云的部署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万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新表示:“水利水务业务在增加工程运行监管和提高运营效率两大方面,一直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我们这次和中国联通、新华三合作,从增加水利工程监管手段、降低管理工作量角度出发,整合、发挥技术力量,充分利用部署在MEC上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算法,探测水域重点关注事件并实时预警,极大地减少了管理人员的监管时间,同时成功地避免了海量的视频传输对核心交换带宽的占用,进一步从根本上降低了使用资费,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沃联万物,智胜边缘,拓展前行,未来已来
展望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携手新华三、万江科技等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5G MEC智能视频云的全面落地及多种商业场景应用与业务创新,加速网络重构与业务转型进程,为水利行业与百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