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的先进程度直接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先进程度。在法制和法治并举的发展背景下,高校的法学教育就成为了其中的重中之重。
而在目前的高校法学教育中,老师仍在沿用过去说书先生般的填补式教学,法学、法条、法理等关键环节的教育全凭老师一张嘴。老师讲起来累,学生学起来难。
能够看清法学教育积弊的人并不少,为之付出努力尝试改变现状的人更多。结合目前迅速发展的大数据和AI技术,包括教师、学校以及企业在内的多方力量已经开始尝试以新技术为解决方案,从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上入手,改进法学教育的现状。
当法学教育遇上大数据
华东政法大学建成了国内政法类高校中的首个“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一方面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包括找律师、找法律相关服务、找相关案例等一系列法律服务,另一方面也会利用平台资源优势收集相关数据,为华东政法大学的教务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促进教学方法的进化。
大数据平台开启全新教育维度
新华三为华东政法大学搭建了嵌入式大数据平台,并于2018年2月份开始投入使用。该平台将三大功能集于一身:
第一, 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并进行预测,协助学生理解司法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助力教师的科研创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
第二, 从数据中发现现象,寻找因果关系。学校申请了教育部的“云数融合 科教创新”基金课题,研究法律大数据的综合应用,推动相关应用的落地。
第三, 通过平台进行大数据创新教学。基于该平台,华东政法大学开设了大数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
嵌入式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内容分为三部分:大数据教学实验平台、云计算电子教室以及嵌入式大数据服务平台。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刘洋老师更倾向于让学生在这套嵌入式大数据平台上自行实验,体会大数据的编程、算法建模及数据的可视化。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法学专业及大数据先进技术获得更多的认知和触动。
基于嵌入式大数据平台项目,刘洋老师与教师团队们在教学内容上做了许多创新。
1.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完成相关的建模、分析工作,并最终结果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观众,给自己和观众一个学习、交流的全新视角。
2.开设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作为汉语、外语之外的第三类语言,编程语言可以让学生跳出传统的文字环境,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审视数据、法学案例及对应的法理。开阔学生的眼界,并培养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为高技术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科技进步,未来社会中的每个人不仅要懂技术,更要学会以技术视角来解决实际问题。技术将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因此,目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技术手段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培养计算思维、培养法律科技意识、培养数据素养、发掘学生特长、创造无限可能;当法学教育遇上大数据技术,华东政法大学正在利用新华三集团的嵌入式大数据平台实践教育新思维、培养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苏州大学研究团队提出"语境降噪训练"新方法,通过"综合梯度分数"识别长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在训练时强化重要内容、抑制干扰噪音。该技术让80亿参数的开源模型在长文本任务上达到GPT-4o水平,训练效率比传统方法高出40多倍。研究解决了AI处理长文档时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的核心问题,为文档分析、法律研究等应用提供重要突破。
在Cloudera的“价值观”中,企业智能化的根基可以被概括为两个字:“源”与“治”——让数据有源,智能可治。
清华大学团队首次揭示了困扰AI训练领域超过两年的"幽灵故障"根本原因:Flash Attention在BF16精度下训练时会因数字舍入偏差与低秩矩阵结构的交互作用导致训练崩溃。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注意力权重为1时的系统性舍入误差累积,并提出了动态最大值调整的解决方案,成功稳定了训练过程。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更为分析类似数值稳定性挑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