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球信息技术主管大会 11月2日

主持人: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上午大会的主持人,商业价值杂志的刘湘明,昨天我们一起渡过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见证了首届全球CIO大会的召开,我衷心的希望昨天我们都有收获,渡过了愉快的一天。昨天我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今天我们将就CIO的创新,以及一些行业的话题继续我们的交流。现在我们展开上午精彩的演讲,第一位演讲嘉宾来自于中国领先的运营商,中国电信,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继平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智能管道鼎立支持新型网络。

张继平:尊敬的吴部长,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是来自中国电信,我想就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向各位专家做一点介绍。

中国电信根据当前新形式发展的要求,确定了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新时期的发展战略中国电信作为一个电信的运营商,在新时期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这是中国电信要对网络的下一步的发展与方向和自己在竞争当中的位置有了明晰的定位。

其次,中国电信也要适应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业务、平台方面有所作为。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主要是围绕着下一代网络,既智能管道的情况做一些我们自己的思考的介绍。

我想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当前我们认为下一代网络的需求,第二个是中国电信对下一代网络的定义和我们自己要做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目标和思路就不讲了。介绍几个下一代网络既智能管道和网络应用的关系。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后宽带时代,宽带进入我们的应用最早还是由于互联网,对互联网应用的需求,互联网应用最早的需求以浏览的业务为主,目前这个方面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一个是高带宽的适时类的业务层出不穷,包括我们现在的电视互动游戏等等,还有云计算,它改变了我们原有宽带网络的流量、流向,还有物联网,因为物联网的特征推动了下一代网络往新的方向发展。

我们理解的当前对于下一代网络的多维度的特征,有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是对于网络来讲需要的带宽越来越大。这个大的带宽不但指电信运营商自己的核心骨干网,是指端到端的、到用户需求的带宽。

第二个特征是互动性。过去我们以浏览性业务,以人机通信为主,互动性的应用比较少。当前互动性的业务随着WEB2.0、3.0的应用,现在在体验上越来越强调。

第三个是适时性。在线游戏,远程监控,物联网,包括云计算对适时的要求越来越多。

第四个是高质量的保障。过去我们知道,电信网络,尤其是互联网,不是按照需求组织的网络,而是按照尽力而为的质量保障原则组织的网络。

第五个特征是流量和流向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由于云计算,P  TO  T,还有我们的内容分发网络,尤其是社会上第三方组织的内容分发网络,都是会给运营商的流量流向带来了不可预测性。

第六个是今天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是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智能管道下一代网络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目前有两个比较大的压力:

一个压力是从运营商的角度看运营商的核心优势在转变。过去我们在传统的电路交换时代,80年代的时候,网络即业务,我们建设了交换网络,我们同时就提供了电话业务。但是今天,业务层面在进行独立,往平台,往终端,往应用上走。所以今天的网络和业务逐渐的出新了分离的趋势。那么怎么样能够根据今天的要求,运营商满足好当前分离的日益增长的业务要求,这是一个压力。

第二个是当前大带宽的应用给网络带来了效率上的压力。因为P  TO  P的流量和大带宽的视频在商业模式不是十分清晰的情况下,对运营商的资源占有是非常大的,所以怎么样精细管理网络,优化自己的成本结构,这是第二个压力。

下一代的网络要保证的需求有五个方面:一个是提供更宽的带宽。第二个是保证用户的体验,无论是自己经营的业务还是第三方提供的业务,我们都要提供比较好的质量,第三个是要提供比较好的融合协同服务。特别是我们作为一个全业务运营商,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从固定到移动,从高速运行、高速的旅行到静止使用的大容量的高带宽的数据下载,这些方面我们都要提供融合的协同的统一的手段。第四个是要对资源利用进行优化,加强我们自身的效率上的管理和提高。第五个是加强网络的管理,能够对用户的状态有更好的了解,以保证更好的服务,对网络的资源做好更有效的调度。

我们认为下一代网络,智能管道主要有如下定义,或者是我们认识的定义。

首先,客户的感知要良好。我们的下一代网络,我们的智能管道,我们提供给用户的智能管道要用户感知良好。

第二个,运营管理要方便。

第三个,业务开拓要灵活。

第四个,要提供高效协同接入。

第五个,资源要自助指配。

第六个,梳理要有针对性的保障。

由此要把智能管道作为我们客户首选,综合能力最强的网络。

这里我们要试着提供给用户自己自助指配资源的能力,用户将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预定你的宽带的带宽。按质量的保证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给用户提供自己需要的质量保障的服务。分不同等级的。

由此我们有几个认识:

一个是我们要给用户提供多方面快捷的多种接入方式。现在中国电信给大家提供的也已经是有固定的宽带、光纤的接入,还有无线的宽带,无线移动的宽带,我们提供了多种方式。这些方式之间,我们也提供了一定的共享,但是离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要提供方便快捷的多种接入方式。

第二个,我们要提供感知良好的数率和带宽。

第三个,我们要聚焦用户的自助式的服务,这是我们对用户感知方面应该做的工作。

从运营管理的角度,这是我们智能管道下一代网络要做的第二项工作,主要的出发点就是要提高资源的效率来降低网络运行成本,这里我们希望我们开始改造我们的网络,要使我们自己的网络可以识别网络里边的用户,可以区分网络里边的运行的各种业务,可以控制网络里边的各个业务的质量,另外,网络的管理要良好,所以这四句话就是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质量可控制、网络可管理,这是我们自己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主要是两项工作,一个是怎么样保证我们核心业务的质量,让我们管道的带宽接入的质量成为行业的最好,同时也要加强我们自己的消耗性业务的带宽的管理。

中国电信同时有自营的平台类的业务,所以我们自身也要保障我们网络管道和平台如何协同,和终端怎么协同。

下一个我们要做的特征就是我们要推进高速的覆盖。我们从图上看出来中国电信在覆盖上的一体化的发展意图。我们希望在定点的,如在酒店里面的流动量比较小的热点区域提供了一个帐号的Wline的上网,在漫游的地方我们提供了LTE的,就是下一代世纪的移动的高速带宽接入,再远一点,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提供的就是CDMAEVDO的中速率的带宽接入,如果是作为家庭或者是固定场所,我们还提供了光纤到户的接入,中国电信今年对外宣布了我们要做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带宽发展接入网络的战略,我们希望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使城市家庭的接入带宽普遍在20兆以上。中国电信也根据技术和市场的需求在进行一些对于LTE方面的技术的研讨,希望能够适时引入,具备无限高速的接入能力。在网络层面也在技术的引进高带宽需求的技术,比如说一百G的光纤传输,集群的大容量的集群,路由器等设备。

在接入的灵活协同方面,我们目前已经给用户提供了用统一的帐号可以进行WLINE和CDMAEVDO的上网业务,未来希望提供一个有线无线一体化全面覆盖的网络。

另外我们在实施的是中断的即插即用,我们希望能够未来的终端,家庭用的网管能够插上就可以用,自动适配,这样减少整个运营方面的压力,也满足用户的更好的需求。

资源的指配方面,因为网络大了以后,资源能够及时灵活的进行调度和指配,也是未来智能网络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希望提供两个层面的工作:

从运营商的角度,我们自身能够对我们的管理的资源灵活指配,能够进行定制化的管理。从用户的角度,我们希望提供给用户自助服务的体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在家庭,对自己上网的带宽的需求和自己的质量保证做管理。这是我们在资源快捷指配方面要做的工作。

质量上,我们希望能够提供给用户差异化的全面的质量服务体系。我们也把它叫做彩色管道,根据各种不同的颜色区分服务等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用户的需求,来确定你自己需求的质量等级。运营商根据你的需求给你指配固定质量保障的服务水平的等级。这是我们在当前做的工作。

在技术方面,是我们保障做好智能管道的方方面面的支持。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提出了一个新的网络标准,我们叫网络智能的容量增强,也就是智能管道的技术标准。这个项目提出来以后,已经获得了ITOT的立项,已经获得了批准,我们要在ITOT的框架底下把我们智能管道的下一个网络的发展标准化,以及获得更大的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在这里面提供给ITOT的技术框架里面明确了如下的五大能力的提升:

一个是多危感知,一个是按需保障,一个灵活协同,一个资源优化,一个能力开放。

右边的图是提供给ITOT的草稿。我们希望能够把中国电信智能管道的战略争取各方面的更多的支持,一起打造好下一代网络。

智能管道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因为这个里面有,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介绍了。最后我介绍由智能管道可能支持的未来的新型的网络服务。智能管道,我们在研究、研发当中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就叫做智能带宽提速,我们要根据用户自己的适时感知的需求由用户提出来临时对带宽的需求,然后由网络进行临时、灵活的调度给予保障。比如说用户想看一个高清的视频业务,但是平时我没有业务的要求,用户可以临时通过电话接入的方式申请,运营商就可以临时指配,今天若干小时之内将你家庭的带宽由平时的2兆提高到20兆,过了这个时间,不需要的时候可以不需要付20兆的费用。

还有关键应用的保障,比如说我们现在访问网络银行、炒股,类似于这样的关键应用,我们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临时的需求,我们可以快捷的打个电话,就可以由运营商来给用户的需求提供保障。这个保障是要按照QS的要求给予确定的保障的,也不是尽力而为的。

比如说我们智能的专用网络,作为一个企业,根据企业经营的变化,场地的变化,现在的企业都是租用的电信运营商的通信能力来组建自己的企业网络,这个企业网络未来也希望能够非常灵活的按照实际需要、动态变化的,而且能够根据区分不同质量标准的,给我们的企业用户提供智能的应用。

下一步,我们可以给用户最终提供以统一帐号,就是一个帐号走遍天下的服务。就是用户需要所有网络的服务,无论是使用什么样的接入手段,在什么样的地点都可以用一个帐号登录到电信运营商,比如说中国电信的网络,然后由电信公司再对你的应用进行验证、计费,最后合并到一个帐单里面去,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一部分,还不能完全做到。但是有了智能管道的应用以后,他对用户的需求将会更加灵活,按照用户的角度来做。

这是我们想到的当前比较浅显的一些应用。但是随着未来智能管道的发展,未来的通讯网络会越来越智能化,这个智能管道的含义就是真正使得网络有更多的感知的方面,能够有更多可控制的方面,能够有更多可以按照需要灵活指配、灵活使用的方面。我们当前的网络离这个目标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我们有信心能够把下一代网络,智能管道打造好,为我们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为我们会议的企业,各方面信息应用的系统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我要介绍的就是这些,谢谢。

 

国家电网吴玉生: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给各位做一个介绍。

首先是第一个部分。可能在座的各位对国家电网公司的了解程度不太一样,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首先给大家一个非常简洁的描述。

国家电网公司是干什么的?我们的主营业务很简单,就是建设电网、运营电网。这八个字里面的内涵和责任是很大的,要确保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大家都知道,现代社会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强,可以说电力现在是我们现代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保障,我们肩上的担子、压力也越来越大。

第二个是电网公司的体量到底有多大?我们的业务服务区覆盖26个省,除了五个省和内蒙古的西部,其他的我们大陆的国土全要靠我们来供电。供电面积超过88%,供电人口超过了10亿。

我们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有下属单位60个,员工超过了150万人,我们去年的营业收入是15427亿,在2011年的世界财富500强排名第7。

关于国家电网在国际同行,在世界电网是属于什么位置呢?首先我们现在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电网,运营在除中国以外其他的国家,目前最高的电压等级是750千伏,直流的最高电压等级在其他国家是620千伏,中国我们目前国家电网的交流电压等级达到了一千千伏,直流电压等级是800千伏,所以是最高的。由于有了特高压电网,所以我们的配置资源能够,因为特高压的特点就是电压高,损耗小,传输能力大,所以我们可以把在一千里公里,甚至是两千里公里以外的电能,比如说从西部运到东部的复合中心。同时,国家电网还是下一步即将要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网。

我们要管理这么大的企业,运营这么大规模的电网,特别是分分秒秒不能有闪失,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怎么解决这个办法呢?传统的管理方式肯定是不行的,除了战略上、管理上、经营上有创新之外,又靠什么支撑呢?唯一的选择就是要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一个强大的信息化系统,这是必由之路。

我们在九五、十五就开始启动了,经过了十年的建设,到十五末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但是由于当时我们管理的理念、信息化建设的理念的局限性和偏差,当时这个信息化建设是散、乱、多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昨天有的专家讲到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问题,在我们十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也都存在,比如说孤岛,烟囱林立,等等很多。所以我们在十一五的信息规划中就明确了要建设一个企业级的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我们叫做186系统,就是SG186工程,SG就是我们国家电网公司英文的缩写,1就是一体化的企业级信息平台,这里面包括了企业门户、应用集成,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和信息网络。8是8大应用,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6是六个保障体系,就是我们的SG186工程的含义。

我们是在十一五开始建设,到09年,四年完成了十一五的信息化的建设任务,通过建设SG186的工程,我们建成了一体化的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实现了我们管理业务的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我们现在大概分三级,总部一级,省公司和直属单位是一级,还有地市和县一级,总共的结构就是一级一个平台,我们的一体化的平台是贯穿于整个国家电网公司的系统的,两级部署,我们在总部和网省公司两级部署我们的数据中心。三级应用,我们的三层都有应用。

简要说一下我们的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效。

建设方面一个是规模大。一个是我们平均每天使用的人数超过了45万人,每天有45万人在信息化系统上操作,我们的管理设备的台帐超过了八千余万条。时间短,通过典型设计、统一研发,整体推广,我们用了四年就完成了一体化企业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特别是我们的ERP系统,在我们省公司有一定规模的省公司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第三个是提升快,我们的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刚才说的孤立也好,分散也好,我们现在实现了应用从孤立到集成,数据从分散到集中,在2010年央企的信息化评价我们名列第二。应用水平是有效的固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标准,实现了效能提升,在效率提高方面,业务周期处理平均缩短了30%,月结平均速度缩短了50%等等,包括在效益方面加速电费回升,每年节省利息就是12亿,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刚才说的是十一五期间在信息化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十二五怎么办呢?

按照战略导向,业务驱动的原则,信息化十二五怎么办?就要看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期间我们的战略,我们的经营模式怎么样。

我们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就提出了国家电网公司的一条三优的发展战略目标,就是把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怎么来实现这个目标呢?我们提出了通过两个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个是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个是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说围绕这两个方式的转变,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因为这两个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完善,到了十二五的开局就有了最新的、比较明确的定义。电网方式的转变我们的核心就是三级五大,人财物的集约化,包括我们要建立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五大体系。建成三级五大。

实际上是管理的集约化和扁平化。这个是管理的发展方式。

第二个是电网发展的方式,要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这是我们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

所以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的十二五的目标要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推动两个转变来进行研发和建设。

由于时间的关系,主要介绍信息化系统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目前和国际上比较热门的智能电网的理念、发展,我们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个我们强调的是坚强和智能并重。国际性通常说是智能电网,我们是坚强和智能。因为电网首先要保证网络坚强,如果网络不坚强,传输能力不够,再智能也没有用。首先就有一个坚强的网络。在这个基础上再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的传感等等的技术。所以我们是坚强和智能并重。

第二个我们强调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的全过程。国外的主要是用电方面,智能用电、智能电表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大。但是我们觉得电网是一个整体,没有整体的智能,没有整体的坚强很难做到全网的安全。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电和其他的商品特点不一样,产供销瞬间完成,电发出来就得卖出去,所以说电网的特点是什么?或者是电力系统,就是两个字“平衡”!而且是瞬间的平衡!发电和用户用的电要平衡,偏差超过一定的范围就要出事儿,很简单,我们分分秒秒干什么事儿呢就是保持这个平衡。所以说建设智能电网光搞用电,不管发电、用典,我认为是不全面的。所以我提出来六个环节都要智能化,所以这样就对我们的信息系统提出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安全接入。包括海量的存储,包括适时检测,包括智能分析,这些比较专业化,我就不再一一展开。

另外是信息新技术,也对我们公司下一步在信息化系统,在加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比如说云计算、互联网等等这些新技术,应该说给我们也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公司战略发展的需求和一些新技术的出现,是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开发和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下一代的信息系统,我们就把它叫做SGERP,就是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资源计划,第二部分呢,我想给各位介绍SGERP支撑智能电网的IP结构。

刚才说公司的发展对我们的信息化提出要求。我们下一步的公司发展也好,系统建设对我们IT建设,对我们SG186工程有哪些要求,有六个方面:

一个是覆盖面更广。简单的是我们的SGERP系统和SG186相比,SG186是一个管理系统,SGERP要覆盖我们全面的业务,覆盖我们全部的流程,包括规划系统,规划要进入,运行系统,我刚才说的我们分分秒秒在控制电网,调度电网,保证电网安全的系统,都要进入我们的SGERP的覆盖和管理范围内。这个覆盖面更广。

第二个是集成度更深,在SG186工程当中,我们除了人财物是用ERP系统,有天然的集成性,其他的集成也有,但是还不够。在SGERP系统中,我们所有的业务实现了高度集成和融合。

第三个是智能化更高,一个本身智能化也是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通过商业智能提高分析决策能力,本身信息化就要更智能化。

第四个是互动性更好。因为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各方面的互动性,包括和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电网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性都越来越多,所以是双向传输,对双向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互动性也是更好,也是我们新一代信息系统的要求。

安全性更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网的安全,过去十年以前或者是20年以前,电网安全和信息安全好像是两件事儿,没有关系的事儿。现在随着高度的集成和融合,信息安全会影响到电网的安全,大家都知道伊朗的病毒就是通过信息安全影响电网的安全,已经有案例了。所以信息系统和我们的智能电网系统高度融合的时候,信息安全对电网安全的影响,这个要考虑得更加重要。另外在智能电网中,我们的很多信息,包括用户的信息会更多,用户的信息的安全也是我们要高度负责的,特别是通过交互性提供安全。所以这个在智能电网的时代,对信息的安全性要求更强。

第六个是可视化更优,对我们的电网也好,对信息系统的可观性、可控性更好。

刚才谈了六个方面的新的需求,按照这个需求,我们初步有一个构架。我们怎么从SG186的总体结构演变到SGERP。第一个是我们继承了SG186工程的8大应用发展建设新一代的十大应用,比较大的变化是加入了一个规划,运行管理。第二个是发展SG186工程的集成模式,围绕业务融合场景推进多业务的集成,我刚才讲了我们的集成性更好。第三个是发展我们SG186工程的业务应用了高精分析的体系,建设智能决策支撑体系。第四个是集成SG186一体化的平台,建设互动性更强的业务,提升数据中心的业务连续性保障,与数据资源全面管理和业务能力,提升信息网络覆盖范围与集成能力,构建集约化的技术建设服务。另外是继承SG186的保障体系,构建扁平高效的体系。

新的又有四个特点:一个是平台集中。我们的一体化的平台更加集中,建设广泛覆盖的信息以及入网和高性能的骨干信息网络,我们的要求,为了满足智能电网对网络传输的需要,信息网络覆盖要达到100%。通过我们的集中化和标准化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系统的可用性。对我们的共享的基础,我们现在建设了3D的灾备中心,通过虚拟化、集约化来实现资源动态的调整,这里面应该也吸收了一些云计算的思想。

第二个是业务融合,也就是我们的十大业务应用,和我们智能电网的六个环节的关系,一个是全面支撑,另外这个十大应用之间,实现了融合和很好的集成。我们是抓住了几条线,一个是全资产的管理,一个是能量的全过程管理,一个是客户的全方位,就是资产全寿命,能量全过程,客户全方位,是我们建设内容,我们应用智能融合的核心。

第三个是决策智能。这个刚才已经说过了。

第四个是安全实用,刚才说到安全的重要性。实际上我们的SGERP系统一个是主动防御,过去我们的防御可能主要在边界,我们现在要边界加纵深防御,不仅要保证边界安全,还要保证内部的安全,纵深的安全,我们知道根据安全性的要求,我们国家电网现在是三网,外网,内部网,第三个是运行网,这三者之间都有逻辑墙的隔离,在十二五期间,边界的流量、边界的穿越会越来越多,因为由于是中国电网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怎么保证安全?我们要建立这么一套体系。

特别是我们现在去年建立了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调控中心,像电网一样的,两个调度,一个是电网调度,一个是信息调度,这个调度统观全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应用的情况。

所以这是刚才给各位介绍的SG186向SGERP的演变以及四个特点。

那么建设重要就是信息平台方面,推进集中化,提升承载能力,建设集约柔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我们提出了四个字,一个是集约,一个是柔性,就是要更好的满足公司管理变革的需求,在业务应用方面,主要是完善提升业务应用,全程提升业务的发展。建设覆盖公司战略管理层的智能决策,保障体系就是要建设主动安全防护体系及信息调度运行体系,提升实用水平。

我们制定了四横五纵的SGEA结构:策略、管理、设计层。五纵就是业务、应用、数据、技术架构,结构管控。

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为业务应用架构和数据结构提供关键输入。应用架构主要是描述我们的业务应用划分,应用功能的构成,业务应用内部的集成关系。数据架构,从跨组织、业务应用的视觉进行综合管理,主要描述、支撑业务运作的各个数据实体及相互关系。技术架构,描述支撑业务,所需的软硬件逻辑能力,以及组建和应用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当前的工作和展望。

我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等来支撑,这些都是内部很专业的应用,就不再一一介绍。总之是贯穿各个环节,全面支撑。

举例:一个是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就是JAS系统,我们知道现在电网管理不仅是一个设备管理,它更是一个通过我们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的更大信息,识别更多信息输入,有地理信息功能的设备。比如说我们的设备放在什么地方,他的地理信息是什么?这样对我们以后的电网运行,包括检修,我们现在的检修就是靠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引导的。但是地理信息系统大家都知道,它的数据量是海量的,我们现在在整个全公司内用集约化的方式进行空间的建设。

第二个是输电、变电设备的检测。通过各种传感器的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技术,实现各类输变电设备的感知,监视预警、分析诊断和评估预测。实现输变电设备的状态管理。现在我们每时每刻,其他的状态,温度等等的状态也都在分分秒秒的进行检测和管理。还有是用电信息,就是我们的原来的抄表系统,通过安装智能电表要建成智能化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经开始建设,到目前已经装了将近六千万块。将来要建成2.3亿块,大家可以想想我们的智能信息系统要管理2.3亿块的智能电表,这个大家可以看到系统的复杂性。

第三个是电动汽车,现在国家也是加大力度在开发,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建立了108坐充放电站,和7200个充电装,这个对信息系统,这是一个物联网的概念,对信息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有是95598的互动服务网站,现在采用集约化,我们实现了省一级的集成,在一个省,一个呼叫中心,因为如果是搞全国中心的还有一个语言的问题。

另外是对移动作业平台,我们现在知道移动作业发展很快,所以我们现在新的系统对移动作业平台具有很好的支持。另外还有电网统一视频的监视平台,我们现在所有的电网的设备,状态,包括线路,都用视频的方式。这个也是我们SGERP要支持的。另外是云计算,关于云计算,我们是这样想的,因为电网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如果进入公共云还没有想好,但是不影响我们利用云计算的技术,在我们内部来建立云计算的资源管理平台,我们现在内部的资源很丰富,我们每个网省、技术单位、总部都有很多的资源,下一步通过我们的一体化平台,引入云计算的思想和技术,这种资源集约化、虚拟化的管理,我们要建设内部的云计算资源的管理平台。实现服务和平台和基础设施,作为公用的服务。

下一步的发展,从09、10是一个准备阶段,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全面建设我们的SGERP系统来支撑智能电网的发展,十二五要基本建成SGERP系统,这个和智能电网的建设也是配套的,我们的坚强智能电网也是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到十三五,2020年全面建成SGERP系统,全面支撑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我的介绍到这儿,谢谢大家。

 

Maria klawe:

首先我想说,我能够在这里参加世界第一次的信息技术主管大会感到非常的荣幸。我真的是从心底里感兴趣和想要和大家探讨的话题,就是提高女性在计算机领域的参与度。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中,我觉得在中国肯定也是这样的,女性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从业人员或者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女性人数都是比较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对此可以有什么样的做法呢?

有的时候人们会说,女性不太喜欢计算机,我们为什么不就让那些喜欢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人来学习呢?在美国、欧洲,中国也是这样,各国之间的竞争都非常的激烈,各公司之间也在激烈的竞争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有些已经很明确了,如果有一个团队在某个项目上开展工作,如果是你能够从他们那里吸取到很多的经验,就很有可能拿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另外,很多的男性更容易对科学、计算机科学感兴趣,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男孩子们,可能十岁开始的时候就会做一些计算机的编程的工作,他们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而女性好像只有到了大学时期,比如说19岁或者是20岁左右的时候才会开始对计算机感兴趣。她们在她们十几岁的时候可能对于计算机科学意外的其他领域可能比较感兴趣。

不是说女性比男性好,只是不同,如果是比较他们做一个项目,那么你会获得更好的结果。在北美、美国、加拿大,也就是我的国家,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为什么很少有女性来选择计算机科学作为她们学习的课题,结果非常简单,首先,即使在女性上大学之前,她们从12岁的时候,她们对计算机不感兴趣,她们比男孩懂得要少得多。第二点,我们也知道,女孩和男孩、教师和家长,认为男孩比女孩好,因此女孩没有信心,她们想了不会像做其他事情那么好,因此至少在北美、教师、父母,他们都在鼓励女孩做其他事儿,而不鼓励她们学习计算机。

还有一点,在北美与中国不同的地方,北美我们会告诉孩子们,你什么方面好就做什么,不要做国家需要什么,做你认为你喜欢的东西。因此,我们鼓励我们的年轻的女性、男性来选择自己事业的时候要按照自己的兴趣,认为他们自己比较擅长的东西来做。我并不是说女孩子一定比男孩在计算机方面不好,因此毫无疑问,她们也可以选择和学习。但是她们认为没有什么意思,而且觉得不好。如果她们不感兴趣,当然她们不会从事这个工作。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我们也经常说的,无论是男孩女孩、男性女性,可能在很多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如果你有了这种症状,那么你就一直认为我可能不会做好,我只是幸运,我不一定很好,只是幸运而已。因此,这就是缺乏信心,缺乏归属感。我们认为在我们大学里,尽管很多女学生做得很好,她们经常是一些A级的学生,而且得的分也很高,但是一旦出了问题,比如说某个考试做得不好,或者是某个项目没有做好,她们更有可能就放弃了,让男孩去从事,我们不知道在中国是不是这样。如果我们的男性、女性,他们都在某个项目上做得同样好,在北美呢,男性们认为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但是女性就认为她们觉得自己做得不如别人做得好。这是所有年龄、所有学科上都是这样的。因此我认为女性可能非常成功,即使是非常成功,但是也有可能放弃。

因此,如果这能够解释为什么女性不会从事计算机事业的话,很容易能够得到解释了,你所做的首先第一点就是要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比信息和计算机还有什么更有意思呢?它可以推动世界前进。第二点,提高她们的信心,让她们知道,她们是能够做好的。第三,我们可以鼓励女性来从事计算机。因此,在我的学校,我们是一个工程信息方面很小的学校,但是我们在科学方面是非常好的,我们是DMAT、斯丹佛,耶鲁大学等等,我想这些大家都曾经听说过这些大学,尽管你们可能并没有听说过我的学校,我们在美国,我从学生在科学工程工作,我们是第二的大学。第三,MAT的很多学生,因此我们的学生分数都非常高,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学校的这种变化是在06年到2011年之间发生的,我们有大学生、本科,我们给他们学士学位,只是在科学工程方面给的学位。因为我们的科学工程像清华大学一样。我们的学生中女学生很少,十年前可能20%的学生是女学生,五年前大概三分之一是女学生,即使有三分之一是女生,只有10%的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是女生,今天在斯丹佛10%,他们的计算机的学生是女生,当然,在整个国家大概是13%左右,因此我们与其他的一些优秀的大学没有什么区别。在五年之后我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有40%的学生是女生,而且40%学习计算机的女生,五年我们从10%到了40%的女生学习计算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变化呢?应该说尽管我是校长,我不能承担所有的功劳,是我们整个员工他们决定了来改变这个现状,首先他们改变了他们对计算机课程的变化,也改变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不仅仅是女生,还有男生的兴趣,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每年庆祝女生学习计算机的会议,大概有三千多人参加这个大会,几乎每个人都是女生,而且特别都是学习计算机的学生。如果大家从来没有参加过三千多个女生参加的计算机科学的话,那么你们去,他会改变你的生活。我们还给学生提供了研究的机会,比如说第一年、第二年的夏天,我们都知道研究会提高她们的兴趣。

我们对计算机科学的课程是怎么做的呢?06年之前我们没有这种变化,我们只是学习,从06年以后,我们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团队,用计算机的方法,用一个语言,当然这个语言更加容易开发软件。我们的学生做了很多的编程工作和学习,现在我们的学习在编程方面,即使做了,但是也能够解决问题,因此在编程和学习编程,与用编程来解决科学的问题之间的差别,同时我们还做了我们所说的排出大男子主义的做法,第一点就是对年轻人上大学,他们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编程工作了,而且他们的计算机课程中,往往他们就吹嘘他们知道很多东西,因此他们要对教授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OS”,而且他可以让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种学生无论是男生,女生,从来没有编过程的学生,在美国和加拿大,很多学生他们在中学是不学编程的,因此在他们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其他学生们好像大家反映是很好,好像是他什么都知道,这样会使别人害怕,别的学生认为我永远不会像他那么出色,因此,我们就排除了这种表现的做法。我们的学生分为不同的课堂,根据他们的经验来分班,让有经验的在一个班,对于有一点经验的可以在另外一个班,另外的可以在另外一个班,当然他们有大量的编程经验,他们可以完成一些绿色和42,因为42这个班,他可以从第一堂直接上到第二节课,我们发现根据学生以前的经验分班,这样就解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在42这个班,我们有很多善于表现的学生。往往他们在大学之前已经学过计算机了,因此如果是他们吹嘘的话,我们会说,好,我们非常高兴你能到我们这边,而且非常乐意你这么懂得计算机,但是你太把别人吓住了,你不能含蓄一点吗?因此呢,我还想提到,我们在计算机女性的大会,每年也在北美召开大会,今年是十天以后开,每年在印度也有这样的大会,今年也在班加罗尔,是在12月的14号到16号,目前也在考虑下一次我们这种国际的大会,我们想在中国召开下一次大会。06年的时候,我们有12个一年级的女生,我跟大家说了,我们是一个小的学校,我们只有750多个学生,因此在每年不到200个学生上学,因此我们今年有36个女生,这些学生无论她们是否对计算机感兴趣,因为我们知道对任何女生来说,如果她们有过经验,如果看到很多女生都非常成功,我想对她们来说是很好的经历。

我们希望做的第一点,而且我今天在这里发言的目的,就是想帮助其他的大学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也许和其他大学相比我们有两个优势,第一点就是每个学生必须在第一个学期学一个计算机课,我还记得在很多中国的大学,特别是科技大学里面,如果是你有学生学习计算机课,我们就有可能让他成为他们以前学得最有意思的课程,在我们的学校,计算机这个课程仍然是最受欢迎的课,所以学生男生女生都很喜欢。另外一点,可能哈维马蒂和其他大学部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的教师都愿意教学生,而且他们的责任也是第一位的,他们做研究,我们有研究的基金,有国家科学基金,有国家医疗中心等等。但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他们愿意教学,这就能够使我们面临的局面发生变化。

今天都是来自于各个行业,因此我们这里也有一些信息,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你是学校的话,可以看一下我们的网站,就是如何招收更多的女生来学习计算机。但是如果你是业内人士,你可能会知道有关其他的资源,这些网站会告诉你如何能够改变你们这个企业的文化,女性会像男性一样成功,她也研究了到底为什么女性也能够成功,在美国已经达到了领先的地位。另外还有技术女性,她们也是非常成功的。

最后我想说,一年前,我们行业有一个全新的奖项,叫做“技术女性奖”,我们有七个企业在竞争,第一个公司也就是IBM,我在IBM从事研究,这个企业也非常注重促进女性的发展,因此他们知道这个奖项,我们也希望像华为、中国电信,我们希望他们也参加进来,能够争取获得这个奖项。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如果你们希望看到女性更多的参与今天这样的大会的话是很容易的,根本就不难,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人们的兴趣。如果你没有很多女性或者是企业中没有女性领导人的话,我们会邀请人们进来做一些演讲,她们是一些榜样,她们是非常成功的,我们也会有一些张贴画,所有的男性、女性、男孩、女孩,我们还给他们夏令营,让他们学习计算机,我们还在努力提高他们的信心,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积极的反馈,如果告诉一个人,他是可以成功的,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反馈是积极的。

同时,我们还要强调,要鼓励年轻女性和男性,让他们组成组,互相支持。我们还需要努力的提高女性在我们工作场所和大学的归属感。

我想介绍两个北美的文化,可能与中国的文化是不一样的,由于我们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很多企业在美国都有业务,在加拿大、欧洲都有经营业务,因此有两个文化可能对你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中国不适应。

第一点,任何女性在北美在技术行业的女性都知道,她们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在一个会议上,也许只有6、8、10个人的会议,你是唯一的一个女性,也许有两个女性吧,他们的讨论如何来解决一个问题,这种想法,你提出一个想法,好像你根本就没有说话一样的,没有人对你的想法进行评论,大家都保持沉默。几分钟后,一个男性说出了同样的想法,也许可能用词不一样,但是想法是一样的。那会发生什么呢?每个人都会说,真是很好的想法哦!我们这里有一些女孩子,如果你们有这种体验的请举手,当然我们男孩子也有这种想法和体验,如果是男生的地位比较低的话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人们一般不认为女人有好的想法。我发现有一个聪明的办法来应对这个局面,找一个比较强大的男性坐在他的旁边,之前你要问他,如果我要说一个好的东西,如果是好的想法,你能不能让他来重复,我说完了之后让他重复,然后当他重复的时候,然后让他说是玛丽亚先说的,然后大家都会笑一笑,就成了这个想法的一部分。我们都是通常不会听到地位比较低的人的说话的,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想要得到好的想法是来自著名的人的,而我们不希望这些好的想法是来自没有名气的人的,这是我们一起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我们可以学习,倾听其他人的生意,即便这些人的地位比较低,比如说女人,或者是更初级的员工。

当然,我很抱歉,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在中国是不是有同样的问题?北美,欧洲都是这样,女生最令人尴尬的时刻,就是不管她是理工行业还是大学,这都是最尴尬的时刻。为什么呢?这是表示出来一个信号,就是有太多的情感太脆弱,这里给大家一个秘诀,至少在北美女生经常会哭,因为她们是生气了,不是拍桌子而是流泪,所以这不是弱点,不是脆弱,而且也不是太多的情感,而是生气的表现。所以我们所了解到的一点就是我们培训,我们告诉别人,如果有人在你面前哭的话,你要怎样表现,所以我告诉他们,最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纸巾,如果有人哭,你给她一张纸巾,因为哭泣的时候经常会流鼻涕,你给她一张纸巾,不要怕哭泣,你告诉她,我也经常哭啊。她们就会觉得哭是没问题了,不会觉得丢脸了。你就可以继续讲发生的事情。

非常感谢大家来这里参加这个非常棒的全球信息主管大会,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可以帮助促进女性在计算机行业的参与度,非常感谢。

 

女性会是非常好的IT员工和领导者,所以我提议在座的男同胞们,能不能为我们了不起的女性同行鼓一鼓掌。

谢谢大家。

昨天中国移动的李跃总裁谈过,中国有数十亿的物联网的接入点正在部署,这将是一场令人瞩目的信息革命,因为他标志着互联网在转变。我们下面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姚院士,有请。

 

姚院士: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很荣幸受到邀请参加这个会议。

大概一个礼拜之前我在美国的硅谷参加了两个会,这就是当时会议上的标签,当时是在硅谷,克林顿总统也参加了,我参加了物联网的智慧城市的市场论坛,在美国发表了一个演讲。当时我的观点就是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交换的产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23号我还在硅谷的同一个会场讲了“物联网在中国”,对中国来说,更应该抓住机遇,迎接世界技术信息产业的第三个浪潮。

这一次呢,我就有意识的把这两个报告结合在一起,我的题目还是“物联网在中国”,但是我的内容想把智慧城市的概念也放进去。这中间有几个可能就没时间讲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全世界的人口,居民向城市集中,现在有一半的人口已经集中到城市里面去,中国现在的城市人口有五个亿,甚至到了2013年要加倍,飞速发展的城市人口的增加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大的人的网络,所有在这个城市里面消耗了75%的能量,消耗了60%的水,而且排放出来80%的温室气体,造成城市一系列的问题,这里面包括了拥堵的交通,能源的紧张,污染的加剧,灾害的频繁。中国前几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周曲的泥石流,以及日本的福岛核电站的危机,美国的龙卷风等等。地球处在非常不稳定、受到挑战的阶段。

怎么样克服目前的挑战呢?各界舆论都认为应该用最先进的技术,其中有包括信息化的技术,刚才几位都讲到了信息化的工作,这次大会是CIO主要是讨论全球信息化到底该怎么做,所以我觉得城市化的推进和信息行业的发展,协同的发展,就必须要我们精确的管理,用信息化的技术,把信息化,智能化和城市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技术层面上的互相协同管理以外,实际上人们对城市管理的理念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也为咱们城市提供了很多工具,可能逐步解决城市的一些问题。有些单位已经提出来,智慧城市,最近中国的物联网又进入到了智慧城市的热潮,我觉得智慧城市是咱们最终的目标,他是由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未来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目标。信息化的技术,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三网融合的技术,应该说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工具,其中物联网应该是比较龙头的核心的部分。我个人认为,要达到智慧的城市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要使得所有的技术层面上是智慧的,产业也应该是智慧的,服务也应该是智慧的,管理也应该是智慧的,也包括智慧的生活,这几个方面就构成了一个发展城市的新的模式,可以叫做智慧的城市。

到目前全世界,基本上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特别是欧美,甚至是欧洲北部,一些小的城市也许会好一点,包括美国的很多城市都达不到这一点。对中国来说,距离应该是非常长的。所以我觉得IOTC的概念,早就在其他国家提出来了,大家普遍认为他是物联网应该有三个层面,一个是感知层,一个是传输层,还有一个应用层,应用层包括计算、反馈控制等等。所以物联网的技术应该是信息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的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产物。从智慧程度的角度来说,也多一个层,也就是加一个平台层,基本上还是和物联网的层是一样的,这样就构成了未来的智慧城市。所以我觉得物联网和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物联网应该依托,应该为智慧城市服务,而智慧城市也要求采用物联网以及其他的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支撑,他们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于物联网的内涵和概念,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早在2005年的时候早就提出了这样的概念,包括中国在内的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早就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里面的关键层面还是构架,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普遍来说,早在2009和2010年的时候,中国往往对感知层重视得不够多,对传感技术。我个人认为,物联网之所以区别于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就是他和物体发生差别,怎么样用传感器和传感技术把这些物体的特性联系起来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他上面是一层应用层,所有的物联网,一定是要和某一个应用紧密结合的,也是要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所感知到的数据传输来的数据进行整合、融合,再进行反馈,控制,达到这一点。

这两个层面,感知层和应用层,是物联网和互联网区别最大的差别。

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他除了这三个层面以外还有其他的层,包括标准、安全、制造服务这些在内。

所以物联网的支撑技术应该包括很多,不外乎危机的系统,软件和算法等等,这些方面在中国公信部发表的物联网白皮书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定义。我做了简单的介绍,中国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另外,物联网和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他们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他们是互相包含的关系。

和物联网技术有关的包括标识和感知,通信,硬件和装备,接入和组网、安全和保密,包括计算机处理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物联网的有关的核心的技术。而和这些技术有关的产业,就构成了物联网的核心产业。

我本人是搞光学和激光传感技术的,关于传感器就多介绍几句,未来的传感技术应该是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微型化、智能化和地传本,所以其中这个技术,建立半导体器件的技术,我希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中国恰恰是薄弱的,他用这个传感器可以测量压力、温度、湿度、流量,位移,红外等等,刚才电网的老总也提到了,国家电网里面大概要用到很多的除了传输、光纤以外,恐怕温度等等很多问题都要进行检测,所以我想这个技术在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是加速度器,以及各种的仪器,这些都是介于半导体技术的,可以测量温度啊,速度等等。

以物联网为基础,配合互联网等等系统,对未来的智慧城市,我想主要是从四各方面考虑,一个是安全和有序的,另外一个应该是高效、透明的政府,应该是从工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是由绿色和智慧的工业,同时还应该是健康,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所以这四个方面,把政府、把一般的居民以及工业,以及整个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构成了未来的城市。实际上城市人口将占到全世界地球人口的半数以上。由此这些技术再扩展过去,就变成了一个智慧的中国,智慧的世界,这个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感知介入到智能以及整合,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四大环节。中国有很多的规划,包括感知城市的规划等等这些方面,也有很多城市提出了平安城市,因为在未来发展,有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应该说城市是有五个指标:安全、高效、卫生、节能、环保。对中国来说,温总理在09年的时候连续四年发表物联网重要的讲话,他认为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里面的第三次的浪潮,而且中国应该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个机会,来改造目前的状态,推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感知中国的工作。

紧接着是中国制定的十二五规划里面,把包括物联网在里面的IT产业,就作为这七个战略信息产业连,里面包括了能源光机一体化,生物材料、新能源汽车等等。我本人也参加了这方面的规划,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把他列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从物联网的角度来说,现在全国已经有28个省市列为新型的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有80%的产业列为引导性的工业,全国有十多个的关于物联网的产业联盟相继成立,在中国也在有序的发展。在政府的角度提出来,物联网的发展应该加强规划指导,大力的推进技术创新,构建标准体系。中国政府的引导下,公信部、科技部的引导下,在这几方面将会开展很好的工作。

特别是在去年新华社发表了2009年到2010年的物联网的年度报告,中国的物联网的产值已经达到了171个亿的资源,到2009年可能达到1700亿,估计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达到几千亿的产值。这个和物联网在09年的时候全世界普遍认为物联网的产值有可能在未来超过互联网,包括万亿美元的产值,中国大概占到十几分之一,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进步。另外中国的物联网方面的产值每年大概有30%几的速度增加。

中国的一些中心城市,北京、上海都在制定智慧城市的概念,北京提出来十个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包括城市迎接、交通、物流、环境的监控、市容的改造,水资源的管理,安全管理,医疗卫生,和产品的监护等等十个方面。广东省作为中国发展经济的一个大省,提出来四个一千,做到一千个大型企业,有一千个专利,一千亿的人民币产值,有一千个机器在运行。这是广东省比较形象的提出来四个一千。

上海也提出来智慧城市的概念,我也参加了他们的会议,他到2013年大概也是要达到一千亿人民币的产值,应该说杭州为中心的浙江省和无锡为中心的江苏省也在大力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规划都是扎扎实实的在进行。

整个中国更多的应用在逐步的扩展,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应用。2011年,公信部研究院发表了一个物联网的白皮书,他的目录里面可以看出对物联网的构架和内涵、发展趋势包括整个世界,包括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和我国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和思考,整个世界的物联网还是萌芽阶段,中国还是刚刚起步,凡是过高的估计物联网目前的状况以及过多的评价都是不恰当的,应该恰如其分的对中国的物联网技术和物联网产业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有序的发展。所以我想智慧城市应该说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产物。

所以我提出来五个指标:

作为智慧城市来说,应该是高效的,安全的,和谐的,绿色的,智能的,智能是城市各各个方面都要智能。

虽然中国在物联网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面临五个大的挑战:

比如说中国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标准也刚刚开始,商业模式不明显,还有很多行业有很多的壁垒,造成了很多信息的孤岛,还有面临着对国家的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威胁,中国还缺乏重要的对策。

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在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的发展,同时也要看到目前还有一些重大的挑战,还有待我们去克服。

我相信在中国政府工业部门、产业部门高度需要和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将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作为大会的主席,明年2012年将在北京召开新一轮的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物联网行业的大会,叫中国物联网大会,在4月25号两天召开,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国外的朋友也可以参加我们在北京举办的国内规模最大的物联网会议,有很多的专题。

右边的图是2200年前,秦始皇建的长城,烽火台,烽火台是传递信息的最早的工具,我相信折算一个工具或者是欧洲、美国一些其他的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领域的工作,都对中国古代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古代的信息技术,包括美国创造的瓦特发明的这些都是信息技术领域,所以我相信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些问题,都是对古代信息技术、信息发明的传承和发展。

当我的朋友得知我要参加这个会议的时候,他把一首唐诗提了两首词,当一个蝉能够站得远,发出来的声音够非常大,远处都可以听到,但是并不是借助秋风。任何光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政府的支持啊,或者是某个地方拿到一些经费,苦练内功非常重要的。

我以这句话送给各位CIO、CTO等等共同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世界能够得到普及和提高,为智慧城市的未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罗世礼:

各位早上好。非常高兴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盛会上和大家做一个介绍,今天我会花一些时间来给大家讲我们平安保险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所经历的历程,在这十年间,平安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一体化、集成的金融的后台中心。

它不是和以前的普通的创新的外包的业务一样,因为在执行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是希望能够很好的支持公司的主体人员的实施,我们要成为一个集体化的金融服务集团,要支持这样的战略,我们要建立起一个IT的平台来支持后端办公和金融的后代,我们的总理曾经说过,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即使是一个小事也会变成大事,所以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介绍一下在我们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如何能够应对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中他对于我们的IT系统所提出的挑战。

简单的介绍一下平安的背景:

平安是一个中国很大的金融机构,我们的战略远景是要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机构。我们在保险业是非常有实力的,在未来的十年,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在保险行业、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中的领先的公司。当然,过去我们的业务主要是保险,但是我们在银行资产方面的支柱性的业务也已经开始建立起来了,在未来的十年中,我们预计银行业务的发展也会进一步的推动我们集团业务的发展。此外,我们这三个支柱都会互相相同共进,促进我们集团业务的发展。我们也要建立起集中化的后台服务中心来支持三个支柱业务,这样才能完成整体的战略目标。

我们集团的模式组织架构实际上已经是非常成熟了,他能够支持我们的各项业务,在我们的集团中也有针对每一个金融服务方面的子公司,比如说有寿险的,其他保险的,金融方面的,每个领域中我们的子公司都是在业界领先的,比如说中国是第二大的保险公司,而且在企业年金还有医疗保险方面,我们都是很大的公司。另外,还有证券,还有资产管理,我们也有自己的银行,而且我们最近还收购了一个银行的控股业务,我们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业务的组合可以提供给我们的客户。我们也提供一些共享的服务来给集团提供支持,IT就是我们集团中的一个部门,还有我们的后台中心也是整个集团的组成部分。我们这样的组织架构是能够支撑我们整个集团成为一个一体化的领先的金融机构的。对于客户来说,究竟什么是一体化或者是整合的金融业务呢?我们希望平安的客户不仅仅是只用我们的一种产品,比如说只用我们的保险,或者是只用我们的银行业务,而我们希望我们的客户有一个客户、一个帐号一站式的服务可以涵盖所有的金融业务,就是他所需要的金融业务都可以,比如说房贷、车贷、保险投资、储蓄、信用卡等等。平安实际上也是经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我们整个客户的需求。

我们的战略目标以及我们执行这个战略的时候,我们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我们不能够依赖传统的后台运营模式来实现我们的愿景,十年前,当时有超过三百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后台中心,但是没有任何规模经济。中国是非常大的国家,随着我们公司不断的演进和壮大,我们也发现了各个区域之间的差距和差别,而且通常我们在看后台运营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种面向客户的功能和后台的服务支撑的功能好像是混为一谈的,这就使得我们在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没有太大的起色,所以我们就不能继续用这个模式,否则就不能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始做集成化、一体化的后台运营中心的原因了。04年的时候就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了,这样的后台的整合,其实有很多的目标,比如说要进行风险的管理、减少成本,而且要把各个职责梳理,要平衡各项职能,在减少成本方面,我们不仅仅是要减少成本,我们更多的是要控制成本,也就是说当集团每年以30%到40%的速度增长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合理的控制成本,我们要实现规模经济,此外我们还要进行很好的对一线员工的销售支持,这样就能够保障服务的质量和高效。

这三个目标最重要、最优先的就是风险管理,我们是非常看中风险管理的,我们在做集成的一体化的金融后台的时候。一个车如果是已经跑到了每小时160的速度的时候,怎么在这个时候更换轮胎呢?我们在整个转型流程中就涉及到了整个集团,我们有三千个分支机构,我们要重组,而且有三万个员工重新调整岗位,同时,我们也集中了一千多个运营的员工,就是在我们一体化的金融后台当中,而且我们也重新调整了一百多个商业流程,我们也对一百万个商业规则进行了标准化,同时我们对我们工作流的任务也重新调整,确保要执行的每个任务都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让员工开展实际工作。集团增长非常迅速,每年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30%到40%,这个转型的过程持续了十年之久,我们也花了很长的时间分步走,从小规模开始逐渐的扩大规模,直至蔓延到全国范围。从省级开始做标准化的工作,逐渐的推广到了全球范围,总的来说,2000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呼叫中心,对我们的同事来说,可能你们觉得这个是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但是在中国两千年的时候,所有的公司的呼叫中心都是在全国分散的,而我们在那个时候就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呼叫中心。

这个幻灯片介绍的是我们上海的集中呼叫中心,他是在03年开始运营的,这个地方很大,我们有14万7千平方公里,其中有12000个电话员,就像一个工厂,如果你到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到是无纸张的作业场所,工作程序中不用纸,而且是程序化的、标准化的。系统中制定了很多的规则,比如说医疗理赔、寿险中,以前我们要花八年时间培训一个理赔人员,因为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监管的规定、要求、合同、医疗条件等等,我们要了解到底底牌是什么,看看有没有不正常的东西,要花八年时间培训这样的人员,但是在我们不断的改变了流程之后,我们把知识分为各个类别,都是智能化的,或者是在系统中作为固定的,现在正常的理赔花三个月就可以了,因为这是程序化、标准化和无纸的作业,04年上海就开始了。到今天,在中国有八个中心,又有一万多人在上海以外工作。要开放这些中心,基础设施有很多工作,要开展起来也很容易。

这个上面还有一个完全集中化的IT系统,大家知道我们所做的工作之后,大家也理解了我们要有这么一个技术平台支撑我们的努力,扩展性是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行业标准化。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很大的挑战,尽可能的把标准化平衡也是一个问题,在保险方面我们应该不是单独的,对后台来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了解也没有多复杂,另外所有的这些又都合规、符合监管的要求,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总而言之,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的特点,在操作中心支持大型的高度集中的运营,工作流程是非常复杂的,而且不断的、经常的变化。另外,我们上海的后台工作在两千公里,工作要很快的完成,客户希望我们的处理时间又要很短,尽管我们把两千公里以外的工作都集中起来了,而且这是高度标准化的。

从技术平台角度来讲,规模大是一个挑战。我们这些技术厂商,在西方很多很好的解决方案到中国来就不行了,由于它的扩展性的问题,它的性能的瓶颈,西方国家可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性能的瓶颈,因为客户的数量是巨大的,平安的寿险有四千万,有50万的保险员,中国以外没有任何这么大的保险公司。另外,由于复杂性和可变的工作流程,我们需要一个灵活、适时的规划任务,谁在做什么。这样,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就是这个系统需要不断的扩展,要满足需要。另外,我们还需要一站式的服务,多渠道的协调。多渠道的协调使得不同的业务线之间的协调,又是我们复杂性的一面。我刚才说了,我们要完全符合法规的要求,保护客户的利益,是我们在建立平台的时候一开始就重视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些,一开始就要重视结构性的解决方案,如果没有蓝图是无从起步的,我们也不知道要做什么,而且是花了十年时间开始做的。为了更好的做,我们需要一个结构、需要一个蓝图来规划我们未来的发展。

这个是我们整个结构的简化图,因为我们是一站式的服务,任何客户服务和标准、销售支持都需要标准化的,同时,还要满足每个个人的不同的特点。下面还需要统一的基础设施来予以支持,基础设施是说我的流程,你的授权如何,这些基础设施,我们也在早期进行标准化。对平安这样的集团公司来说,和其他企业相比我们有自己的特点,在整个集团有单一的标准,因为我们的结构组织就是要加强这一点。再看一下其他的集团公司,看一下他的技术标准,与平安所做的有很大的差别。当然这是一个十年的历程了,我们从技术上克服了很多的挑战,回头再看一下,这里没有任何的窍门,大量的时间都需要创造性,而且他们随时能够使用新技术来解决手边的问题。

举个例子:这是我们以前的一些经历,保护客户的隐私,改善运营的效率。开始的时候,很多的客户的应用都是用纸来做的,或者是要填申请表等等,第一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都数字化输入到系统中,我们进行扫描放入到数据中心进行录入,数据录入也会有很多的风险,他们看到了整个申请表,在我们的系统中是最不想发生的,其中一个录入员他看到这些表格就会发现很多的电影明星也在理赔,而且还有医疗的病例等等,这些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我们的客户的隐私是至关重要的,怎么办呢?就建立专用的解决办法,我们把扫描的签成小块,然后放给录入员,任何录入员也不会看到整个填的保险单,因此也就不会有客户信息泄密的问题了,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准确性和效率。比如说,一个申请表交给十个或者是上百个人同时进行录入,这样也会有很多的规定来保证客户隐私的输入。

要解决大量的工作,把很多复杂的工作变成小的部分,分割开来分给录入员,这也是很大的问题,大家会想我们有上万的工作,每个都在分成一百个,如果再分给一万个人处理的话,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工作谁来做呢?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希望有一个非常灵活的规定来分配这些工作。我们用了一个解决方案,是我们的厂商提供的,而且在其他地方用得很成功,我们解决了性能的问题,系统的利用遇到了瓶颈,而且不是很可靠,从技术上来说,我们又必须提高他的性能,同时,我们还要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保障这些稳定性,避免数据的流失,当然大家也一直在探讨,我们是否在工作流程中使用推送的方法,发现在我们的环境中拉的方法比推的方法好,在其他国家推的方法是比较常见的,而我们国家是拉的方式,因此我们大量的使用规则的引擎来支持我们的动态的业务流程,这是第一天就开始做的,因为我们经过了一些痛苦的发展才意识到这一点,因为这对我们的情况、市场情况以及我们企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是我们企业的分层,我们公司的印章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要正确使用印章,如果是使用不当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不是独特的,我们有四千多个印章,我们的分支机构也能够体现公司的可靠性,一旦打上印章,这个工作非常的重要,不然我们会遇到很大的风险,如何来控制这些印章的使用,物理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自己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我们有一个集中的授权的工作流程,而且申请使用也是经过了我们的系统,我们可以跟踪。另外,我们还有专门的防伪造的打印,而且还可以远程控制打印设备,这些打印机在我们的各个分支机构。为此,我们还需要多重的安全技术放在一起,才能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有防伪,还有水印,还有微打印,可以确定每份文件的可行性、真实性,还有中国常用的办法,盖印章的时候一般是骑缝章,有这样的效果,我们是用数字的方法来做的。最后一点,我们还可以集中控制打印机,两千公里以外的打印机,也可以打印印章,当然打印机的控制是在两千公里以外控制的。而且,我们也是用端对端的加密做的,保证不会乱打。

当然,任何东西都有更或的办法,比如说我们以前的文件纸张还要进行数据录入等等,如果要实行这种流程处理会更重要,我们的环境在04年就开始启动了,开始了小规模的集中处理方法。与此同时,一旦你有了解决方案,很快就会意识到你有很多的机会改进,09年,中国3G网络开始运行了,2010年的发展更快,3G网的覆盖也非常好,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那时候我们就开始给我们的销售员使用电子的,使用手提电脑就可以很容易的把申请表提交给我们的后台,后台是全集中和自动化的进行承销。这还不够,我们还意识到,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我们爱把整个销售当时就完成还需要做什么呢?在中国的障碍就是付款,有时候我们的一个销售员要到客户那里几次才能完成,因此我们有一个专门的装置,可以给我们的销售员很快的完成,就像电脑,可以和我们的系统连接起来,再和我们的伙伴一起,如果是银行卡就可以刷卡,也可以网上付费。同时,我们还有一个解决方案,是长期一直在努力解决的电子保险单,要符合我们监管的规定和需要。要整合到一起来,同时寿险的业务员需要五天见到这个客户,现在我们只需要20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个流程,整个工作就可以完成,业务员就可以回去。业务员也非常喜欢这个东西,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所有的新的应用,90%的新的应用都是转换到了这个业务应用的模式里面。

不光是技术本身,因为技术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作为一个技术部门,我们负责技术平台的部门,我们总是要了解新的机会,因为有些东西可以完成的,而且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完成这些工作。我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捕捉到这样的时刻,这就是一个例子,这就是我们过去一路走来所完成的事情。

最后,我们的很多同事可能已经完成了集中化,业务流程外包,业务流程变革等等,我所讲的可能不适用你的企业,而你也有你自己的问题,但是我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的态度,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这十年来的态度,就是我们很务实的,我们想学习最佳的实践,同时又要跟当地解决的问题要明白,用创新的方法应用你的技术,解决你今天面临的问题,那么怎么来创建一个IT组织呢?怎样创建一个软件系统呢?这是一个组织管理层必须要面临的挑战,而且我认为我们可能还有更好的机会来讨论这个事情。

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

主持人:接下来非常高兴利用这个平台做了一些调查和研究,下面就有请我的同事《商业价值》杂志的总经理万宁先生和我们分享对于中国IT投资和变化的一些研究的结构,有请万总。

万宁:

谢谢湘明。根据大会的要求,我的演讲会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社区内整个IT企业投资分析的研究,中国的企业IT信息化上的一些区别,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其实一个很复杂的市场构成,我们希望来分析一下中国在这几类企业中,他们IT建设的一些差异。

首先是和大家分享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观察。在这个社区中,我们其实是这样的CIO,这个图上其实更多的是用大型企业,因为毕竟在中国的信息化的主题还是这些大型企业,超过46%的企业是超过了五千人以上的员工,已经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主体,我们也把他基本上分成了这样的行业。而制造业在中国的信息化仍然是一个主体。我们来看在为这一次大会,其实我们做了很多的相关的调研,我们也有一些结果来反馈给大家,刚才罗博士在他的演讲中,介绍平安的时候,我注意到,他很大的主题都是在谈着如何去变革整个平安的业务,利用新技术改变他的业务流程,那么这里面就可以看到,其实中国企业的CIO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还在做着一项工作,就是将过去的很多的平台完整的整合,最后完成一个有效的集中化的后台平台支持,这个刚才在罗总的演讲中已经给予了详细的案例支持。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的企业也开始进入到了另外的层级上,我们看到的是有56%的CIO的回答说他们会希望利用这样的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刚才我听罗博士的演讲中也可以看到,如何利用后代的信息技术完成保险行业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用户,其实这个数字增长是非常快的,53%的CIO已经关注到了从过去只是关注成本的降低,转入到了如何帮助企业进行业务增长,这里面很多的企业开始对一些新的信息技术,包括我们可以看到的,BI等等这样的技术的产品的应用,来真正的梳理整个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完成对于现在的市场的变化的支持。我们注意到他们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大量的市场变动给这些CIO带来非常巨大的挑战。

同时,也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整个员工的生产效率,而在这个方面,其实在中国一直是处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的环节。同时,我们其实也对未来五年内信息化投资进行了分析,蓝色的线是他们对于整个中国GDP发展的预测,而中国企业对IT的投资其实和中国经济是有非常密切的特征。这个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另外一组特征影响了市场的曲线,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经常通俗的讲十一五,十二五,这样以阶段设计的战略,而这个部分,也使得我们的企业为了围绕这样的一些阶段性的任务完成一些新的阶段性的投资。

他们对于整个IT投资领域的关注。我们在过去的研究里面,在社区中,可以看到差不多41%的用户开始讲他的投资转向商务智能和数字挖掘,因为这个可以给企业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云计算,安全,业务流程的管理也仍然是排得非常靠前的位置。在整个的研究中我们又有什么发现呢?就像一开始我谈到的,中国的企业形态是有很大的不同,可能在其他任何一个市场都会有像中国市场的特征,我们把中国的企业分成了三大类,一类称之为SOE,也就是国企,这些企业承担着中国整个经济的主体,并且扮演着在经济和信息化中的主要角色,另外我们把企业分陈了IPOE,就是私营企业的部分,MC,跨国企业,我们也希望通过比较这三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特点行为,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的理解中国信息化发展的路径,也许可以更多的理解整个中国信息化在这里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SOE,围绕着国家赋予他们的角色和任务。这个图上面,其实我们在十一五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求他们以做大做强作为整个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在这样的举措上,可能更多的是完成了混业和跨业的经营,完成了企业的业务性目标的建设。十二五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更多要求他们做强做优,以追求效益为主,这个时候赋予这些企业开始有了新的任务,而在这个方面,企业的行动方向和以往有了很大的转型,最多出现的词汇就是集中管控,怎么样能够将风险管理多最低的限度,同时又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的边界。这里包括管理的优化,技术创新都成为了中国国企在信息化建设中最主要的任务。国企在过去的几年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完成整个业务的转型,因为从过去传统的国有经营体制下,完成一个向市场化转移过程中如何去控制风险,如何去完成对于整个集团内部,特别是由于国家政策性导向完成的公司的整合等等,这些都成为了这些企业IT信息化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因为我们都知道,由于行政命令所带来的种种并购行为,他们并没有考虑到IT和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的衔接。这个已给我们所有的国有的CIO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这个也向很多国际企业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可能其中对于信息系统的评估也是其中一个选项,而中国的国企并购中这个选项被忽略了,造成了很多国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统一的平台,以及完整的将各个平台系统有效的数据衔接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挑战。中国的国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了新的更强的管制措施,围绕他们的信息化的建设,也成为了他们最重要的关心点。随着新的市场环球和全球化的进入,全球扩张以及集团化的要求也使得中国的国企在信息化建设中赋予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研究中,我们也试图描述出中国的企业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几个纬度和方向,横轴上面更多的是希望从两个轴向走,一方面现在是传统的分散式IT,以及包括整合过来的不同的易购的平台,而希望能够转入由战略指导到集中管控的程度,目前大多数的中国国企还处在对IT的战略指导和战略管理的阶段,并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集中的管理。这个对于我们中国的国企在未来一段时间的IT信息化战略上面,我们有了一定的参考,很多的公司和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未来进入到中国IT市场的一个重大的机会。

在他们的行为职责描述上,更多的企业是希望能够利用从过去的财务管控的单元逐渐转入对于整个运营过程的管控,从而实现整体管理的目标。

对于战略管控我们也有新的研究性的发现,如何用财务的主线完成对整个集团全面预算和集中资金的管理。最终完成统一的资产管理的目标,而且信息协同以及信息化集成共享成为了整个集团在全球化的环境下的一个战略管控的模式和目标。

再看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他们IT建设的模式。

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政策的影响,和国内企业竞争的程度会越来越大,过去起步,现在发展,开始逐渐受到限制,这个已经让很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他们已经无法享有过去的发展的政策上的时候,开始讲管理渗透到中国,以提升效益为主。这个时候这些企业开始将他在全球的很多的管理平台逐渐全面的向中国的分公司或者是研发中心渗透,很多的跨国企业开始将他的运营中心、外包支持中心转到中国,开始支持中国的企业的相关运作和支持。他们的建设、服务和支持的形态和中国的国企有很大的区别。

另外再看一看具体的市场的区别点,从三个纬度来看:

首先我们看,其实中国的国企更多程度上还是需要用更多的灵活性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的需求,因为国家在赋予他们更多的角色和任务,跨国企业的业务痛点更多的是如何说服企业过于更多在中国经营的自主权。在这些公司的内部,其实他的IT的地位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在国企里面,IT只是扮演着业务的支持和辅助的作用,而在中国的私企,IT已经逐渐被私营老板认识到价值,并且扮演了业务驱动的角色。CIO的能力也有了很大能力的差异化。中国的私企很多的CIO已经开始进入到了决策层,并且成为了公司业务驱动的一个主要角色,而中国的国企虽然说对于ITCIO的研究的业务要求很高,但是更多的还是如何去应用一些政治智慧完成在公司内部的IT的内部营销,来完成公司所赋予的任务。技术、云、电子商务的选择上,其实各类公司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中国的国企,大量的国企更倾向于保守和观望的态度,因为他们更多的是要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从而维持和保证他们CIO或者是整个IT在公司的行政地位。中国的私企在新技术的采用上会变得更加的主动,中国的私企在IT的建设上更愿意采用全新的技术进行业务的尝试,从而获得新的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机会。

具体来说,这几类公司中他们所处的位置,仅就ERP管理平台来看,跨国企业在平均水平上是远高于中国的企业,但就私营企业来看,个别先进的企业,其实已经远高于某些国企或者是MC的发展水平,这种差异已经体现出来了,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私营企业由于他们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的积极主动的战略,以及完成了对于他企业核心能力的全新的建设,而在这个过程中,IT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下面的很多产品应用上,中国的私营企业,特别是先进的企业已经开始和国际跨国企业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中国的国企在这方面已经开始逐渐的显现出他们目前管理僵化的弊端。我们再看一下对于整个云计算和虚拟化的方面,对于整个企业的相关的应用。中国的私营企业和跨国企业,私营企业在先进方面会更加的积极主动利用新的技术,因为他们对成本更加的敏感,更加希望利用新的技术来完成他们业务形态的支持。而传统的国企,更多的是趋于保守完成业务标准化平台的建设,只是在公司内部云的建设上完成一些尝试,同样,在跨国企业也相对的处于比较保守的态度。

整个企业集团管控的市场发展,很多的企业在这方面的发展上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的先进企业已经管控完整的结合,很多风险的过程中完成全面的控制,更多的私企,他们的建设的梯度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很多企业目前为止还处在非常早期的初期的分散式的IT管理的过程,但是很多先进的企业,也走到了非常前面的地方,而且他们会非常善于接受全新的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一点很多的IT厂商已经从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私营企业在IT投资上的热情。这也是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要观察中国IT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的发展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已经开始重新的解读和设计自己业务的战略,围绕这种业务战略完成他IT的战术和战略的设计。在纵轴上面更多的是从过去单一行业的经营转向多元化的、跨行业的业务支持,而很多中国的私营企业也从很多过去单一区域化的经营到覆盖整个中国的市场,到跨境以及到全球化经营角色的转变,这个过程中,很多私营企业已经开始显现出他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及强的竞争能力,很多企业开始与一些先进的IT厂商进行配合,完成他们对整个市场以及相应的组织架构的重新调整,很多的跨国咨询公司已经有了更多的商业机会,来完成对市场的支持。

随着中国国企被赋予了更多全球化的角色,他们已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迈出了很多向全球化的海外上市并购和产业链整合的动作,而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意识到IT的咨询、服务的支持,也将会使很多IT厂商持续关注的领域和方向。我们从这三个角度,企业做了分类,从而也希望是解读不同的企业在IT业务的挑战,以及IT的相关需求上面的差异,最终试图解读中国的企业在未来IT建设的发展模式。这就是我们通过这个社区所完成的一些非常初期的研究,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研究结果的分享来于更多的CIO进行交流,从而设计和发现出中国企业最佳的IT战略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点点心得,谢谢各位。

 

高峰对话:CIO如何驱动业务创新并把握技术变革

主持人:何灿辉 广州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监

嘉宾:  Lalit Sawhney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副主席

        盛敏成  资策会信息处处长
        陈明仕  中华电信总公司信息处处长
        邓刚    复星集团IT高级总监
        吴庆贇  迈瑞CIO

主持人:大家好,举办单位,各位来宾,上午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到这里主持小组的讨论,我们讨论的内容就是CIO如何驱动业务创新并把握技术变革。

这个话题其实是很大的,为了能够简化我们的讨论,我想先请我们的小组讨论的嘉宾上台来,再看看我们怎么讨论。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而不是要做什么,是如何,所以我想请下面的几位嘉宾上台,首先是Lalit  sawhney,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副主席。第二位嘉宾是资策会信息处处长盛敏成,还有陈明仕,中华电信的高级总监,第四位嘉宾是复星集团IT高级总监邓刚,还有来自医药行业的代表。

我们是要讨论如何驱动业务创新,因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我想就先把主题改变一下,就是CIO如何能够带动业务的创新进行相应的管理。对于CIO来说,他们究竟是什么呢?是首席信息官?还是改变信息官?我就是做了这样的一个变动,我想请我们的嘉宾们和大家想一下,我脑海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我们讨论完了之后,大家也可以随时提问,也可以向我们的嘉宾提出你们心目中的问题。

首先我要提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讲的是如何,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为CIO的个人来说,他的脑海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想法?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才能够成为一个变化的领导者?也就是说一个好的CIO,他的DNA应该是什么?有了这些技能和DNA之后,才能引领变化。

Lalit  sawhney:各位早上好,我想最重要的思想就是CIO应该具备的思想,就是要聆听,还有学会观察。

邓总:作为一个CIO,应该了解整个企业合作的情况,应该知道怎么给你的公司带来价值,而不仅仅是提高企业的效率,应该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业务和价值。使得企业能够发生变化。

陈明仕:谢谢主持人,刚才的问题是CIO应该要有什么特质,我第一个是感觉技术进步很快,环境变化很快,所以我们CIO应该要先学习,也就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技术和趋势。第二个就是员工很多,你必须要有组织,必要的话要授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组织的运作才会正常,力量才可以发挥。每一个人都有惰性,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所以需要刺激、追踪工作的成效和进度,最后一个是当LEAD最怕的是听一听就换,改变主意。所以要果断,非常重要,基本上我先和各位分享我个人的观察和自己的经验,就是四个字“L、E、A、D”,谢谢。

盛敏成:CIO应该是一个角色。在组织内、组织外,CIO扮演这样的角色,可是CIO又不单纯只是催化剂和志愿者的角色,所以CIO这个人基本上要和中国的所谓维和部队一样的,你不能鞠躬,所以IT要做很多事,可是完成所有的事都是维和部队,我想这个大概是要非常积极的去友谊认识,可是又要非常谦虚的把功劳都归给别人,这个是最重要的,谢谢。

吴总:我想补充一下,我感觉有几点是很重要的,一个是要非常的主动,作为一个CIO来说,有很多的角色,如果你想要做很大的贡献,想要做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就要非常的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坐在那里等着被召唤,这也应该是一个很典型的CIO的思想境界。另外一个就是伙伴关系,我们必须要能够理解到CIO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不能够什么都做,他不是全能的,所以说如果他想要完成他自己的使命,想要打自己的好的牌,就需要合作,需要和整个的业务部门进行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的完成他的目标。谢谢。

主持人:这是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当然了,如果会场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

我的第二个问题,也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我们知道CIO是要帮助做出企业变革的,那么您觉得对于CIO来说,他怎么引领这个变革呢?引领变革要完成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Lalit  sawhney:首先第一个重点就是要找到那些可以获得重要成绩的领域,你要明确容易进入、容易产生结果的领域,看到他和你的愿景是不是一致,再看看是不是有能力支持你的使命的完成。还有一些主要的变革也是需要关注的,就是在整个变革和转型的过程中,你可以能够吸引来自整个企业当中的实力,把他作为一个团队,可以把管理层、业务部门,还有其他的资源都吸纳到整个变化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成功的结果。

盛敏成:我个人有一些经验,就是增加营收,要怎么样增加你的营收呢?最简单的就是让你的客户容易和你做生意,所以事实上有关所谓的B  TO  C,或者是B  TO  B这些事情是最容易引起客户的兴趣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对这些人有动机的区域,开始出发。这样会降低你去说服他们所需要的功夫。所以第一件事情是找到共同的兴趣点。第二呢,是比较容易引起人家的注意,但是真正的工夫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改善,但是也要做,但是第一个是先做比较低的水果先摘,但是还是要种比较大的果树,让果子长得高低都有,谢谢。

陈明仕:第一个把IT的技术学好,趋势抓好,第一个客户需要什么你迎合他的需要,建立和创造他的价值,所以CIO假设是这个角色的话,就必须看看你的客户需要你做什么?然后把好的IT的技术用进来,增加他的价值。我是在中华电信,台湾来的,昨天的李总提到他们公司业务很多,组织也很复杂,所以他在这段时间有很多的计划准备做整合,中华电信在三四年前就有一个系统整合,为什么要做整合?因为你毕竟在变动,系统必须要做融合,所以我们这件事情在几年前就立下了这样的目标往前来进行,所以我们重要的是先把应和业务需要的系统做一个非常彻底的整合,当然这段时间也相当的有成效,从五百多个系统,降掉了290个,这段时间是我们在做的第一个。第二个,刚才讲的,现在大家都在走ICT,在ICT的过程中,需要的是IT的技术和经验,刚好IT的部门有这样的经验和技术,对业务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要走向ICT的时候,IT部门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FORS,然后再迎合公司的转型和业务的发展,一个是系统的整合,一个是IT的人员常常是在后台,现在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要走到前台,把公司ICT做出来,所以这个有一点像从后台走到前台,当然也有荣耀,也有亮点。这是我的补充和分享,谢谢。

邓刚:复星集团是多元化的投资集团,以前是做产业的,一个公司应该关注他哪方面的IT系统融合带来最大价值呢?什么是核心的系统?对于一个多元化的投资集团来看,资金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我们整个集团,资金就是几百亿的规模,所以通过做BI系统可以很直接的给公司上层带来价值,同时这个系统对我们来说也是集团的私有云,一个云计算,因为我们下面也有275家公司,通过这个平台,能够让我们从集团的上层、各个公司的管理层,能够实施到我们的资金状况。而且通过了解这些情况,也能够提高运营的效率。另一方面,我们公司最近几年也在做比较大的转型,就是以前做产业,现在变成多元化的投资,而且从原来用自己的资金投资,变为代客理财,就是帮大家管理,帮大家投资。IT的角度能够帮助公司带来价值,我们作为社会资源管理系统,怎么样把这些高端的客户、理财客户服务好,不单只给他们的投资带来很高的回报,另外也使他们日常的从生活到各个方面带来额外的价值。

Michael Nilles:我还想说CIO的重点应该是让公司取得成功的因素,他可以这样做。如果可以做到的话,但是我想他就能够保证整个企业能够赋予这样的作用。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比如说有基因,知道它的核心,但是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呢?具体的方案来推动这种变革?转型?

Michael  Nilles:当然,我们可能有两种办法,一个是自上而下的,另外一个是自下而上的。如何能够推动,你认为推动这种变革有哪些最好的做法?这个问题我还想听取我们同事的意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如李博士所说的,讲到企业和我们的客户,我们要看他们对我们企业的印象是什么,他们是否注重满意我们的技术,还是要关注我们给他提供的客户服务?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吗?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我想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做法,就是我不想说自下而上,我应该说是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应该是从外到里的做法。

陈明仕:IT是很复杂,我们就必须了解到这个愿景怎么达到,第二个是你要做任何改变,第一个是你内部要现有共识,因为不是只有一个CIO决定的,你要先大家谈好。然后开始跟你的上一层,取得他们的同意,给你资源。这个中间做事情,当然有开会啊,进度追踪啊,这个一定要做的,另外还有前辈讲的,非常重要的就是比较容易达到,规模也不小的,能够看到成效的,这个要先做。做完了之后,大家就会觉得你真的对了,你帮我很多忙,这个力量就会出来,不管是自己的力量还是旁边的力量,甚至是长官都会肯定你的做法,信任你,取得他的信任和理解,所以你往下要不要做更大的事情就会非常容易,我想我基本上这样分享,谢谢。

盛敏成:我想CIO大概是负责这些系统,就是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储存资料,传播资料,但是收集资料是所有的P,可是第一线的人,一个组织里面大概90%的人是在第一线的,所以CIO有的做法是把上面的人服务好,可是我的想法应该是把下面90%的人服务好,你不是只有收集资料,你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资料的价值再回馈,就跟刚刚平安的罗博士讲的一样,我觉得那样的效率会让业务员做得更有信心,可是事实上整个公司也得到了好处,所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这个大概是IT真正做到最后运营管理的精髓所在,谢谢。

主持人:最后一条也应该是你们在台上最有兴趣知道的,就是如果我们去改变这个企业,哪些是需要做和不需要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有哪些注意事项?

吴总:一定把这个变化很稳固,什么时候CIO要在前面,什么时候CIO要在后面,这个关系要处理好。

盛敏成:要勇于承担,千万不要推诿。

陈明仕:其实企业是需要延续性的永续的经营,因此有几个点必须要注意,不要乱动。可能会把你的公司搞垮,第二个,因为现在有个人资料的保护法,所以个人资料也不可以有外泄,也就是说要小心处理,虽然新技术在变化,可是你的永续经营是重点。我们有帐目的系统,这些系统其实是长期下来的,不是硬体的问题,也许很久了,你要把它云端化,其实风险非常大,效率也不高,因此这部分我们就会很谨慎。还有另外一个是牵涉到精准度和个人资料的,比如说客户的重要资料系统,我们暂时不去对他,因为那个要很小心,碰到的话,可能效益不多,可是危险很大,这个部分我们就要谨慎处理。

邓刚:要做系统就要做能够给公司带来直接、快速的效益,而且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的,因为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阻力,所以我们得做分析。不做的就是对有些得看配套措施,比如说绩效考核没有到位的,你的系统可能不成功,或者是做某个系统,整个企业的文化还没有准备好,这些也可以暂时先不做。

主持人:所以如果用一个字来说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邓刚:就是公司里面的沟通非常重要,现在的微博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工具,而且有了企业微博,在公司里面推行企业微博,增强跨部门的沟通或者是跨企业的沟通,在整个中国的大环境会有很多企业的小环境里面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时期。所以希望你有先药企业的文化做一些相应的改变,然后希望大家可以更加开放,才能做。

Michael  Nilles:应该是有更多要做的,而不是不要做的。我先讲讲要做的事情,不管什么,你都可以。已经都在做了,首先我想讲讲我在做的,我想成为直接CIO,我想聆听客户,还有同事意见的CIO,而不光是听老板的话,我不想成为直接的CIO,我想成为客户的CIO,非IT人员的CIO,要做的事情,我想如果把这个架构抛弃,可以整合整个商业流程,比如说之前我们讲过的电信公司,我们讲过保险,如果我们抛开这个遗留的问题,大家可以记得这种改变,这种供应链是由IT系统导致的,更复杂,所以我希望这个流程和供应链,可以数字化,我们希望把这个遗留问题抛弃掉,所以我们可以更关注于商业流程,这是很关键的,我相信这是一个对整个组织的很好的好处。

主持人:感谢大家,时间不够了,所以我们要结束这部分的对话了。总结一下,我们CIO的DNA,接下来的焦点就是CIO要了解他们的商业优先级,他们有不同的要做的事情和不要做的事情来进行改变,成为变更的代理人。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而写你们觉得今天的座谈非常精彩,非常感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行本次大会的大会宣言。

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荣幸来参加,准备了针对全球CIO的盛典,我现在要主持这个会议。这次大会的目的是很多专业的CIO的工作成果就是要宣言今天CIO的一些思想,而且我们为人类、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

今天,我的CIO的同行们,来自不同的大洲,国家和行业,在深圳齐聚一堂,我建议推进这个信息的变革和信息的系统,提供正确的技术,来推动全球的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孕育全球CIO的发展,并建立正确的机制来发展,根据我们的信念,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准备好我们的变革,而且为了创新的思想、开放的思想和共同信任的思想,我们共同宣读下面的五点:

第一点,我们会促进信息通讯技术的教育和运营,为了人类、为了组织和社会的福利而这样做。

第二点,我们同意和分享、交换知识,洞察力,观点和经验,对于管理越用ICT技术的行业来推广,标准的采用。

第三点,我们会确保最高标准的工作和道德,我们会有专业的精神来执行我们的责任,以便利于我们的组织和社会。

第四点,我们尽量提供扮演CIO的角色,来开发有竞争力的工作。

第五点,我们要尽力推动ICT行业以及ICT职业的专业水平。

第六点,我们尊敬并保护知识产权。

第七点,我们尊敬文化,不同的人种和国家宗教的习俗,第八点,我们尊重环境和自然,并且用我们的最好的方式来保护环境,降低节省能源,降低炭排放,确保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第九点,我们支持信息的自由挪动,以造福于社会。

第十点,我们支持使用互联网,同时推动ICT创造一些技术。

第十一点,我们尊重地区之间的合作,加强地区合作。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作为CIO,我们设计、实施、部署最合适的有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并支持我们的企业,让企业能够以符合我们企业的利润的方式来做,我们要部署可靠,可依赖的高水平的ICT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满足并超越我们的各个组织的要求。

2011年11月2日,谢谢大家。

主持人:中国现在还没有一个官方的CIO机构,很遗憾,借助这个机会,很多的CIO倡议诚意CIO工作委员会,下面我们有请李红来宣读倡议书,有请。

李红:关于成立CIO工作委员会的倡议书。中国电子协会在全球信息技术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将发展于变革的希望寄托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与发展上,CIO作为企业的机构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新角色,许多跨国企业和信息化成熟的企业,纷纷建立了CIO制度,目前,中国有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也在积极的推动这项工作。在企业CIO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推动IT与业务融合,促进业务优化,创新与变革,信息技术、IT价值释放,领导力和决策能力方面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国内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科学规范以及快速发展,今天,借助此次大会的机会,来自国内产业原有机构、用户、专家、学者倡议,成立中国电子学会CIO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成立的宗旨和目标是团结国内各行各业的CIO力量,共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委员会成立之初,拟开展以下工作:

1、研究CIO群体的发展状态与成长机制。促进CIO群体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推动CIO群体深入的交流与沟通。

2、通过会议、媒体宣传等多种活动方式,正确引导和宣传信息化相关工作。

3、跟踪国内外信息化的发展动态,团结和组织信息化行业的从业者与专家进行相关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合作。

4、重视信息化高端人才培养,创造人才合理流动条件,大力培养既懂业务知识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人才,为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奠定监视的人才保障。

5、积极推动与参与、制定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推动信息化工作更好的发展。

6、促进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为创新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推动CIO所在机构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进程。

7、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8、尊重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专利,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与研究开发的科技氛围。

本倡议的签名的CIO专家名单不分前后:杨海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 赖锡璋,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资讯科技主管,张启亮,徐工集团信息化管理部的负责人,刘德水,福建武夷山硕士办主任,吴大为,均瑶集团信息总监,黄家岳,天下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白硕,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主力兼总工程师。

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林润华宣读倡议书的意见。

林润华: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2011年11月02号,大家可以看到从这个数字当中,是一个非常对称的数字,我们都知道对称是美的,所以我觉得今天也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日子,而且特别的是今天我们收到了很多的国内CIO的倡议书,感觉到非常的荣幸,也非常高兴,中国电子协会对这件事情应该是到这个倡议书之后也是很快的做了一些研究,虽然没有最终的决定,但是我们已经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了,在这里,我表达几点想法:

第一点,就是非常感谢中国的CIO群体对中国电子协会这样一个平台的信任。中国电子协会明年就是成立50周年,在过去的50年当中,为推动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对推动产学研用的交流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今天在这样的信息化、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化工作不断提升的浪潮中,我们也确实觉得成立中国电子协会CIO工作委员会这件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点,中国电子协会也会向国家的有关政府机构,包括信息化推进的有关机构和我们的其他组织管理机构做一个汇报,汇报我们的CIO群体有这样的倡议,看看怎么快速的推动这件事情。

第三点,今天的倡议书实际上也代表着中国电子协会CIO工作委员会已经进入了筹备阶段,我们很快的会同国内的CIO一起考虑怎么快速的把这个组织成立起来,怎么把这个组织的工作内容落到实处。

第四点,我们成立了这样的组织之后,将会与各个国家的CIO目前现有的组织,一起来共同探讨国家和国家、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CIO组织的交流和合作的问题。

这是我们对刚才李鸿总经理代表的CIO倡议书的中国电子协会的表态,再一次感谢各位,谢谢。

主持人:今天上午的大会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



首届全球信息技术主管大会 11月1日内容回顾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首届全球技术大会,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大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吴基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大会国内指导委员会主席、深圳市市长大会组委会主席许勤;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汝林;大中华区CEOCarlander华为北美研发部门国际副总裁兼总经理约翰·罗伊斯;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陈旭东;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架构师徐少春;Teradata天睿公司大中华区CEO 辛儿伦。

此次首届全球技术主管大会是在公信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由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具体承办,深圳市科公贸信委是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这次会议我们还得到了华为、联想、金蝶等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大会组委会衷心感谢有关部门给予本次大会的支持,衷心感谢国内外领导嘉宾的指导、关心和贡献,谢谢!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有请本次大会主席吴基传先生做开幕致辞,有请吴部长;

吴基传: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在次我非常荣幸的宣布首届全球信息技术大会开幕!

同时作为本次大会主席,热烈欢迎各位来到中国最年轻的现代化大城市“深圳”,参加首届全球信息技术主管大会。从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算起,人类在信息技术研究与运用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在这60年中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各个,不仅极大的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类文明向更高境界发展。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是推动经济增长,企业创新和变革的关键动力。是推动管理和决策前沿与科学的重要工具。正因为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才造就了全球众多的信息技术主管,有我们今天这样一次盛大的信息主管大会。

今天,信息技术与CIO一起,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使命和任务,那就是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同时又与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并存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科学的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的转型。来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协调和同步发展,共同创建世界的文明。在这一重大任务面前,全球信息主管如何应对,这也可能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为次我想讲几点意见供各位参考:

第一、随着云计算对IT技术的影响,并将影响CIO的职能地位的变化和调整。一般来讲现行企业和单位的CIO,是负责本企业,本部门或者单位的信息化工作的主管,按现行信息化的程序,首先构建一套适合本单位需要的信息化系统,及用IT技术组建自己的,或者购买或者租用路由器、服务器、带宽、终端等硬件设备。再依据自身的特点,按生产和工作流程,用软化构成不同的子系统,服务与各自的管理、决策、生产、销售以及大量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形成了众多的部门所有的局域网、城域网或者大系统部门的专用网。

当云计算出现以后,上述许多工作将发生变化。根据云服务可以解决自身操作服务、软件操作用工压力和培训支出,还可以克服企业产品更新、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结构调整等对原信息化技术的修改之苦。

因此,由于云计算服务的广泛应用,及IT服务模式的转变,必将影响和引发CIO首席信息主管的职能、地位的变化和调整。

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克服了人们受时空的限制,从而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大提高。而当今世界,谁掌握信息技术的核心,谁占领了制高点,谁能拥有和支配千变万化的信息资源,这将是其真正实力的体现。然而全球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文化的差异,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应用的获取上,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带来的数字鸿沟。

作为信息技术主管,如何加强各国信息领域的交流,先进的富有的国家和地区,如何帮助较落后的经济贫困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财富,缩短差距,只有这种差距的缩小,信息技术和信息运用才有更广阔的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地球村,使所有的村民都能比较平等的享用同等的信息资源,共享人类的文明。

第三、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设备的更新不断的加速,新技术和新应用的采用,要求各国在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以及法规制度上,需要加强合作和交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信息的全球化,信息流引导着资金、物质、技术、人才的全面流动,反之全球的资金、物质、技术、人才的流动,又促进了信息技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和渗透,这样更需要从事信息技术的主管们,在技术标准在信息交换中的格式和安全等方面,有一些共同遵守的法则很有必要建立一定的CIO定期信息交流机制,多边的或者双边的灵活的相互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全球信息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中国政府始终一贯的重视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在十二五规划中把信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型产业之一,加以扶植和促进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现应有近10亿的移动电话用户群,近3亿的固定用户群,4亿多互联网的用户群,也是全球信息产品制造和加工的大国。但不是强国,也在高新技术掌握和自有知识产权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始终注意和坚持改革开放,同各国进行平等互利的合作,我们很多企业,已经同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合作的关系,因此希望各国的信息主管,借大会的机会,同我们信息产业界的同仁进行交流,建立相互沟通的渠道,加强合作的深度,拓宽合作的范围,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共同繁荣。

朋友们最后我预祝首届全球信息技术主管大会圆满成功,预祝各位嘉宾和朋友在深圳过的愉快,也欢迎各位国外的朋友到中国其他的地方走走看看,为促进中国和各国朋友的友谊和合作而努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吴部长精彩的讲话,刚才吴部长分享了他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对信息化的工作、CIO的决策与定位、数字鸿沟等众多的一些大的话题一些深入的思考。我想这些观点和思考,对我们今后的信息化工作,对我们今后很多的CIO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我们今天大会不光是有众多的CIO、海内外的CIO参加,也吸引了很多国内的CEO,像中国电信广东电信CEO陈德新先生、浙江电信CEO、江苏电信CEO还有广东移动的副总经理他们做CEO也会给我们在座的各位CIO一同来分享他们精彩的观点,再次感谢吴部长的精彩发言,谢谢!

接下来我们掌声有请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致辞有请周总;

周子学:尊敬的吴基传理事长、Leon Ltrous主席、李跃总裁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由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主办的,首届全球信息技术主管大会,首先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近年来面对技术创新如何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全球信息化也正在向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推进,世界再一次兴起信息化发展新浪潮,数字化、网络化、智化、绿色化日益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信息技术产业也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变革,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特别以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集聚扩散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二五的重点任务。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正步入全面渗透,加速转型、深度应用的新阶段。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应相对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信息化系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信息技术主管是现代企业的重要角色,CIO将信息技术和企业的各项业务紧密的结合,支撑企业运行,达成企业的经营目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通过创新和变革来增强应对能力,是全球企业共同的选择。在这样一个过程中,CIO作用更加重要,地位也更加凸显。

全球信息技术主管大会首次在中国的深圳召开,这个会议为各国的信息技术主管搭建了一个交流的非常好的平台,也为中国的信息技术主管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良好机会。我们希望大家广泛交流,共同研究讨论CIO的发展前景。

我也想借这样一个机会,谈一点我自己个人的看法和对CIO的前景的一个判断。

我本人在信息产业系统工作已经比较长的时间,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后有机会再次接触传统产业,跳出信息产业来看这个产业,有一些新的感受,今天在座许多都是传统产业的CIO,传统产业的CIO面对信息产业发展的前景将来应该怎么样去从事自己的重点工作,这可能是大家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信息产业发展到今天,确实像刚才吴理事长所说的,它已经无孔不入。

但是当我们跳出信息产业去,回到传统产业看这个产业的时候,当我们把这个历史拉长,来反观当今这个社会,我们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还是要去发展去遵从,我是这么看,信息产业当它还很弱小的时候,它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这是第一个阶段。当它高速发展渗透到任何一个传统产业的时候,产生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样的一个普遍的,所有的产业都离不开的这样一个状态好像是一个焦灼状态,这个类比很像农业社会人人多在种粮食,而人人都在消耗粮食,在农业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产生了一些专门到城市里生产工业产品的,这样的一群人,这一群人他不在农业社会了,他也要吃粮食,所以他不生产粮食,专门吃粮食,这个就是一次社会的分工,这是一次人类分明进步的表现,社会分工才能带来高效率,才能降低社会总成本。

所以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时候,是一次产业的分工,是一次技术的进步。现在我们的信息产业,处于跟农业社会一样的人人都要种粮食,人人都要吃粮食的状态,所以目前这个阶段,可能还不是一个信息产业发展的最终阶段,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的进一步往前推进,我个人判断,会有第三个阶段的出现,就是信息产业回归到它还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而传统产业在深入融合信息技术以后,它又深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第三个阶段。那么到那个时候,我们的CIO传统产业的CIO做什么?可能还是使用信息产业的技术,而不是去同样跟信息产业本身一样,去钻研信息技术,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

也就是说云计算它给我们带来的是许多的产业,这个信息技术越来越复杂了,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一大群人学这个东西,我也没有那么多的钱,自己去建一个我自己的系统,建一个我自己的平台,把这样的一件事情,交给信息产业本身去做吧,这个可能是最合适的。所以从这样来看的话,社会将会出现一次重大的分工,先是产业的分工,就是信息产业还是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他是技术越来越前进,越来越复杂。而传统产业只要使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了,所以这个可能是未来的传统产业CIO应该做的,使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了,你的精力可能更过研究你传统产业发展技术,用信息技术适应这个规律,融合传统产业,这样才能带来社会分工,才能带来整个社会效率提高,这个应该是我们看到的前景,我是这么看未来的发展前景的,这个是我利用这样一个时间,谈一点我个人的观点,也作为贡献给这次会议,供大家在会后和以后讨论,谢谢,祝大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谢谢周总热情洋溢的讲话,我想无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未来发展方向的借读和思考,对我们都是非常有启发的,谢谢周总!

下面我们有请深圳市副市长唐杰致辞;

唐杰: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代表深圳市在全球首届信息技术主管大会上,发表一个致辞,应该说全球首届技术主管大会选在深圳召开是深圳的幸运,我能够代表出访在外的许勤市长,在这个会议上致辞是我个人的幸运。当然这个大会选在深圳召开,也是这个大会的幸运。因为深圳是中国最重要的信息产业制造和信息技术管理的城市。

在这样一个机会我想对深圳做一个非常简短的介绍,刚才吴部长讲到深圳是中国最具富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应该说吴部长作为中国信息技术的最高领导,曾经见证了深圳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

深圳是一个小城市,它小是因为地域面积很小,深圳作为一个小城市应该说它是资源上稀缺的城市,在深圳没有发现有价值的地下资源,深圳的土地面积可用的土地是很稀缺的,同时深圳作为一个小城市,最基本的资源水资源是很稀缺的。深圳是中国七大缺水城市之一,虽然降水并缺乏,但是深圳没有河流,集中在三个月的降雨都会到海里去,所以深圳又是一个资源非常稀缺的小城市。

但是深圳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应该说它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30年前当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时候,深圳开始向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在深圳首先表现为加工装配,曾经全球的电脑、台式电脑,后来的手提电脑,都是在深圳装配的。现在全球号称每三台手提电脑,有一台在深圳装配。现在全球每五只手机,应该说有一只在深圳生产,深圳每年出口的手机已经超过3亿只,深圳生产的手机已经超过8亿只。

那么在过去30年,信息产业在深圳的发展应该表现为深圳从一个加工装配的城市,转向为制造业的城市。到目前为止,深圳是全球无线通讯最大的生产基地,深圳有引以为自豪的华为、中兴到现在为止应该说一个在无线通讯领域一个排第一,一个排第四。

但是深圳还要发展刚才吴基传部长已经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明,信息技术从制造向大规模的信息的开发,信息的管理,信息应用的转变。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过去5—10年云计算、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通讯技术在深圳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深圳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在这个领域深圳成为信息技术管理的大势。在这个大势当中我想对于深圳目前地位的描述,它作为一个大型城市,深圳从30年前的3万人口,现在已经成长到1400万人口,深圳从30年前的2亿的人民币的GDP总量,到今年可能会超过1万1千亿,深圳的经济总量到今年已经应该排名到全球前30名之内。深圳的出口占全中国的1/7,深圳的进出口占全国1/5,在深圳出口总量当中70%是高技术产品,60%是信息技术产品。

未来的深圳是会向深圳创造来转变,从装配到制造到创造,是我们现在期望的目标和深圳的梦想,那么在这样一个梦想当中,深圳的重大变化,深圳在30年前,为中国人所知道的就是深圳的速度。未来30年,中国人可能会知道深圳,它不是以速度为第一,它是以创新以质量作为一个中国的代表。

在目前的情况下,深圳的信息技术管理,应该是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在这个方向当中,为了配合云计算、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深圳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已经建成,它的运算速度在世界上居第二位,下一步对于我们以超级计算为核心的整个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的更加广泛的应用,成为深圳发展一个重要的方向,所以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迎来了全球首届信息主管大会,应该说我们期待这次大会,能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前瞻性的信息技术管理的理念、看法。

深圳市政府和企业,也希望利用这次大会,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前沿的理念和思想,能够推动这个城市的转型,推动这个城市的发展。最后预祝首届全球信息主管大会取得圆满的成功,预祝与会嘉宾朋友们,在深圳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唐市长介绍关于深圳的一些背景,包括深圳未来信息化工作的一些独特的观点,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代表,能够推动深圳市信息产业由制造到创造这样的方向发展。接下来我们有请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主席Leon Strous致辞。

Leon Strous:非常感谢各位阁下各位贵宾、各位同事,首先我很抱歉,我今天早晨来晚了,我有点不舒服,所以晚上睡的有点晚,我就来晚了一些很抱歉。

其实这是我们的同事所主办的一次非常重大的一个会议,我很重视所以我早晨没有及时的赶来,我觉得实在是非常抱歉,希望接下来的日程上我都能准时的参加。我想来给大家讲一下,我们这个会议一些组织的情况。我们这个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我们有很多的工作组,我们每年大概会举办80多个这样的活动,那么我们有两个旗舰式的活动,一个就是世界计算大会,在12月20号在荷兰我们会举行这样的一个大会,另外的一个活动就是ICT技术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个旗舰活动,也就是说要促成在发展中国家的ICT的发展,明年我们会在德里举办这样的一个活动,因此当我的同事,包括我们的成员协会,包括中国工程师协会他们提出,要再增加一个大型会议,主要是针对于CIO的。因此在我们开始新的活动的时候,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首先要考虑,它是否能够成功,是否处理了所有的,对象是否正确?我们这些活动与其他活动有什么互补性?

因此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我们的同事说,这将是一个非常值得的,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城市,而且确实对我们工作带来价值,而且同时有一些新的人参加这个ICT一些新的同事,像中国工程师协会加入进来成为我们的会员,因此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中国同事面临的挑战,首先开展这种CIO的论坛,看我们到底哪些议题是我们感兴趣的,哪些课题我们能够解决,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发展,以及这些CIO和相关的行业,以及我们的企业如何参与。

当然不是很容易,但是我也意识到了我们要积极进行准备,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要真诚感谢我们的东道主和我们的主办方,他们辛勤的工作,我要讲的目前在大会行业中,竞争非常激烈,要吸引他们这些演讲人来进行这种准备。因此我们也盼望着,能够听取大家有意思的课题的演讲。

这是一个新的做法,个人来说我非常主张,而且我又非常相信这种合作,IFIP的背景就是在教育中研发,因此我们在各个群体当中我们真诚相信需要这样的合作,这种行业与研究界联系起来,政府需要关注发展领域的问题,同时用户群体也必须积极参与进来,我完全相信,这次新的CIO论坛将会是一个新的有意思的迎接一系列挑战的开端,这也是我们合作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我盼望着所有的讨论中,不仅仅可以推动ICT的开展,同时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满足这个CIO的关注,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制定更多的一些战略,像刚才吴部长讲的,要真正的面对这种数字鸿沟,应对我们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技术发展来解决专业人士的需要,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工作,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我非常高兴而且期待着,我们开展这样新的一个活动,从而开始通过所有方面的参与,发挥他们的作用来做出更大的贡献,包括中国这个CIE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我在这里就不再多讲了,最后我要感谢主办方,感谢我们的东道主能够应对这样的挑战,我们有不同背景的国家能够聚在一起,现在能够取得我们的目标,非常感谢你们,而且我希望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而且希望与我们的同事开展这样互动式的讨论,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Leon Strous,我想在IFIP的领导下,IFIP在全球有很多影响力,IFIP在全球越来越有更大的影响力。再次感谢所有领导和嘉宾的讲话,我想他们的前瞻性和思想性的一些思考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思考,是我们本次大会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掌声再次感谢四位领导。

现在我们进入大会主题报告部分,主题报告部分,我会用英语来主持,这样为了提高效率。现在我要请Scheer教授给我们演讲,现在花几分钟介绍一下August-Wilhelm Scheer先生,他是一个商业处理程式的专家,同时也是IDIC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非常著名的黑管的演奏家,Scheer教授在学术和行业界、工业界有着很高的名望,他今天主题是,从CIO到首席流程技术官,现在请欢迎Scheer博士;

August-Wilhelm Scheer:谢谢,我希望大家能听见,非常感谢你们的热情款待,各位阁下各位嘉宾,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到深圳来,而且能够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些趋势,使用信息技术的现代使用方式,我刚才听到了在ICT行业,现在我已经从业了有40年的经验或者接近50年的经历了,在各个方面有时候担任教授和研究人员,另外一方面我也是一个企业家,我也看到有很多过去的变革,那么有时候ICT的行业,它比时尚业创造还要多,时尚有时候只是在一个季节,而我们是永远的时尚,因此我们要看到到底我们看一下它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新的技术,为什么有些技术是非常重要,有些不是那么重要。

一个稳定的趋势,这个趋势就是IT经理人,他们不仅仅要负责维护基础设施,让计算机正常运行、网络正常运行还有像系统可靠性等等,同时越来越多的他们要负责人们用这些系统来做什么,因此他们要回答一些问题,在新的计算机上花的钱,是否改善了企业的运行效率的绩效,以及我们如何影响它的绩效,这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我们是否能够看到,我们现在的重点,仍然还是企业的流程,我们如何进一步改善企业的流程,如何能够提高它的效率,来改善它的物流,我们如何加速我们销售的周期和循环。因此这样流程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有创新性的这个信息系统它可以为我们这个企业能带来什么样的创新性?因此我们企业要不断简化工作,把流程分开,而且后来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何能够把这种不同的环节,给它联结成一个流程,在不同的环节中我们需要有漏洞,这种之间的误解等等,因此这样的系统,我们如何能够进一步改善,用人的智能能够让这种环节更好的能够运行起来,这样人们在环境中发挥它的作用,同时我们跟这产品的竞争,这样我们对整个有着流程性的看法,从我们这个机构组织和整个的企业的网络来说,以及我们在企业中间的关系和公共部门的关系,来看待这个网络。

因此这种重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席信息管是更加重要了,而且它可以对这个企业带来更多的益处,不仅仅是处理流程这样的官员,因此重点如何用信息技术改善流程,但是做起来不容易,到底流程是什么?这点很难定义,有句话,迈克说的两句话,他是美国的作家,他发明了流程管理的概念,我还记得三句话,第一,流程有总比没有好。这听起来很滑稽,但是我们回头再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要确定到底这种流程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像饭店这样的流程,不仅仅是我们在接待人有接待这项业务,还有让这些客人不仅告诉他的信息,同时我们还要把他的行李送到他房间,当然这些接待人员,给他问候之后,20分钟以后他才把行李送到房间这是不行的。

因此确定这种程序很难,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第二句,麦克说的,一个好的流程比一个坏的要好。当然这听起来也很奇怪,但是如果我们要把好的程序和坏的分开这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根据时间和成本进行评估,当然这也不是很容易做到,最后也就是第三句话,一个好的流程可以进一步改善,这就是说企业流程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我们不能说现在我们企业有最好的流程了,我们有最佳的流程了,可以永远使用它这是不行的。总而言之在我演讲当中今天我要介绍的。

通过这个幻灯片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通过这个路径图大家可以看到,不同的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流程动态的,在左边大家看到的是这些流程,是根据不同产品来组织的,企业他们生产三个不同的产品,根据他们的产品,需要设计不同的流程来进行计划、生产,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财务应用是共同的,因此大家可以看到,这里他们这种组织都会存在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他的资源,我们如何能够优化资源的使用,还有到财务部门,所有的人他们与所有企业进行计算,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注重产品,有一个专门的流程来用于各个产品。这些是在这两方面经常发生变化的。我们是否需要更加容易使用的,以用户为主的产品,还是说需要有更多的资源,利用更多的资源。在我们学习编程的时候,大概40年前那个时候学习编程,那个时候我们一个大型主机,主要是大型主机,而且我们的目标就是如何让这个非常昂贵的计算机如何使用?这是我们的目标。但是用户成百上千的用户,我们都联到主机上,他们却抱怨,因为他们想时间太长,而且是一个分时使用的系统,我们不能够来开发自己的软件,而且也很难在主机方面开发软件。因此当时的情况就是资源很多,效率很高,但是流程效率从用户角度来说,流程效率很低。然后我们就改变了,我们更多从用户角度,大家都放在这个主机上,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主机,而是个人计算机,因此他们自己可以做很多的工作来开发一些程序应用,但是是这种情况那时候,在我们从资源角度来看,我们发现我们的资源的利用率太低了,这种系统的使用率,我们的PC个人计算机,它的使用率只有8%,而且服务器也最多10%—12%,因此我们有很大的提高效率的空间,这就是我们在讲云的计算。主机又回来了,而且是一个全新的网络,成千上万也许上百万的服务器都放在网络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网络使用的效率,因为它可以全时全天候的来运行,同时我们也会有经济规模,这样用户使用计算机,就会更加便宜,比每个企业他们自己组织这种网络要好。

因此云计算主要的驱动因素就是,以资源为主。另外我们还需要流程来管理这一全新的概念,因此CIO、CPO就需要认真的考虑,它需要什么的流程来更好的管理这种云计算中的网络。

有了迈克的三句话以后,我们无法确定一个企业的流程,我们也不可能确定网络的项目和流程,因此我们还必须拥有更多的详细的架构,这就是为什么我确定了一个企业流程管理的框架,这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设计的,根据这个网络我们又开发了一个介绍这种网络流程的方法,比如说它的功能、数据还有他们之间相互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技术,以这个框架为基础,我们又设计了一些工具,来帮助CIO和各个部门信息部门,使他们流程更加现代化。

但是它并不只是可以能够记录一个流程,它也可以进行模拟来去优化这些流程,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这些机构之间,还有机构的一些优化思维,还有流程一直到我们执行层面的密切的联系,我们的信息系统还有商务的环境,只是一些我们来执行这些业务流程的机器一样很简单,我们改变我们油污流程的时候,来自于一开始的想法,也有可能最终从改变我们这些模型、系统,同时还要来改变我们这样一些新的一些机构的概念来去实施的。我差不多花了20年时间能够让这些愿景变成现实,但是现在目前来说有可能的,我们跟一些软件公司,像SAP还有德国其他一些公司合作帮助他们,能够记录文件,包括成本实施还有构建一个联接,我们基于业务模型的,还有订购定制一些工具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有可能我们有一个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的机构的思维之间,还有我们这样一些配置,还有一些定制我们信息系统,但是这并不只是我们对一些软件包像SAP,我们想来去开发一些我们自己的软件,而且这样一个基于模型的工具,可以给他们SUM能够来去做这样一些存储,这是一个很长期的历程,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有很多公司,还有来自于我们CIO已经变成CPO了,已经变成现实了。在德国多数大的汽车公司已经改变他们的角色,把CIO变成CMO的方向,他们更多讲一些业务的流程,而并不只是讲信息技术了。

再给你一个比较小的案例,你可以说我们现在有一些简化了我们信息系统的视图,并不只是讲技术的角度,我们更多讲从我们机构的角度,一些流程还有一些图形的描述来去使用,是我们使用者他们来执行我们的流程变成现实,这样的描述可以变得太复杂了,因此我们这些流程产出的信息,你可以以这样的描述,使我们看起来很容易理解,这是一个好的例子,从物流的角度你可以看到重组之后人们得到培训和教育,有这么一个描述流程非常有意思的卡通一样,他们可以做一个具体的事情,比如说有一个包裹被损坏了,他们怎么办,这样一个过程。

很快来看一下,我们比较现实的一个案例,然后再回来探讨,为什么这些组织机构在面对这些变革,这是我们最初的一个情况。这是很庞大的一家电视公司,他们有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产品,他们会制造一些新闻节目,还有体育节目,还有一些大型事件的活动,还有包括一些体育新闻,包括一些文化的节目,还有一些电视的专题片来去进行一些展示等等,这就是我们最初的一个解决方案,但是现在他们受到了我们互联网的影响,也就意味着每一秒钟都有大量的信息进来,所以他们不能够继续采用这样的组织结构,他们必须要通过7天、24小时的途径,能够来去解决所有这样一些随时发生的互联网的事件。当然他们可以这样去做,在他们老的结构里面,但是他们来花费更多的人力在各个部门里面,他们比如说每周7天、24小时连轴工作,他们投入也是相当大的,所以他们决定采用另外的一种途径,能够看起来更多的是资源的问题,同样的一件事情,像我们前面解释了,就是利用云计算,他们他们建立了这样一个叫做集成的新闻的制作室,他们有一个很大的部门,他来收集所有进来的一些事件一些新闻,然后这些人要进行一些培训,他们必须要有更多的知识,了解各个领域,并不只是体育还有一些政治方面,他们还要来去了解更加广泛背景的新闻,还有这样一些流程,也要进行重新的组织,所以这些是我们一些驱动的因素,在我们这个机构的变革上,在他们重新改组了之后,这个流程他们可以进行评估,比如说有多少功能是必要的,还有什么样的功能只是做一些控制方面的工作等等,所以这是一个例子,给你们来去展示,我们有这样的一些真正的机构一些趋势,特别是从以客户为中心,到这样一个资源为中心,还有其他的。

作为这样我们业务流程的管理,它本身是一个过程,当我们的CIO想来安装这样一个流程的组织结构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来重新的思维这样一个组织方式对各个业务部门,然后他们在哪里定义他们一些核心业务流程是什么?在公司里边,还要来去定义一些人员的绩效指标,然后到这样一个下面能够持续来改进,他组织的效率,以这个流程来去实现的,谢谢各位我的讲话完毕!

主持人:谢谢Strous教授,给我们分享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涉及到我们业务流程的管理,你的介绍真正是联系了我们产业和学术界非常好的桥梁,非常感谢,我们下一个演讲者是李跃,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总裁,他的介绍主要是专注于在我们信息化和创新上的观点,有请李跃先生。

李跃:尊敬的吴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主办单位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汇报一下中国移动在新欢迎下的信息化与创新发展。参会以前我不知道作为CEO我要讲什么,吴部长事先跟我讲,希望我谈一谈作为CEO你最希望的IT系统,你最希望的CIO能够帮助企业做什么?好在我有10年做企业副总和CIO的经验,所以我有根据吴部长的经验,做了这么一个讲稿,从3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面临的IT五方面的挑战,我们期待,我们对IT的理解,和我们期待IT给我们带来什么?

中国移动经历了12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客户规模,我们是全球500强的第87名,我们也是品牌价值排名的全球第八名,是电信行业最具品牌价值的企业。

IT,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在过去的五年,平均每年IT系统的投资,占我们整个投资的6.5%,连续每年投资400万亿用于建设我们IT系统,我们完成了从地市公司到省公司的IT系统,网管系统,以及我们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化。IT体系在中国移动已经初步具备一定规模,但是我们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说我们IT系统还过于分散,我们的IT企业组织还比较复杂,我们有我们自己业务支撑的体系,有自己单独网管的体系,还有我们自己单独一个系统管理信息的服务体系,我们的IT系统架构还非常复杂还不是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化的系统,我们拿一个简单的管理系统看,我们有近400个系统支撑全系统的应用,分散的IT体系,给我们带来了首先是投资的,首先是投资浪费,投资过于分散,投资系统数量偏多,投资规模大,但是安全性很差。分散体系给我们带来了效率低下指挥困难,设备利用率低,分散IT体系使我们客户服务质量、网络运行质量、企业管理质量都有不足,特别是一个个信息督导,使得我们整体企业控制带来许多困难。

当然在我们边缘地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推动创新的难度更大。

我们对下一步IT趋势的理解:我们下一步面临IT的一场革命,首先是移动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多媒体很多分析单位认为,在未来我们移动职能终端,移动应用会有几十倍增长,我认为这种预测并不是一个非常科学的预测,我认为今天为止,移动互联网仅仅是一个雏形,移动互联网展现给我们只是互联网的手机化,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它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它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它还需要一个非常长的时间,去慢慢的挖掘。

再比如说物联网,物联网它将是融合各行各业信息化一个重要的部件,一个关键的体系,我认为在中国将有几十亿个物联网的接入点等待我们开发、联接、监控,因此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是我们下一步市场发展的重要目标。

第三个方面写的叫企业级的无线业务,实际上就是我们十二五中发力推动的无线城市建设。无线宽带,将推动政府、社会,推动各行各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包括个人生活的改变。随着市场、技术,随着人生活需要的调整,现代服务业也将发生重大的改变,过去的邮电体系,包括中国移动,还保留着传统的行政区域划分的组织架构,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现代服务企业去看待,更没有把现代服务企业常用的前后台分工,有效的企业流程,以及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生产线方式,引入到通讯服务业。因此我们期望这,把前台后台的构建,把后台流水线推动到企业当中,从而形成集中化、标准化、流程化、工厂化的企业管理环境。当今IT技术为我们提供现代企业转型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们经历了大型机的时代,微型机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正在跨入云计算的时代,前几年我们对国内国际的先进技术企业做过一个认真的调研,我们发现国际上领先的运营商都在把压缩数据中心作为当前的重点。

比如说领先运营商把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都集中在几个点上,比如说国外的金融企业,IT企业,也都推动着数据中心的整合,新一轮的数据中心整合,将使得我们的IT体系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IT企业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越来越高而IT这个专业,消耗掉的成本,也能够大幅度下降,我们对IT五发展的期待,首先是三化,作为企业我们迫切的希望推动集中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从而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效运营,推动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我简单讲讲集中化、标准化、信息化,虽然我们在全国31个省经营业务,但是我们面临的是同样的客户,不外乎就是个人客户、企业客户和家庭客户,我们使用的是同样的设备,可能有通讯设备、互联网技术设备,我们生产的是同样的产品,比如说话音产品、流量服务产品和信息增值业务产品,面对同样的客户同样技术同样的产品,我们有条件推动集中化、标准化与信息化,从而实现我们企业的低成本高效运营。我们希望通过IT系统的集中化,使我们的企业运营,能够更加集中,使我们的IT系统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我们构建了一个集中化的业务运营中心,构建了依托云计算为基础的IT技术设施。以下的这些期待,既是我们对IT系统,对在企业作用的一个期待,也是我们最近在做的具体做法和我们下一步的一些思路。

在推动企业流水线运营方面,我们构建了两大运营中心,我们是从2005年开始推动两大运营中心的建设,一个运营中心就是在中国的北京,我们叫国际信息港。我们在昌平买了1300多亩地,希望构建100万平米以上的系统,由这个系统支撑我们全中国移动的国内、国际业务的正常运行。

我们在广州,也计划购买超过1000亩地,在这边构筑大规模的系统。现在广州的第一期工程,20万平方米已经投产,北京的第一期工程,近8万平方米也已经完工投产,我们希望通过这两大支撑中心的建设,推动整个企业运营的集中化,通过我们的IT基础设施,通过我们的信息化的环境,使得整个中国移动,过去以省为单位的运营,逐步过渡到以全国为单位的运营。

第二个就是我们在规划十二五,规划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和大规模的呼叫中心。我们第一步也就是我们第一期工程,选择了在黑龙江和内蒙做两个最大规模的IDC,之所以选择在黑龙江和内蒙,我们是考虑电力在传送过程中的损耗,会有15%—20%,如果我们把数据中心这种高耗能的设备,放在电力输出少,那我们就为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就可以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因为大家都知道,光缆的损耗,远远低于电线传输电缆的损耗。我看到我们下午还有绿色IDC,绿色IT系统的建设,我们认为我们选在高纬度地区的IDC,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能耗,从而我们希望构建最低能耗的,最高水平的数据中心,我们在这两个地方,都买了1000亩以上的地,希望为我们未来能够支持我们很大的发展。当然这是第一期,我们还在建设第二期、第三期的IDC,构建集中化的以全球为单位的数据中心,来支撑企业大规模的发展,我们第二个集中化的布局就是我们选择了洛阳和淮安作为我们大规模的呼叫中心。

苏北还有河南,拥有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拥有非常好的教育环境,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充分,对我们支撑企业服务,支撑各行各业服务,都会提供一个很好的条件,所以我们在这两个呼叫中心上,都设置了超过第一期是1万个坐席,中期3万个坐席的呼叫中心,我们期待着通过集中化的IDC建设,来推动企业流水线生产的发展,推动企业低成本高效运营。

云计算的发展,将是我们IT转型的重要方面,我们规划了我们自身云的系统,我们构建我们企业的业务云和支撑云,作为我们企业内部提升IT提升IT系统效率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规划了公众云和个人的云,我们基于个人云系统将在今年年底向社会发布。我们希望云计算成为我们推动IT发展的一场革命,成为我们进一步的提升IT系统效能,降低IT系统成本,改善我们的服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IT系统集中的整合,是我们推动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基础设施的共享,跨域数据的整合,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统一的IT管理体系,将是我们集中化IT系统的重要方面。我们希望通过IT系统的集中化整合,大幅度的改善中国移动的IT系统能力和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中国移动希望依托IT系统的整合面向集中化、标准化、信息化,推动集约化经营的转变,通过我们的集中管理,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效运营,实现我们更高的系统质量,更好的服务和更佳的企业效益。我向大家汇报的就这么多,希望我们在座各位,希望IT界的同仁们,能够和中国移动广泛服务合作,希望你们多关心多支持中国移动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跃总裁的精彩的演讲,在他的演讲当中,我们也看到在未来的IT系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而作为CIO应该在未来走过一个什么样的路程,在CEO的眼中,CIO又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想问一下是不是所有在座的CIO都已经为此做好准备了呢?我觉得肯定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看下面的一个发言,下面的发言是五来自Teradata公司辛儿伦,他今天要讲的信息分析云助力全球IT产业。

辛儿伦:尊敬的吴理事长、周总、唐副市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们大家早上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信息分析云助力全球IT产业的主题。

今天我演讲的顺序,依次为大数据时代的趋势,互联网云计算带来运营服务模式的改变,以及我们如何转化挑战成为机遇。第二信息分析云,什么是信息分析云和它带来的价值。第三我们如何规划信息分析云,还有全球最佳实践的一些案例和我们的建议,长久以来,人们在业务运营当中,透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和获取大量的信息数据,近年来许多的征服还有企业更加重视,如何在已获取的海量数据当中,创造二次或多次的商业机会。

IDC在最近的报道里头,特别的提到,在2020年预估全球的数据,信息的总量增加到44倍,那么它带来的不仅是数量的爆增,同时带来信息结构的多元化,还有更多的分析速度的高要求,还有更多的是数据治理的复杂度等等的挑战。和现在目前云计算,新的创新运营模式的结合,于是乎就产生了信息分析云,这样一个话题的探讨与实践。

数据价值成为了我们信息从业人员,在助力高效管理,提升业务运营的一个热门的话题。在这个热门的话题当中,我们看看信息时代的发展历程,从传统支持企业流程的ERP、CRM,网站、网络数据,到目前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型的多元化的数据,信息历经了从交易到交互的演变过程。我们来看看三个现状,第一海量信息时代现状一,海量的这种数据的增长,在IDC的报告里头,告诉了我们2012年,以数字内容存在的信息,80%为多结构化数据中的非结构化,以增长的角度来看,就在去年,传统结构和数据增长了22%,而多结构化数据更以62%的惊人速度,向上增长。

现状二,机器生成的这种新机电数据的涌现。这包含了SXL网络日志、负媒体传感去数据等等,这些没有被纳入数据仓库的价值数据,52%的CIO,访谈的CIO里头52%,他们试图想要进行析,试图想要纳入这种分析的工具和手段当中,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分析手段,而没有能够最终发觉这些信息背后的价值。

现状三,在同样一份报告里头,访问了所有CIO,针对于哪些驱动,促使您采用这个专业分析平台。分析的报告结果,前五大因素,包含了复杂分析的需求,高速性能的要求,按需资助的服务,这种多用户高并行处理,还有快速准确的加载方方面面的要求。根据这些反馈,再证明传统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分析交互信息,发觉业务增长的机会。

综合以上现状的总结,我们看到了多唯独的信息演变,复杂的数据来源,广泛的业务分为,信息的快速变化,这方方面面的挑战,确实带来了相当严峻的挑战。

如果我们能够透过正确的方法,规划、架构、选行、分析、设计还有实施,我们是可以转变这些挑战形成机遇的。全世界许多领先的企业,建立信息分析云,确实有助于这样的转化,它是基于云计算的特点,按需要资助即用即付,高利率用这样的一些特点,那么从云服务的内容来说,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面向操作,操作型、交易型的应用,云计算的服务内容,必须是由应用来驱动。

第二大块是面向决策分析,和动态运营的运营服务,这一大类我们统称为信息分析云,它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两个纬度的定位。首先我们看横轴的纬度,数据结构的复杂度,包含从结构化数据到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从纵轴纬度看,我们由数据关系复杂度,从它的关系的明确程度,来区分,从关系型的数据到半关系型的数据,到非关系型的数据,半和非关系型的数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也可能是未知的,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怎么样让信息这个分析云能够兼备传统的分析工具他的强项,比方说数据仓库,有它合适的定位,特别对于结构化数据关系型数据有它的强项,信息分析云必须能够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强项。现在在全世界比较热门的做法,就是延伸数据仓库混搭,从而进行更全面多元化的结构型数据和关系型数据全面性的分析。

我们如何来规划信息分析云,我们谈到了需要具备三种能力IDA,整合广泛的,数据来自不同渠道来源价值的数据。从整个的数据当中,我们怎么样进行价值的探索?通过信息探索得到的基于数据事实的决策依据,我们制定这个行动的建议,提升企业的效力。

我们细看这三种能力,不仅仅三种能力,由于IDA本身之间顺序结构关系,本身也是建设信息分析云的一套方法,方法论及框架,我们由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管理,进行信息的整合,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的基础,成为企业内部统一信息的来源及单一事实的依据。通过模型开发,信息挖掘、知识发现,进行信息的探索,经过信息的探索能够产生提升业务的洞察里。基本上只有形成洞察力,才能使信息真正产生价值。

通过洞察里给予的行动指导纲领,透过应用交付渠道的协同,管理决策等等行动,能够具体落地,提升运营,提升效率,助力高效的业务的提升。在更新这个业务,这个新的会更新这个业务新的业务系统,新的数据,提供了一些数据信息的反馈,进入了整合的平台当中,这是一种迭代的过程,也是协助企业各级阶层精益求精的一个循环过程。具体看落地,在信息分析云落地具体的架构的一个视图。

我们刚刚提到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的这种数据源,一般交易型、操作型的这种应用,我们怎么样整合这个数据源到信息整合的平台当中。由于最近几年许多的交付型的,比如说社交媒体,网站、网路、日志等等这些非关系型多结构化数据,我们可以透过多元信息处理,一些功能筛选价值的数据,整合进入信息整合平台,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和高可用性,是可以建立双活中心,平常正常的时候,可以处理不同的应用,在事故发生的时候,也能够互为栽培。橘色的部分我们称为整合的能力。

透过一些整合分析,历史数据分析平台,还有多元信息处理的这些应用,建立起企业内部信息探索的能力,在这里我要特别的提出,在经过这种信息探索的过程当中,是可以应用信息整合平台当中,敏捷分析云的环境,提供按需自助的平台服务,提供给他们更多的灵活,这种调配的资源,给他们进行敏捷的分析。在行动方面,透过了洞察力所产生行动指导的纲领,各级用户,外部用户、内部用户可以直接向信息整合平台,进行动态分析和交互型的应用,同时在交互的应用过程当中,也能够直接更新这个数据源的一些应用,形成整个信息的一个迭代的过程,这个我们通称为行动。

我们接下来看几个很简短的案例,我们看一下eBay建立了多年的信息分析云的系统,这也是我们一直跟eBay探讨的怎么样从他们操作型、应用型的财务数据源,进行信息的整合,到他们信息整合平台当中。同时他们对于许多的这种交互型的数据,用户洞悉数据,网络广告数据,筛选数据、集合整合进入他们的数据整合平台,eBay是一个双中心的架构,他们在美国有双中心,正常的时候,他们处理不同的应用,但是在事故发生的时候,他们是互为栽培,对用户来讲应用是透明的,同时这两套系统能够平衡优化管理他们信息的资源,信息系统各方面的资源。提供给他们方方面面的用户,不管是内部的、外部的。目前eBay全球来讲,它的信息分析云已经高达了50%在信息分析云的服务平台里头,同时提供给超过6000名他的运营用户、分析型用户共同使用。这是eBay。

第二个也是全球知名的,全美第二大社交网络公司LinkedIn,他们建立了分析云,做多元信息方面的分析,他们处理的分析来自各种不同的来源,信息的结构是相当相当的复杂。他们使用了全球领先的工具,社交网站第三方合作网站数据方方面面的分析,他们最有名的一个分析就是所谓的路径分析,透过这样的一个工具,进行路径分析,能够洞悉他们的用户的关系网络,这样的价值数据筛选出来以后,能够集中整合到他们传统的信息分析云的整合平台里头,结合财务数据,地理信息位置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更深入的分析,提供更高的价值,给予他们的客户。

第三个案例是一些全球知名的电子移动科技公司,例如苹果公司,亚马逊公司,经由我们与他们的合作,共同的项目里头,我大概可以介绍,他们信息云服务的主要的内容,有分为两点。第一为用户提供各种云存储,支持不同设备之间的云内容交换,服务切换,用户无需重复订购。

第二在得到用户的许可下,结合动态地理,信息功能和客户的历史购买及服务数据等等,优化整个需求链,供应链的流程,从而最终能够在用户需要服务的时机与地点,提供适当的服务。在云服务整片云后面系统大概一个架构的视图,是来自于方方面面他们元数据,地理位置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网站方方面面数据,进入他们信息云整合分析平台,提供更高效精确的行动,来提高更高的价值,给予他们的客户。这是我最后的一些针对与我今天主题的分享,构建信息分析云的一些尖端的建议,建议有三点。

第一点,业务战略必须与IT战略融合,融合IT战略成为业务总体战略的重要部分。第二构建海量信息分析云IDA的能力,建立IDA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整合价值,提升业务洞察力,精确行动计划,成为支撑企业或政府业务知行合一的负能平台,第三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并学习,全球最佳的实践,延揽合适的案例,推进自身商业模式和管模式的创新,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罗伊斯刚才非常令人振奋的演讲,非常感谢,下一个演讲者是陈旭东,他是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他演讲的主题是赢在移动云计算时代。

陈旭东:吴基传部长、周子学首席经济师、Strous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来自联想的陈旭东,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大会,我今天演讲主要涉及到云计算改变生活和商业模式。

两个星期前我的女儿跟同学们出去郊游,他拍摄了很多的照片,她有一个新的像机,她回来跟我说,爸爸这些照片跟我所有同学,用这个CD或者一个U盘去分享,可能非常不方便,她问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因为这就是我惟一的答案。我考虑到我们联想云存储的服务,我告诉他如何上传这些照片,给他同学们发一个联接,使用这个短信服务,他们全班50个同学就可以下载这些照片,这就是我们真正现实的案例,我们使用云计算的技术和互联网,使得我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云计算不只使我们生活变得便利,也使我们企业代理了一场革命,近几年我们看到一些领先企业,开始逐步采用云计算,处理他们业务,和一些核心也许。比如说纽约时报,利用云计算不到24小时,就把1100万份文件转成PDF文档,花费也只是240美元,如果这样的工作找一个PC操作任用使用最先进的技术,需要花费10年时间。

通常这样一些系统,需要筹建庞大的IT部门,并且要耗费好几年才能形成,然而在过去英国石油公司,需要来部署上万颗CPU组成大型的计算机,分析他油气田勘探的数据,现在他们利用云计算来进行分析,不仅速度更快,而且也节省了近一半的成本,这些企业都是以租用计算例的模式,来取代以往通过采购后台设备,自己搭建计算中心的模式。这不仅为业务带来了更高的效益,而且成本更加低廉了。

我们再来设想这是令人惊讶的,我们回顾历史,50年前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麦肯锡就提出要把计算机和水和电一样提供给公共用户,这就是云计算的雏形。

我们不仅要问一下,为什么云计算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为什么50年之后才变成理论到现实的转变,对于我来说很关键一点,就是互联网的作用。我想互联网的兴起发展,在我们这方面把概念变成现实当中,发生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年伴随着互联网高性能计算,虚拟化等高技术常数,云计算已经变成了实实在在一种全新IT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为我们提供无所不能的计算和存储的应用。

21世纪云计算已经普及,一些国家开始布置4G的通讯网络,互联网飞速发展,使我们拥有了信息高速公路,它可以承载大规模信息快速传输,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推动了终端设备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以笔记本为主的平台的终端,发展到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为主,以应用服务为目的的网络服务终端,今天像我们这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有一些电视,他们都是一种以网络服务为中心的。而且我们看到cpu还有集成度更高,还有专注于应用的操作系统,等一系列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有一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样小巧的终端,实现强大的一些计算和通讯能力,高速的互联网和更加轻便的终端,使得我们打破地域和空间的束缚将我们快速带入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是令我非常振奋的。移动互联产业发展的速度有多快?下面中国有一个典型的一个案例,过去30年里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以飞速发展速度,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一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这就是我们目前今天所在的地方深圳,深圳速度已经认为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模式,我感觉到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及也将会以深圳速度一样日新月异快速发展起来。

随着我们移动云计算的发展,现在人们也更加急迫的需求,能够利用这样一些云计算,这是我们云计算和互动互联网发生的作用,就是能够由我们后台IT的服务,通过移动这样一些装饰和互联网提供,这就是所谓联动云计算一种叫做计算+服务的模式,就是我们通常谈到云+端的模式。

移动的云计算借助于移动的互联网,充分发挥了我们后台计算的价值,我们把复杂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放置到后端,允许我们形成强大的云。与此同时利用后台的云,可以对我们终端设备进行快速的试配,如果终端的系统比较强,可以把部分的计算和处理过程,放在我们终端进行。充分的发挥我们终端的优势,如果我们这个终端的性能比较弱也没有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咱们后台计算好的结果和资源直接的推送到我们终端上,这样就实现了一个小巧轻便的终端,也能够运行更加复杂的应用。

云计算就像我们一个油田一样,它里边的原油的储量是巨大的,但是人们很难以加以应用。我们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我们云计算便于使用,就像我们把原油变成汽油一样。我们可以随时驱动企业机器,带来我们的速度和效率,它也释放了我们云计算的力量。我们不仅可以得到效率,而且可以真正改变我们商业模式,为我们企业释放出更多创新动力。所以基于这样一些理念和判断,联想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精心的布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在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时候,第一时间推出我们乐phone和乐pad的智能产品。

在我们商业领域,我们打造性能强大、稳定可靠的基础架构,我们以及创新丰富的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组合,从而使我们客户能够提供这种贴合业务需求的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云方案,来帮助我们的客户,提升业务的灵活性,和来去降低他们总体拥有成本。

移动计算是一个复杂的一个生态系统,从后端的基础架构,3G通信网络到前端的中断的产品,再到各种应用和服务。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缺一不可。所以要想真正来实现移动云计算的商用价值,单凭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的,靠联想自己是做不到的,我们需要终端的厂商,应用开发商,系统集中商、内容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等各方面的一些通力的合作。

据我所知深圳市政府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和智慧城市一直走在前沿,值得我们去学习,又比如说我们刚才还听到中国移动的李总在前面讲到很多电信行业的创新的成果,还有我们的一些众多的合作伙伴。都是非常出色的。比如说华为,还有用友都在大力发展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当然我们很重要一方面是客户的创作协作,就像国航一样,他们也能够给我们带来,给他们客户利用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带来创新服务。

联想希望与移动互联网,或者云计算产业合作伙伴密切携手,汇聚大家力量,实现信息化升级,业务转型,共同在这个领域来去做大做强。

我们现在需要向整个的业界标识移动的云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对于企业的客户,我们的移动云计算,能够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呢?而对于不同规模,不同业务需求的客户,我们的解决方案拥有哪些特点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哪些大型企业,大型企业的IT基础实力雄厚,他们更加关注数据流的打通,更加注重数据使用的质量和效率,而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帮助他们的信息化更上一层
基于这样的理解,对于企业客户,联想将以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为核心,构建关到端的移动云计算应用模式,以业务创新和实践为基础,为商用客户提供高价值的行业应用服务。

对于办公自动化依存度较高的企业,他们以往的文件共享,文件展阅等工作都是在PC终端完成的,通过联想搭建的基于PUSH后台服务器,推送平台PUSH,以及乐phone、乐pad,对于已经部署了ERP企业,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实现ERP系统的移动应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将ERP迁移到手机上,或者是迁移到你的平板终端上,而是让信息如影随形助力角色,移动互联网将为企业带来更加有价值,更加高效的决策。

对于商务个人而言,联想将以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和云应用为核心,为客户或者个人用户带来最佳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验,我刚才提到了联想对于移动云计算的布局和思考,在座的各位嘉宾,都是全球信息技术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大家一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通过IT技术来解决业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提升IT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我觉得移动云计算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提供一种思路。我们通过走访数十家企业用户发现,他们对于移动互联网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对于企业内部系统的扩展需求,比如通过微软的或者IBM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器,随时随地收发邮件。比如要求企业通过移动终端随时访问OA、CRM、ERP等业务管理系统,或者移动介入警务、工商、税务等专有系统。

第二类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是完成外部数据采集,与业务时时协同。例如金融、保险、证券等企业的员工,外部用户他们要访问手机银行、移动保险、移动证券系统,以及移动支付让业务一线也实现了数字化。我觉得这些需且都是合理的,而现在我们可以真正来满足这些需求了。

阳光保险的CIO他跟我们说,说信息系统是一把双刃剑,移动互联在为业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种类多、平台复杂,所以他们很担心IT部门无法控制部署策略和安全,无法控制数据交换,也无法控制未经授权的应用等等。我们也做过一系列的客户调研,我们发现,商用客户的这些顾虑,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他们希望知道是否可以有效应对,第一能不能检测到哪些移动终端进入了他们的企业网络,第二我能否远程配置并管理终端,第三能否制定并远程强制执行安全策略,第四能否安全访问企业AO和邮箱,第五能否把个人数据与企业数据分离,第六如何让现有的后台应用实现移动化。

基于对客户关注点的调研和分析研究,我相信你们大家都很感兴趣我们联想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布局。

首先在终端方面联想致力于提供丰富和深入定制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提升企业客户应用价值;基于对中国商用客户的深刻理解和多年的研发,联想能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我们将创新的信息科技与工业设计相结合,已经推出了近十款移动互联网产品,比如说乐phone、乐pad,在联想移动互联网终端上,企业用户可以轻松实现SD卡数据加密,提供活动目录评比,USB等接口评比,客户进项服务等功能,联想丰富的商用移动互联网终端,将成为企业IT管理的绝佳支持工具,和最易用的行业应用移动终端一起,他们能够为行业客户,提供更多精致的实用的体验。

除终端以外,联想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十余种移动互联网的外设选件,包括基于蓝牙的二代身份证阅读器,蓝牙扫描箱等,我们对于这些产品进行了严格的连接性和兼容性测试,保证它能够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实现无缝试配,最终我们也增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深入和广度。

联想推出了ThinkPad Tablet,国内外媒体对这个产品赞誉有佳,将其称之为商用客户最佳的平板电脑方案。

联想第二个解决之道就是应用平台,在行业应用平台方面,联想致力于构建移动互联网行业基础架构,以安全可管理易部署为核心为客户管理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基础平台,概括的说,三大计划四大平台。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把这个三大计划四大平台略过去了。我的这个介绍当中信息是很丰富的,所以我在这里给大家放一段视频,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播放视频)

这里联想为阳光保险客户打造的移动保险展业解决方案,通过这个解决方案我们为客户大幅提高了保险准确性同时提升了签单率和客户满意度,或者说提升了客户价值。同样也是保险行业,我们还为太平洋人寿保险提供了及pad展业移动身份证识别为一体的在线方案,简化了单据录入、审核、收费、保单生效等业务流程,我们为客户实现了运营模式的战略转型,不仅如此我们还为华西都市报提供了开机画面定制,阅读终端内置,首页设置定制化的移动定制方案。我们也为海淀区教委定制了电子互动教室的方案。我们还为温州市乐清工商局定制了移动工商执法方案,等数十个行业解决方案。

大家感兴趣的化,可以到B座二层华夏厅展区那里有许多生动的展示。另外我们联想将为客户提供包括桌面及云计算产品,后台企业及数据中心,大规模公共计算在内的IT基础架构,这些都将成为构筑移动全价值链信息系统的基石,这是我们第三个解决之道。

如果说在大型主机时代企业关注的是IT基础架构能否承载企业的核心应用,那么在数据中心时代,企业关注的是IT基础架构,能否快速大规模的部署,能否更加绿色,更加易于管理。那么在今天这个云计算的时代,企业对IT基础架构的关注,落在了超高密度的产品部署,超低的能耗等方面。因此,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这样全新形态的产品应运而生,联想集装箱数据方案是企业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一大亮点,联想所构筑的IT基础架构,可以为移动互联网提供坚实可靠的后台支持。

联想的第四个解决之道就是进行产业链垂直整合,通过联盟的方式来提供移动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联想致力于与SAP、用友、IBM、高通、英特尔、微软、思科等合作伙伴密切携手在移动互联网应用、虚拟化应用信息安全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以产业联盟的方式,为行业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移动云计算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是IT产业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根据IDC的预测,到2011年的时候全球有10亿左右移动办公人员,也有预测到2012年的时候,全球有73%工作人员将实现移动办公。到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超过7个亿,中国的智能手机年出货量也将达到1亿台,所以在不久的将来,移动云计算不仅将在传媒、物流、医疗、教育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行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也将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构建数字城市的一个重要力量。

移动云计算市场的繁荣需要由运营商、终端厂商、应用开发商等参与方的共同努力,联想的角色也不再仅仅是一个产品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我们更要成为客户的战略业务伙伴,商用客户,最近我们凭借13.7%的市场份额,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而这仅仅是联想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愿景是在移动互联市场取得与PC领域一样成功,联想将一如既往秉持协作创新的理念,积极协调和组织产业链各方面的力量,携手各方伙伴,一同打造一个和谐共生、协作共赢的生态环境,赢在云计算时代,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总的演讲,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这些在中国都是很热门的话题,即使是在全球也是一样,在陈总刚才的介绍当中,我们也听到了在联想的战略当中,商数的因素都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联想也已经有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甚至也已经有了一些实际的效果了,下面的一个发言人是来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的张良杰,他会给我们谈到转型的正道。

张良杰:尊敬的吴部长,尊敬的各位嘉宾,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深圳,作为落地在深圳本土的软件服务企业,金蝶公司能在本次ICO大会上,与大家分享一下企业转型,以及我们CIO的角色。

大家可能也不是太了解我,实际上今天对我来讲也是个很特别的日子,实际上一年以前的今天,是我离开我工作了十几年的IBM公司,加入到我们的金蝶公司,所以对我来讲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以前我一直都是做一个技术的倡导者或者是一个创造者。大家可能清楚,SOA这一个市场,基本上是由IBM创造的,并且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应用的市场和技术,我当时是作为SOA理念的一个核心的技术人员,比方说我们打造了SOA的参考架构的国际标准,我的团队也打造了整个这个IBMSOA的方法论,还有IBM的SOA解决方案的工具,这都是我们曾经躲在后面做的一些工作,所以今天刚好这个CIO大会上,我们也结合一下我们金蝶公司,特别是作为中国最大的管理软件,特别是管理思想的输出公司,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企业转型方面的一些想法和认识,也希望以此作为抛砖引玉和在座各位一起来探讨。

我觉得企业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CIO的角色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转变,我们从最开始的信息主管,现在变为我们有的时候叫做利用你的创新来推动公司的发展,然后到现在,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的传统型的企业,不管它以前是家电类的行业,还是们比方说PC的公司,他们也都在走向互联网的时代,在这一个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CIO的角色,就变成了interest office。

但是今天我们物联网的到来,我觉得我们现在CIO更有影响力的一个代名词,因为我们需要利用你的智慧,挖掘我们企业当中各个数据给你带来的商业机会,来帮助你的企业决策人获得成功,所以我觉得这个领导者的角色也在整个企业的转型过程当中,发生了非常多的转变,我现在给大家分享的是一张图,这张画实际上也是我们金蝶公司在给我们客户宣导的时候,也是用了这样一张画,当时我也在巴黎看过了这张画,我觉得这张画非常有代表意义。它的题目就非常具有,叫做可调整性。它的题目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斤要走到哪里去?实际上这一句话可以用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用在我们每一个企业身上,然后可以用在我们每一个角色的身上。这里我也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作为金蝶公司我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实际上是一个不仅仅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个软件公司,同时我们也是中国最大的管理思想的输出者,我们从2006年开始,就在与各大商学院一块探讨,或者说总结我们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会成功?成功的管理模式是什么?比方说今年我们就总结了能防报业集团,腾讯还有中粮集团等等这一些非常著名中国公司成功的管理模式。我们把这样的成功的管理模式,无私的奉献给我们的企业客户,让他们来分享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从而帮助他们来转型与升级,这是我们作为一个软件公司来讲所尽的一个社会责任,也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金蝶本身也是一个在转型中的公司。

当然这一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含义,实际上这个作者,他作为也说过,这是我们后印象派的画家高根他自己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得以的作品,这张作品融入了他在人生中最艰难几个时刻的缩影,前部体现在这张画上,这张画实际上长有4.5米4.5米大家可以看得到右手边介绍的是一个人,从应额期,然后一直到成长期,然后到最后死亡,所以整个人生的历程,全部缩影在这一张图上,这张图实际上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任何一个企业,它也有一个生命的周期,它从这一个企业的诞生,到企业的壮大,或者说成长、壮大,然后持续的稳定的成长,以及到企业的衰弱,它都是有一个生命周期的。那么在这个生命周期当中,我觉得我们的基数或者说我们的信息基数人员,在这里面扮演着十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往往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最关键的结点上给予最多帮助的人。

我们现在在看一看在我们中国的企业已经经过了3—4年的发展,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有非常多成功的企业,实际上我们很多人也都在问,到底一个企业,它包括哪些主要的元素?或者说一个企业的模型是时间?那么作为我们在企业中的各种不同的角色的这样的人,我们在里面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来帮助这个企业成长,帮助企业转型?

我们在前不久的时候,也借鉴了比方说哈佛商学院很多研究成果,我们归纳出一个企业,不外乎就是这4个主要元素的组成,它包括资源、行为、管理和哲学,实际上资源代表的是企业,它所能够获取的这一个社会资源,以及社会的影响力,它的行为代表的是,企业的员工对外界所能提供的服务,以及产生的影响。管理所代表了这一个企业运营的一些现状,而哲学的层面,更代表了这个企业的内涵以及它管理的思想,以及它团队的精髓。所以现在我们可以来简单的给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个资源层面上来讲,我们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大家可能也都很清楚,我们在这一个资源和人员的瓶颈,现在是是我们目前企业发展当中,遇到最大的挑战。

另外我们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导致了我们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也是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实际上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尔实际上在1644年的时候就指出过,他说征服自然实际上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幸福,从此自然就成了人类的努力,压紧这个自然人类就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西方国家就是因为这种思想创造了新的社会体制,并且带来了繁荣和昌盛。

笛卡尔的这个哲学,实际上也释放了人类的创造性,也释放了我们人类的欲望,在我们中国30年发展当中,我们也是抓住了这样的机遇,然后基本上也是延用发达国家所走的发展的模式,让我们很多资源,都得到了利用。但是我们自然资源的大量的开发,或者说我们这个环境的污染,已经使我们中国现在已经不能再以地大物博自居,因为我们现在资源越来越难被利用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再利用自然资源了,我们就要挖掘软资源,我们企业里面任何事情,我们企业里面的机器系统,还有企业当中的管理流程以及这些管理流程的使用者,我们这儿人,还有我们的员工,每一位都是,或者说每一件资源都是我们企业当中,可以充分挖掘的,可以通过资源的方式,把他们整合起来,当然大家很清楚,这种资源整合与分享的技术的平台,就是我们今天所探讨的这个云计算的平台。大家都知道,云计算实际上惟一可以说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来做资源的共享,那么这种资源共享能力就是我们云计算所带给我们企业的活力,云计算大家都清楚,比方说从以前的主机时代到分布式的计算机时代,以及到我们今天我们叫做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主机,这个时候的主机就是我们的数据中心,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数据中心,就是一个最大的主机,只不过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之间发生了连接,这也是我们当今云计算时代和几十年前巨大的差别。

另外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行为方面,我们觉得我们现在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一些技术的手段,来改造我们的行为,或者是说让我们行为变得更加规范,目前我们的物质欲望得到了满足,而我们家庭家园却在不停摧残,所以我们物质欲望不断旺盛,导致了我们精神颓废,精神颓废让我们忘掉以前学过很多哲学的思想和导致的迷失,实际上在我们国家,我们中国商人从来不缺乏诚信,比方说我们中国的第一家信用机构叫做日森唱票号,实际上掌门人宁可丢失利益利润,也不放弃信用这样一种理念,支撑了这家公司,或者这个业务的遍布整个中国,乃至海外,拼的就是企业对客户的信誉。

而我们现在的商业,特别是目前很多企业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霸道型的资源的侵占,或者资源的私有化的一种手段,这种商业的诚信,实际上为我们现在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为了进化我觉得我们目前的商业环境,我们必须利用各种技术的手段,来推动这个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渠道,所以大家清楚,很多像我们现在正在用的这种微博的频道,或者说我们企业内部的微博,还有我们其他的一些SNS这些基数,的确能够让我们很清楚了解,我们现在的国家正在发生什么,我们现在的企业有什么挑战,他们做了什么不诚信的事?那么这样的企业就会受到惩罚,所以我们也觉得我们现在的CIO,现在的技术人员应该有这个手段有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帮助整个国家或者企业,来营造一个比较清新的商业环境,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实际上在这个企业,或者是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在追求全球化,从规模的扩张,比方说十个亿到一百个亿的扩张,在扩张过程当中,我们一直都在探索,我们企业到底存在着哪些方面需要改变的地方,或者说哪些方面需要转型的地方?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以我们公司自己作为一个例子,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我们公司实际上是1997年以前都只是一个财务软件的公司,所以现在还有很多的客户和官员见到我的时候,一直跟我说,他说金蝶还是一个财务软件公司吗?我告诉他已经不是了,我们是一个ERP的公司,从ERP又转向,成为了一个管理与IT的一个整合的服务商。所以我们现在是一个服务者的公司,或者服务者的角色。

在这样的转型过程当中,我们关注了,或者说我们也帮助提炼了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的五个转型的话题。第一个战略转型,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有系统化的战略制定或者是执行的方法,实际上我们很多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现在就不具备这种战略性的系统化的战略制定的方法。比方说大家都很清楚,在美国或者全球五百强的企业当中,有83%的企业,都利用企业架构,来规划他的商业模式,来规划他的IT系统,从而使商业模式和IT对其这样的现状在中国非常少,当然除了几家非常大公司正在做尝试之外,所以这种系统化的战略的转型,就是我们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会。

在研发的转型方面,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现在的开发环境,已经不再是以前只在一栋楼里面,或者说一个小组里面开发一个产品,实际上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在全球各个不同的角落,开发出来技术,然后把技术组装成方案组装成一些产品,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迫切需要进行研发方面的重新,对我们金蝶公司来讲也是,我们不仅仅只是做一个纯粹的ERP系统,我们现在也有金蝶自己的云计算战略,比说我们想把企业当中个人商业当中任何管理服务都碎片化,放在我们叫中国管理云的平台上面,当你企业价值链当中任何一个环节,需要这些服务的时候,你就可以从这样中国管理云的公共服务平台上,获得所需,随需所用,用多少就可以交多少钱。这样的一种转型方式,实际上也是我们公司今后3—5年主要战略发展方向,给大家汇报一下,实际上我们也是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来家云计算重点示范工程项目当中,我们金蝶也是惟一的软件应用厂商来承载我们中国的中小企业管理云的示范工程的建设。

这是我们研发转型当中做的尝试,当然运营方面,我们很多企业不讲流程的,我们今天第一个就进了流程规范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也是中国企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如果没有精细化的管理就压根儿谈不到利润的上升,如果没有利润的上升这个企业是不可能长久的。我们这个方面,实际上我们转向服务这个领域里面,服务当中最重要的成本,或者说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们的人,那么如何管理好他们人的时间和价值,这就需要我们CIO,需要我们的信息人员来打造,比方说共识的管理系统,这样的系统也是出自我们金蝶公司做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型。另外一个转型就是文化转型,大家知道一个企业的文化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的命脉,如果没有企业的命脉,是不可能制成你企业的发展的,比方说大家都知道的,比较熟知的,世界首辅沃伦巴非他今年年初就被CNN杂志被评论为世界上最具有天才能力的企业文化专家,因为他说他的成功,完全归属与他的企业文化的塑造,那么如何重塑你的企业文化,打造一个全新的适合你企业发展的文化环境,你也需要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技术,比方说像我们自己内部用的金蝶微博这样的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把一万多名员工,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面,完成每人都做比方说中国管理模式的宣讲,这是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手段下,压根儿就没法完成的,并且还能做到实况转播。

我最后给大家介绍的,在企业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的确想专心,或者说你有转型的欲望,那么你必须要得到从思想上,或者说从心灵上加以转型,这个哲学实际上就是我们整个企业当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管理哲学或者管理思想,也就是说你这个企业的创始人和主要的领导者,需要有转型的能力和勇气,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跟我们员工交流,来通心,或者说交换心灵获得企业的发展。

最后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为了支撑任何一个企业的转型,我们认为现在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面,我们是属于一个比较有优势的一个群体,那我们在这种群体里面,如何能够借助我们三十年发展的辉煌,再创下一个三十年辉煌,我们就需要变革,变革的不仅仅只是我们物质上的增长,同时我们更需要,重回伦理道德这样基本的导致,我们需要重塑我们的精神文化,重塑我们企业形象。我们也认为走正道兴王道,一定是我们中国企业未来三十年发展成功的惟一途径,这个走正道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说,我们要用我们的CIO,一定要走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推动企业转型正确的道路,这就是走正到,兴王道,主要是讲这个业务的管理人员,或者业务的领导者,他必须从思想上,要做利他的事情,只有有责任感的企业和我们企业的管理人员,才能够把我们的中国企业,带向后30年的辉煌,好谢谢大家!